APP下载

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效果及存在问题

2016-01-31单英杰汪玉磊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浙江

单英杰,汪玉磊,陈 娅

(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效果及存在问题

单英杰,汪玉磊,陈 娅

(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

摘 要:通过对2009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农田质量提升技术与模式集成,加大考核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浙江

文献著录格式:单英杰,汪玉磊,陈娅.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效果及存在问题[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6): 920-921.

2008年浙江省开展了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基础设施条件核查工作,依据《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将标准农田质量分为3等6级,即1,2级为1等田,3,4级为2等田,5,6级为3等田。据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结果,全省有67%的标准农田属地力达不到标准的中低产田。针对耕地质量现状,浙江省政府于2009年启动以吨粮生产能力为目标、以连续4年的地力培育为重点、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的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工作[1-2],全省26个县参加试点。2014年试点县完成试点工作,并对提升效果进行了评价。

1 效果

1.1 质量等级提高情况

浙江省26个试点县质量提升实施面积33 395 hm2,其中2等3级田25 237 hm2,4级田7 338 hm2;3等5级田595 hm2,6级田224 hm2。通过连续4年的地力培育和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1等田(因提升工作的目标为1等田,将1等田的1级田和2级田在一起分析)面积26 415 hm2,占实施总面积的79.1%;2等3级田6 644 hm2,比实施前减少18 593 hm2,2等4级田336 hm2,比实施前减少7 002 hm2;消灭了3等田,表明耕地质量有较大提高。

从提升前后各等级田的提升情况来分析,2等3级田提升到1等田为22 064 hm2,占实施总面积的66.1%,占实施前2等3级田的87.4%。2等4级田提升到1等田为4 270 hm2,占实施总面积的12.8%,占实施前2等4级田的58.2%;提升到2 等3级田为2 941 hm2,占实施总面积8.8%,占实施前2等4级田的40.1%。3等5级田提升到1等田为80 hm2,占实施总面积的0.2%,占实施前3 等5级田的13.4%。从各等级提升到1等田的比例分析,提升后1等田中有83.5%是由2等3级田提升的,有16.2%是由2等4级田提升的,有0.3%是由3等5级田提升的。表明不同等级标准农田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差异很大,按照相同提升时限、资金投入、提升目标来实施,提升结果差异较大。

1.2 试点县完成情况

从26个试点县完成情况看,11个县实现预期目标,百分百达到1等田,占试点县总数的42.3%;7个县80%以上实施面积达到1等田,2个县70%~80%达到1等田,3个县60%~70%达到1等田,3个县达到1等田比例低于60%。总体来看,区块立地条件好、地力等级相对较高的2等3级田,或区块立地条件好、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在项目建设期配套完善的部分2等4级田,能够提升至1等田水平;但立地条件较差的2等4级田,要在规定的4年实施时间内提升至1等田存在较大难度。

2 问题

2009年开始实施的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评价结果来看,由于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作涉及范围广、资金投入大、提升耗时长,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设施条件改善不配套

根据《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农田基础条件、地力理化指标、基础设施3部分15个指标组成,即地貌类型、坡度、地表砾石度、冬季地下水位、剖面构型、耕层厚度、耕层质地、容重、pH值、阳离子交换量、水溶性盐总量、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排涝或抗旱能力。地貌类型、坡度、地表砾石度、剖面构型、耕层质地5个农田先天基础条件指标权重占34%;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可改变的冬季地下水位、排涝或抗旱能力基础设施指标权重占15%;其余8个地力理化指标权重占51%,据2008年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结果分析,约14.9%的标准农田砾石度偏高,约44%的地形地貌较差,约30.5%的土壤质地较差,约69.4%的冬季地下水位偏高,约23%的排涝抗旱能力较差。这需要在实施地力提升措施的同时,进行基础设施和先天基础条件的改造。但目前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实施重点是以土壤培肥改善地力指标为主,对农田基础条件指标、基础设施指标影响不大,导致部分标准农田提升在土壤培肥指标上已达到预期目标,但综合评价达不到预期目标,尤其是4级、5级和6级标准农田的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影响整体提升结果。

2.2 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够

按照“性质、渠道、内容”不变的原则,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实施区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需由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另行立项,配套跟进,整体推进标准农田质量提升。但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和乡镇认识不够统一,组织机构不健全,部门间协作配合机制和责任考核制度不落实,基础设施配套跟进、整体提升的项目实施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并且,由于不同部门的项目之间存在立项时空和实施管理上的差异,标准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整合较难,不少地方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作实际上仅由农业部门一家组织实施。

2.3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且地区之间极不平衡,与省政府提出的地力培育政府引导性总投入12 000 元·hm-2的标准要求有较大差距,26个试点县中只有6个县(市、区)实现足额配套到位,4个县(市、区)配套到位率低于10%。此外,在2等标准农田中,3级、4级标准农田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差异很大,按照相同提升时限、资金投入、提升目标来实施,势必造成提升结果差异很大。

3 建议

3.1 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标准农田土壤肥力培育实施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订优惠政策措施,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农田建设与保护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和激励建设主体、农民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

3.2 创新农田质量提升技术与模式集成

要加快研究基于不同主导产业模式和适宜轮作制度下的土壤快速培肥综合技术,大力推广粮经轮作、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等既有利于土壤培肥,又能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种植模式和农作制度。结合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机化促进工程,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和土壤培肥技术到位率。

3.3 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

加大对县级政府的督查考核力度,督促县级政府严格落实省政府关于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地方政府负责、部门职责分工、整合协同推进、目标责任考核”的工作机制,加大部门协作、资金投入和责任考核力度,保障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任周桥,单英杰,汪玉磊,等.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研究与应用[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 (2): 404-408.

[2]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问题与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7(2): 26-29.

(责任编辑:张才德)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6-0920-02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640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简介:单英杰(1968—),女,高级农艺师,从事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E-mail: syjhz@126.com。

猜你喜欢

浙江
“浙”十年:品读浙江文化 见证浙江变迁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嘉兴卷
“双下沉、两提升”浙江医改提升群众获得感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幽默台历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老年报:养安享杭州又增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