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
2016-01-30汪文斌陶艳华盛祖勋樊彦红王亚丽
汪文斌 陶艳华 盛祖勋 樊彦红 王亚丽 李 健
(苏州市吴江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吴江 215200)
吴江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
汪文斌 陶艳华 盛祖勋 樊彦红 王亚丽 李 健
(苏州市吴江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吴江 215200)
通过调研吴江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现状,分析了畜禽养殖污染的形成原因,总结了吴江在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上采取的措施和近年来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提出了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建立小型、散型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服务体系等建议。
规模养殖 畜禽废弃物 综合利用 污染 生态保护
长期以来,畜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畜产品供应、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提高。畜禽养殖在给社会带来丰富畜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粪便、污水、废气等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利用不当,将导致环境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严格规范饲料添加剂、兽药的生产和使用;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和污水经过处理,综合利用后变废为宝,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氮、磷、有机质等营养,改良土壤,保持生态平衡。本文以吴江区为例,探讨太湖流域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措施,以期控制污染,为本地区发展清洁健康生产、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环境
吴江区位于苏州市最南端,西临太湖;全区总面积1176km2,其中水域面积达到267.11km2,占总面积的22.7%;境内河荡纵横交错,水系发达;气候上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000mm左右。
1.2 畜禽养殖及其污染
全区畜禽养殖总量位于苏州市前列,品种以生猪和家禽为主。2010~2015年养殖总量基本稳定,其中生猪、家禽年平均出栏分别为20万头、134万羽,蛋禽年平均存栏约70万羽。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和污水量远多于家禽的。部分大中型规模猪场(指年出栏500头及以上,下同)探索了“沼气工程”“生态循环畜牧业”等环保模式,而大多数养猪场(户)缺乏有效的废弃物利用措施;大中型规模蛋鸡场(指年存栏2000羽以上,下同)采用干清粪和自动化生产工艺,粪便加工后形成有机肥;水禽和肉禽多为地面平养,粪便大多直接排入水体中。
2 畜禽养殖污染成因分析
2.1 养殖结构失衡
一是规模化养殖废弃物过度集中。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畜禽养殖技术的成熟,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2010~2015年,生猪大中型规模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7.7%上升到48.9%,比例提高了21.2%;蛋禽县级规模及以上的比例一直在80%以上(县级规模指年存栏500~2000羽);各种畜禽类型的散户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生猪散养户(散养户指年出栏少于50头,下同)数量从6113户下降至2015户,散户减少了67%。规模化养殖带来粪污集中、配套消纳土地需求增多等方面的变化,但现有的条件一时难以满足需求。二是农牧脱节。农田流转后,原来种地的农民基本不种地了,以外出打工或从事养殖为主。成片的土地租给大户经营,租期短,承包户不够稳定。部分承包户注重短期效益,加上粪肥运输成本高,有机肥补贴少,难以提高粪肥使用的积极性。另外土地承包户一般不进行畜禽养殖,导致种养分离。
2.2 环境容量有限
一是耕地面积减少。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急增,挤压了农业用地空间,耕地面积减少。二是适养区域减少。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民众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降低。根据规划,生态红线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地、清水走廊等占将畜禽养殖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产业排除在外,而这些区域占到吴江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左右,极大减少了可消纳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土地数量。
2.3 粪污处理水平不高
一是粪污处理利用不完全。经过现场调研,多数小散型养殖场(户)(指生猪、肉禽年出栏量分别少于500头、20000羽;蛋禽存栏少于2000羽,下同)对粪污处理设施的投入不足;部分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虽然配备了三级沉淀池、堆粪场、氧化塘和沼气池等设施设备,但存在粪污处理能力不足、运行不畅等问题。二是缺乏有效的治污体系。有资料显示,猪粪、鸡粪的水分含量分别高达72.23%、50.5%[1]。另外,粪便中还存在重金属、残留抗生素、病原微生物等[2-3]污染物。目前虽然有发酵床、沼气工程、还田等粪污处理措施,但尚未形成一套成本低、效益高且适合本地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可推广体系。
2.4 养户投入意愿不高
一是多数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技术落后,环保意识淡薄。二是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低,农户对废弃物处理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畜牧业本身风险较高、利润较低,养户的资金基础薄弱。
2.5 监管执法难以落实到位
一是权责不清,存在监管漏洞。二是部门间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机制。三是执法过程中,对面广量大的以养殖维持生计的小散型养殖户,污染处罚措施难以落实,有时甚至引起社会矛盾。
3 当前采取的治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3.1 明确划定禁养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根据《关于批转区环保局、农委、太湖办<关于吴江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吴政办〔2015〕162号),明确划定“沿太湖1公里范围内区域”为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禁止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另外,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基金扶持政策,其中,对具备改造条件的养殖场,在新建、改造发酵床、堆粪场、废液储存池、厌氧好氧深度处理等粪污处理设施时区级财政给予工程造价20%的奖补。
3.2 积极推进“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
目前全区已有苏州苏太企业有限公司等5家畜禽规模养殖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场”,达到了场区布局科学、饲养规模适度、养殖方式先进、档案记录齐全、投入品使用规范、防疫措施严格、粪污治理有效的要求,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3 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全区按照“处理中心+镇村收集点+流动收集车”的模式,探索“定点收集、集中处理”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责任,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及时做好病死畜禽的收集、运输、处理和消毒工作。
3.4 培育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典型
通过近几年的培育与发展,全区涌现出了苏州哥弟畜禽有限公司沼气发酵处理、吴江东之田木生态循环畜牧业、苏州苏太企业有限公司发酵床养殖等一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典型[4-5],对规模养殖废弃物处理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有力地推动全区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发展步伐。
3.5 加强养殖污染执法力度
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指导,坚持“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环境执法,加强对禁限养区畜禽养殖的监管,严禁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将粪便和污水直排水体或其他环境,建立有效的养殖废弃物违法违规排放举报制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环境意识,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庄畜禽养殖行为,实现农村畜禽养殖管理自治。
4 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思路
近年来,吴江区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新的形势和挑战。为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还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措施。
4.1 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
在同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结合苏州市推出的“四个百万亩”工程,将畜禽养殖与百万亩优质水稻、高效园艺和特色水产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适度规模畜禽养殖场,积极推行种养结合模式,引导养殖场(户)将处理后的粪污用于农田、果蔬等基地;努力推广苗木基地、果园养鸡和鱼池、稻田养鸭等立体种养模式,实现畜禽粪污的就地消纳。
4.2 建立小散型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服务体系
白延飞等[6]在调研常州市武进区礼嘉畜禽粪便治理中心成功运行案例的基础上,针对小散型畜禽养殖规模小、布局零散、污染治理和监管成本较高等特点,提出建立收集服务处理体系,实现“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社会化服务、综合利用”的小散型畜禽养殖治污新模式。吴江区在小散型养殖户比较集中的区域,将畜禽粪便集中收集起来,由平望镇胜墩村的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进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生产有机肥,同时推广养殖废水净化技术,有效减轻农村面源污染。
5 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畜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养殖技术及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提高,在畜禽养殖规模化进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增多、环境压力增大等新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最终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张树清,张夫道,刘秀梅,等.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822-829.
[2] 张绪美,高蓓蕾,李梅.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重金属含量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190-191.
[3] 汪文斌,盛祖勋,屈晨丽,等.吴江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模式探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5,(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