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
2016-01-31肖艳敏
肖艳敏
摘要: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中笔者谈了几点指导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习惯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59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由此可见,无论是谁,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汲取成长、发展的营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应该读书,并与书交朋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学习既有的教材,还应该广泛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书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无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的经验总结。学生没有兴趣,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动力,学习起来就消极被动,学习效果就不会好。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爱上阅读,积极地、主动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攀升。
1.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要率先垂范。“亲其师,信其道”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而且他们容易受周围人和事物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选择好的书籍看,学生就会有样学样,对教师阅读的书籍感兴趣,主动地去读,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地方设置温馨的课外阅读区。教室是理想的地方,但是由于多数班级教室小、人数多,很难开辟出一定的区域来。因此,课外阅读区可以设置在图书馆或阅览室内,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源,二是这样的环境,阅读氛围更加浓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所处的年级,选择合适的、内容积极健康的课外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选择图书上少走弯路。
3.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讨论和竞赛活动。小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比较强烈,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乐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同伴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同教师和同伴交流读书心得,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不断提高阅读思考的能力。此外,小学生还具有普遍的攀比心理,不甘落后于人,某个学生读过了一本书,“我也不能不读”。教师在课外阅读时,可以询问学生读了哪本书,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等,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该书的兴趣,营造人人争读书,争读好书的氛围。
二、家庭校园联动,培养阅读习惯
有人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有人说,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这都是无可辩驳的至理名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但能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够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教师联动,在为学生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使学生长期坚持阅读,持之以恒,逐渐培养出每天阅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非常薄弱,做事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前一秒对阅读还兴致勃勃,一转眼也许就会失去耐心,把书籍丢在一边。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阅读兴趣不能长久的原因,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做到内容丰富有趣、难易适度、因生制宜、循序渐进。书的内容太枯燥,提不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太难的话,学生理解上有困难,容易丧失阅读信心;太容易的话,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同样产生不了阅读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所在的年级,推荐学生阅读合适难度的书籍,不仅能够使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阅读的自信心,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是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之一,家长是学生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导师。家长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和反应影响着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否。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课本吃熟肯透,把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课外只能做和课堂知识相关的练习,而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则认识是在看“闲书”,把其视为洪水猛兽,极力打压学生的阅读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和学生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使家长懂得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建议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学生多读书看报,背诵古诗词,阅读名篇名著等,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合理科学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不是很高,对于他们的课外阅读如果教师不加以合理科学的指导,容易使阅读行为流于形式,见不到应有的成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对学生进行指导虽然同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阅读语感、拓展一定的知识视野,但取得的效果肯定不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好。因此,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要引导学生对遇到的佳词妙句、优美文段进行摘抄、摘录,并最大限度地记忆背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为写作文等积累丰富的素材。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所读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内涵,写出读书的心得体会、受到的人生启迪等,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为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积累知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循循善诱,谨防走入阅读误区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意义,不单纯是为了提高阅读的能力,在考试时能够做好题目,写出好的文章,取得优良的成绩,更在于通过阅读“闻道”,即通晓为人处世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走出简单堆砌佳词妙句、优美文段、格言警句,势在写出所谓优秀文章的误区,去分析句子之所以优美的原因,是传递出的意境使人的身心感到愉悦,还是折射出的道理使人的心灵得到震撼,如果换作自己,会怎样去表述,等等;使学生冲破对作者作文初衷的浅层认知,深入解剖作者所要传递的道理和内涵,从更广阔的层面去认知、领会,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修养不断提高。
总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键在阅读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抓住这一教学重任,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见到成效。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