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2016-01-30张学胜
张学胜
(济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00)
猪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张学胜
(济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00)
母猪子宫内膜炎是较为常见的母猪产科疾病,一般发病于产仔后2-3d,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抑郁,产奶量减低或无奶,阴道有分泌物等症状。严重可造成仔猪腹泻,成活率下降,是导致母猪发情率和妊娠率下降的严重原因之一。
1 发病情况
2015年6月12日,济南市张某小型饲养场饲养的1头母猪在产仔后3d亲来求诊。主诉:该母猪于6月9日产下一窝仔,猪仔数量比较多,多达17只,其生产过程比较长,时间达3h之久,母猪体力消耗巨大,胎衣未能及时排出,此时母猪食欲减低,体温升高至40℃左右,阴户不断有脓性恶臭分泌物排出,乳汁分泌不多,导致仔猪生长发育受阻。
2 临床症状
患病母猪体温一般升至39.5℃~41℃,呼吸速度加快,精神高度抑郁,反应迟钝,不想站立,食欲不振,被头粗糙混乱,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结膜及舌头黏膜苍白,外阴流出化脓性黄白色黏液,并发出恶臭气味,大部分黏附于生殖器和尾巴。冲洗子宫时回流液浑浊,似淘米水或清鼻液。
3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笔者初步诊断为产后子宫内膜炎。
4 治疗
4.1 母猪子宫冲洗
用0.1%高锰酸钾1000~2000ml通过输精管进行,重复洗涤子宫,去除在子宫内积累的炎症分泌物,直到子宫回流液体变成清澈。同时注射30单位的催产素。
4.2 宫内投放药物
对母猪子宫冲洗后,再各用100万单位的青霉素、链霉素,20ml生理盐水稀释注入子宫,隔1天后再重复1次。
4.3 药物治疗
轻度子宫内膜炎,冲洗后,子宫内给药后大部分可有效治疗后,但对于严重者,也必须结合肌内注射青霉素5百万单位/次,用复方氨基比林和蒸馏水稀释,2次/d,连续用药5~7d。或加入水溶性阿莫西林,土霉素香料投喂,连用3~5d,可有效抑制肠道病原菌大量繁殖,间隔1~2d重复给药。
按照上述方案治疗一周后,电话回访,病猪食欲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正常。
5 讨论
(1)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对于该病应及早诊断,及时制定治疗措施,可得到更高的治愈率。据了解其产后发病2h内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率最高,其中后备母猪和4岁以下的母猪的治愈率可达85%~95%。同时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养猪场对某些药物的治疗有不同的差异,应根据药敏试验确定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其治疗率可大大提升,患病母猪可快速康复。
(2)目前,兽医临床中母猪子宫内膜炎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简单地用西药治疗。西药治疗中一般应用抗生素灌洗子宫、静脉或肌内注射抗生素和激素,激素主要是抗炎作用,能减少组织损伤和中毒性能,促进糖、蛋白质、脂肪和抗组胺药正常代谢,使用后可使体温、呼吸、心率恢复正常。中医治疗显而易见,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子宫内膜炎具有显着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3)能繁母猪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对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危害性大,其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分娩期;后备母猪的发病率较小,症状较轻,这可能与母猪生殖系统的健康状况有关。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各个季节均可发生,但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养猪场呈常年暴发。这与饲养密度过高、气候应激、免疫应激、饲养管理不当等不同的条件的前提下,导致“条件性疾病”。
(4)为有效预防该病的暴发,应重点预防几种主要的生殖障碍性疾病,建立良好免疫和免疫程序才能减少该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合理落实母猪免疫程序,及时实施猪蓝耳病、亚型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猪乙脑等疾病的免疫接种;禁止母猪饲养发霉、变质和污染饲料,防止真菌毒素中毒诱发的本病。
(5)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发生,需要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喂养高质量的饲料,以确保足够的营养,增强猪群抵抗压力和抵抗感染的能力,并且生产实施良好的早断奶,隔离多点生产,全面进出,环境控制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养猪场制度化定期卫生治理及防疫消毒,保障猪舍空气新鲜,尽量减少细菌数量、繁殖环境,有效降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对年老、残疾,低孕产率等个体母猪进行及时的淘汰;新引进的母猪应进行严格的检验,有效预防重大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病,禁止检疫不合格的母猪进场饲养。
(6)母猪育种、分娩、产后护理等关键环节应负责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坚持全过程的标准化和无菌操作。配种前应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外阴;如果自然交配,应避免公母猪体重差异过大;人工授精时,器具应严格灭菌,应使用一次性无菌输精管,严格遵守操作规则,禁止粗暴操作;助产前修剪指甲,防止划伤生殖道;严格遵守产后卫生保健、及时护理子宫;合理使用前列腺素控制分娩时间,避免使用过量催产素;分娩后应完成观察胎盘是否排出,确认分娩后胎儿全部排出,应使用药物进行保健。
张学胜(1978-),男,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畜牧兽医,现有职称: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