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最大的敌人和唯一的解药
2016-01-30草威
草威
近日的北京,空气里都是霾的味道,白天也昏天暗地,能见度低得吓人。我和几米外的世界如同隔着一个雾面屏障,路上的人流车辆都像从烟云中走来。整个城市别无他法,只能等待被风拯救。
污染造成了比它本身更可怕的惶恐。人们似乎很难去接受,即便关停所有违法工厂,即便限制所有机动车辆,想要彻底治愈空气污染还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长到我们谁也说不出一个期限。
时间,作为一个因果关系、一个对未来的赌注而存在。从前发生的事情所积累起的细微变量,决定着我们当下的现实。而现在所发生的,将成为未来。所以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有天晚上,我看了徐浩峰的电影《师父》,心里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我好久没有在电影院里被想象力牵引着,被人物的对白和动作所惊艳。我想,这么好的电影,大家都应该来看看啊,于是我把它推荐给我身边的朋友,大家也觉得很好,进而纷纷推荐。其中有几个写公众号的知名人士还写了上千字的长文来推广该片。
然而,后来我了解到,尽管众人拾柴撩高了火焰,但这部电影的票房依旧惨淡,和那些剧情无理取闹、笑点庸俗不堪的粗制滥造的所谓喜剧相比,它连个屁都算不上。说起来这真让人有些沮丧,即便是在北京,《师父》的排片也被挤在一些边边角角,放到全国就更可想而知了。
然后,评论家们又相继很熟练地痛心疾首起来,感叹市场环境恶劣,劣币驱逐良币。我这人有个显著的长处,就是在一群悲观的人中,我反倒容易乐观。我觉得今年的电影市场除了那两个护犊子的“国产片保护月”,大部分时间是相对放开的,影院肯定会照顾他们认为最赚钱的电影,这也代表了民意,因此大致是客观的。
关键的问题在于,大众的审美可能比你想象的最low的程度还low一点,所以票房一客观,就显得很尴尬。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谈起电影,人们依然觉得那是负责解压的娱乐工具,那么去电影院里“哈哈哈”一下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想要改变现状,难道得像北京的天一样盼着刮起一阵风吗?这当然是无用的,市场只能被教育,不能被干涉。而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是需要时间的。
事实上,事情已经发生变化了。我接触到的90后年轻人,他们不再言必谈那些处处雷同的“大片”,而逐渐开始欣赏类型电影,我认为这就是电影文化在网络中不断传播的胜利。虽然因为整个市场急速膨胀,烂片越来越赚钱,但市场正在变得多元,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看什么都要先看脸,把肤浅当做一种正当的追求。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而这主要是因为影视业的发展太过蓬勃,使得人们的选择太多,那“看脸”当然是最为省事的一种筛选方式,只在颜值高的作品中做出选择,这是自然的需求,与深刻肤浅并无关系。只是,现在受到追捧的那些漂亮人,还没做出什么深刻的内容,这才是问题。当然,这也需要时间。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想,瞧你说的,好像时间能摆平一切。我想说,如果让文化自由发展的话,给出足够的时间,我就有足够的乐观。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王家卫比王晶不知高深到哪里去了,但事实是,王晶一定比王家卫先出现。当王晶们开始赚钱,这个市场才有机会慢慢走出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拍一些不那么赚钱也不那么低俗的电影,并且慢慢获得成功。今天,我们得以欣赏王家卫,调侃王晶,并从中感到一丝文化被尊重的幸福时刻,不应该忘了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时间。而内地电影的此刻,也正处在这样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