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及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的分析
2016-01-30赵兰斌
赵兰斌
(昌邑市饮马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昌邑 261317)
关于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及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的分析
赵兰斌
(昌邑市饮马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昌邑 261317)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散养户比重逐年降低,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随之越来越突出,但目前仅有部分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基本到位,通过环评,实现达标排放,还有部分养殖场无污染治理设施,废水直排、养殖废弃物乱扔乱堆,严重污染当地环境,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群众投诉较多,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当前农村主要污染源之一。
针对畜禽养殖场污染面临的现状,“十三五”期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转变生产方式的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总目标;以区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适度规模养殖,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提升管理水平,形成全过程、全要素的农业污染源控制与管理体系的总体目标;鼓励畜禽适度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专业户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发展,逐步推行养殖废弃物的统一收集和专业化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疫病防控的要求。充分考虑资源总量、环境容量,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在与环境容量、土地承载力相适应条件下,大力推进规范的种养结合清洁生产,使畜禽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利用,通过多种途径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处理和利用难度,降低处理成本的政策规划。
根据政策出现了很多规模养殖场针对粪便污染防治工作采取了走农牧结合、循环种养的路子,实行粪便的就地转化利用,但由于土地问题的限制,只有部分场实行了农牧结合,再是养殖场对治理设施投入较大,加上运行维护成本及养殖业风险,养殖场支出较大,前期粪污处理设施投入需养殖场垫付,影响了治理积极性;虽然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结构和农产品质量有明显作用,但对有机肥认识程度还不够、使用及运输不便等原因,农户施用有机肥积极性不高;再是缺乏有机肥使用激励机制,直接影响有机肥生产和销售,不利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主要是养殖户环保意识没有提高,养殖户不注重过程控制,干湿分离设施维护和利用不够及时,雨污分流设施不够完善,有的场堆粪场顶子坏了修缮不及时;还有养殖场采用蚯蚓处理畜禽粪便、粪污转沼气工程、沼液灌溉农田,沼气提供农户生活燃气等禽粪便转化利用的方式。总结经验,各地在畜禽粪便污染防治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加快了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推进了生态循环模式,探索和引进畜禽养殖场治理新模式、新技术。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殖场必需要按照《环境保护法》和《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自身发展更加重视实行畜禽粪便综合整治,不断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增强治污能力,实现生态健康养殖的长远发展之路。一是严格按照畜禽规模养殖场选址及审核规划,杜绝了在饮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集中区等禁养区新建养殖场;二是严格执行环保部门“三同时”制度,始终坚持“两先两后、三同时”的管理机制,即“先环评、后建设,先验收、后投产”,在建设施工中将沼气池、沼液储存池、堆粪池等污染治理设施与畜禽圈舍等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验收;严格执行畜禽饲养标准,推广应用了理想蛋白质体系配置畜禽饲料,添加单体氨基酸生产平衡日粮,使用酸化剂、植酸酶等绿色添加剂,提高饲料中营养素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磷排放量;加强环境消毒,禁止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兽药和添加剂;强化治理,切实搞好综合利用,推广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争取畜禽养殖的扶持政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的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