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精准扶贫推动老区发展

2016-01-31中共建阳区委建阳区人民政府

红土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建阳苏区老区

中共建阳区委建阳区人民政府

深化精准扶贫推动老区发展

中共建阳区委建阳区人民政府

建阳是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市)。早在1928年,建阳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1929年党领导建阳人民参加了崇安上梅第二次武装暴动,1930年10月建立了县级苏维埃政权,建阳苏区与崇安苏区连成一片,成为闽北苏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009年5月4日,建阳被中央党史办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享受中央苏区政策。全区有书坊、麻沙、黄坑、将口、漳墩5个老区乡镇,66个老区村,57个老区基点村,革命“五老”365人,现健在的有66人。

老区建设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建设各项工作,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老区发展的工作意见,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提升建阳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区委、区政府建立健全了老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老区工作汇报,及时解决老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老区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党政班子会议进行研究。2012年起,在村级换届选举时,注重老区村的支部建设,对一些薄弱村进行下派支部书记或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此项工作在带动村民增收、化解村内矛盾、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做好老区规划,统筹老区资源

在《实施意见》中,要求各相关单位要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援不发达地区专项资金、“一事一议”财政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老区扶持建设资金等,在老区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老区社会事业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在农村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等政策上支持老区村的发展,探索“家庭农场”信贷模式,开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推行“林权抵押”贷款等,尽可能地帮助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快老区建设,促进老区发展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完善农村公路路网改造,实现水泥路村村通。重点支持老区“烟基建设”、“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项目。

二是教育卫生不断改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关政策,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在教育资金投入上,教育投入在财政中的占比逐年增加,老区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保障老区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各项改造资金均保障到位。

三是加强和改善民生,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老区创业工作指导,充分运用好鼓励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扶持有愿望回农村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农民工,在税收、小额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把农村困难家庭,尤其是老区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养老和医疗保障,实现了老区村低保、新农合和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落实“五老”优抚工作,不断提高“五老”人员生活定补标准,建立革命“五老”人员的医疗补助制度,革命“五老”人员每年医疗补助600元,对“五老”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给予特殊补助。

四是积极转型升级,突出红色旅游。积极组织引导老区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对老区企业技改、产品研发、专利申请等发展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积极支持和服务红色旅游资源项目开发建设工作,在完成红色旅游规划的基础上,投入500多万元,重修了革命历史纪念园;做好解放军入闽第一战纪念园建设、徐市上饶集中营南迁徐市旧址修复;借助电视连续剧《烈日灼人》、《断肠草》,收集整理革命斗争史和红色历史故事,介绍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掀起开发红色旅游的高潮。

五是推进老区村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老区基点村,尤其是有地质灾害危险的村,实施整体搬迁,并按相关政策给予落实。建成将口回潭、松柏新村、麻沙长坪新村、黄坑九峰新村等老区造福工程新村。

老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政策引导,改善贫困面貌。结合中央、省里支持苏区老区加快发展的政策,累计争取了近200个苏区项目,通过这些项目落地,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原本贫穷落后的面貌。截至目前,已帮助868户3021人实现脱贫。2011年以来,共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1813户、惠及群众6567人。

(二)抓结对帮扶,帮助困难群众办实事。

一方面实行区直机关“百个支部联百村”活动,与贫困村结对帮扶,今年以来,结对帮扶单位已累计向挂点贫困村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另一方面实行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2014年,各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户1071户,帮助困难群众办实事403件,争取帮扶资金2334万元。

(三)抓机制保障,融合多方力量。创新合作社带动机制,全区现有3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600多户困难户抱团致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广大社会力量助贫助困,4年来累计有230位爱心人士(单位)捐助328名家庭贫困大学生,累计助学450余万元。健全干部支持机制,今年以来,共招募大学生村官或从事“三支一扶”工作者16名;选派19名机关干部下派到农村基层党组织担任村支书,其中,下派到贫困村的有6人。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建阳老区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实现老区苏区全面建成小康的总体目标相比,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偏远地区发展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年人以及妇女儿童留守多,一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推广难度大,生产力落后的局面难以改善。三是因资金和项目问题,推动老区村可持续发展上缺乏动力,缺少资金项目和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四是因灾因病返贫率高,巩固扶贫成果任务艰巨。老区贫困村的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的现象依然突出。同时农村群众因病或透支高额教育费用,造成脱贫人口返贫率居高不下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猜你喜欢

建阳苏区老区
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苏区创业致富人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我的“七岁妈妈”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