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抗抑郁研究进展*
2016-01-30吴颢昕
任 荔,吴颢昕,陈 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 210023)
越鞠丸抗抑郁研究进展*
任 荔,吴颢昕,陈 刚△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 210023)
抑郁症是目前高发的精神类疾病,其部分属于中医郁证范畴。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针对郁证“六郁”所设的越鞠丸,对抑郁症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故对近年来关于越鞠丸抗抑郁的理论探索及主要针对的临床抑郁症类型进行综述,并结合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实验研究成果,探讨目前越鞠丸抗抑郁研究对临床用药剂型和治疗范围的启示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越鞠丸抗抑郁的中医临床运用提供更多的思路,为中医药抗抑郁新药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越鞠丸;抑郁症;郁证;综述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功用行气解郁,主治六郁证。始载于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中:“越鞠丸,解诸郁。”方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组成。抑郁症与中医所说的“郁证”关系密切,在郁证治疗方面,我国传统医药具有丰富的经验。目前在郁证相关中医方剂中,关于越鞠丸的研究日趋活跃。各方面研究显示,越鞠丸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本文就近10年来越鞠丸抗抑郁的研究进行综述,数据库来源为中国知网,文献纳入标准为关键词检索“越鞠丸”与“抑郁症”,文献排除标准为表述模糊或无严格实验设计的个案报道。
1 从“六郁”论治抑郁症的探讨
抑郁症的病机复杂,证型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虚、实2种证型,而临床以实证证型者为多。陈文垲在对408例抑郁症患者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确定了6种主要证候类型。研究发现,抑郁症的病机虚实夹杂,实多虚少。在此研究的证型分类中,抑郁症偏实证(67.7%)多于偏虚证(32.3%)。研究显示,6种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2种抑郁症证候类型分别为肝气郁结和脾虚湿困,而抑郁症实证的表现主要是气郁、痰湿、火热和血瘀[1]。张海男等通过专家问卷得出抑郁症常见的5种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血瘀证、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五证中有四证属于实证[2]。赵建军认为抑郁症总的病机为气机瘀滞,脏腑功能失调,郁久而化火,而在抑郁症中医治疗上应以疏肝解郁贯穿始终,急则先治标,故先祛其火安其神,待火邪稍安,再结合辨证论治配合行气、活血和化痰等治法[3]。从临床报道的实证抑郁症类型来看,其病机表现不外乎气郁、血瘀、火热、痰湿等,而越鞠丸主治的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从病机上看,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抑郁症实证表现。越鞠丸这种组方上的特点使之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实证型抑郁症。因此,越鞠丸作为一个基础方加减在治疗部分实证型抑郁症中是可行的。
2 越鞠丸抗抑郁的临床应用
2.1 卒中后抑郁症
卒中后抑郁是临床报道最多的一类越鞠丸治疗的抑郁症类型。成金汉在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中,治疗组使用越鞠丸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百忧解,结果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84.3%,对照组总有效率81.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无差异,提示越鞠丸治疗中风后抑郁效果与百忧解相当[4]。周晓卿使用越鞠丸加味合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60例对照单独用百忧解治疗6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60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为83.3%,合用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5]。结果支持越鞠丸合并百忧解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孙占卫用越鞠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显示,治疗组54例,总有效率85.19%,对照组42例服用多塞平片治疗,总有效率61.90%,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6]。刘葛等用越鞠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治疗组 30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83.33%,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越鞠丸的适应症为,患者口舌歪斜、语言不利甚或半身不遂,伴有情绪低落、沮丧、胸膈痞闷等胃肠道不适的躯体症状,且舌红苔腻、脉弦滑。
2.2 其他类型的抑郁症
2.2.1 老年性抑郁症 王莹用越鞠升降汤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以越鞠升降汤治疗,对照组以西酞普兰治疗,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 88.89%,对照组91.67%。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后均有差异,说明越鞠升降汤在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方面疗效明显,其作用与西酞普兰相当[8]。越鞠丸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适应症为,老年患者情绪低落,无器质性改变的胸闷、嘈杂感等胃肠道不适的躯体症状,局部无器质性改变的疼痛或麻木,且舌红苔腻、脉弦滑。
2.2.2 产后抑郁症 周红香等用越鞠丸加减治疗产后抑郁症,观察组30例,在心理治疗基础上选择越鞠丸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选择心理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结果支持使用越鞠丸治疗产后抑郁症。越鞠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适应症为,产后妇女情绪低落,兼有乏力、失眠、多梦、纳呆、胸闷、恶心呕吐、恶露异常等症状,且舌红或舌有瘀点瘀斑、苔腻、脉滑或弦滑。
2.2.3 焦虑抑郁共病的抑郁症 陈明鉴用越鞠丸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焦虑的抑郁症,2组各45例均给予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联用越鞠丸。治疗后第4周末、第6周末、第8周末观察组的HAMD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第2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度洛西汀联用越鞠丸抗抑郁作用得到加强[10]。越鞠丸治疗焦虑抑郁共病型抑郁症的临床适应症为,患者情绪低落伴有躯体焦虑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心前区痛闷等心血管症状,且舌红苔腻、脉滑或弦滑。
2.2.4 轻中度抑郁症 李仲平用越鞠丸加味治疗轻中度抑郁症36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88.6%;对照组34例,总有效率达79.4%,结果说明越鞠丸加味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效果显著,其效果与氟西汀相当[11]。潘洪峰用越鞠保和丸治疗24例轻中度抑郁症,用百忧解作对照,其中治疗组13例,总有效率69.23%;对照组11例,总有效率63.63%,结果说明越鞠丸加味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效果与百忧解相当[12]。越鞠丸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适应症为,患者情绪低落,兴趣或快感丧失,食欲改变(增加或减少),伴胸闷、心烦、嘈杂感、腹痛、腹胀等胸腹部躯体症状,且舌红苔腻、脉滑或弦滑。
3 越鞠丸抗抑郁的实验研究
3.1 越鞠丸全方的抗抑郁实验研究
闫东升等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发现,越鞠丸除导致脑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升高外,还引起 5⁃HT的升高及血浆皮质醇的降低[13⁃14]。Xue W的研究发现,通过乙醇提取的越鞠丸在快速抗抑郁方面显示出与快速抗抑郁原型西药氯胺酮相似的效果。与氯胺酮类似,越鞠丸快速起效机制与其通过转录后调节机制快速上调海马脑区的(BDNF)的表达相关[15]。
3.2 越鞠丸中药物的抗抑郁实验研究
一系列研究显示,越鞠丸中大部分组成药物也都具有抗抑郁作用。尉小慧等发现,越鞠丸醇提较之水提具有更强的抗抑郁作用[16],而越鞠丸抗抑郁的作用主要与香附、苍术、川芎、栀子有关,与神曲无关[17]。蒋麟发现,越鞠丸5药中仅川芎和栀子通用对小鼠行为绝望抑郁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18]。石文静关于越鞠丸中不同工艺的栀子醇提物抗抑郁作用的研究显示,生栀子、炒栀子与焦栀子3组与对照组比较,焦栀子对小鼠悬尾及游泳的小鼠行为绝望模型的抗抑郁作用最好,而炒栀子显示出抗抑郁的趋势,生栀子次之[19]。Zhang H等研究发现,栀子可能是越鞠丸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的主要组分,其快速抗抑郁机制与BDNF的表达升高相关[20]。Tao W等发现,栀子中的主要作用部位包含了栀子油[21]。郝文宇发现栀子粗提物可促进抑郁造模后小鼠海马的神经发生,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降低脑内炎性因子的表达和清除自由基有关[22]。Tian J的报道发现,栀子中的成分京尼平显示出比氟西汀更好的抗抑郁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体内5⁃HT和NE的含量起作用[23]。周中流对香附醇提物的研究发现,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正丁醇萃取部位对小鼠抑郁样行为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5⁃HT及DA含量有关[24]。
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越鞠丸的抗抑郁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与探讨。首先,与抑郁症的其他中医药治疗一样,目前鲜有关于越鞠丸治疗重症抑郁症的研究。一般认为重症抑郁症多属虚证而应以参芪类治疗[25],而忽视了因强烈情志刺激造成发病时间短而症状重的一类重症抑郁症,实际上这类抑郁症也应属于实证或虚实夹杂范畴。而实证之郁产生的气滞、血瘀、痰凝、火扰、湿阻、食积均可用越鞠丸治疗。所以,越鞠丸应该存在以越鞠丸为主方辨证治疗部分重症抑郁症的可能性。其次,快速抗抑郁是目前抑郁症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抗抑郁药物存在起效慢(服药后几周起效)、不良反应多等局限性,不利于有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26]。对于越鞠丸快速抗抑郁的研究,有助于发挥中医药抗抑郁的优势,造福更多的患者。此外,越鞠丸的实验研究支持使用乙醇提取越鞠丸具有较强的抗抑郁效果,而临床上使用越鞠丸抗抑郁的案例中多见水煎剂的报道,这可能潜在地造成越鞠丸治疗抑郁症时效应的降低。这提示临床在使用越鞠丸治疗抑郁症时要考虑剂型的转换。最后,关于越鞠丸的实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越鞠丸的抗抑郁作用及相关神经基础,但针对临床使用越鞠丸抗抑郁的量效及时效关系还需更多研究,特别是在快速抗抑郁方面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这也需要在之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阐释说明。
目前临床及基础共同的实验证据均支持越鞠丸具有较好的抗抑郁效果,而对于越鞠丸抗抑郁进一步研究不仅能为中医临床上越鞠丸的使用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与参考,同时也能为以后的新药研制与开发奠定初步的基础。相对于西药副作用较多及快速解郁方面的不足,这一机制的阐明也有利于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推广,从而扩大中医药的世界影响力。
[1] 陈文垲,周玲,梅晓云,等.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抑郁症中医病机规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5):273⁃276.
[2] 张海男,胡随瑜,陈泽奇,等.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6):519⁃521.
[3] 陈鸿雁,林双竹,赵建军.赵建军教授从郁、火论治抑郁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6):995⁃996.
[4] 成金汉,邓金强.越鞠丸治疗中风后抑郁32例[J].药物研究,2009,18(11):866⁃867.
[5] 周晓卿.越鞠丸加味合百忧解治卒中后抑郁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3):18⁃19.
[6] 孙占卫.越鞠丸治疗中风后抑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42⁃44.
[7] 刘葛,吕强,王艳明,等.越鞠丸结合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65⁃66.
[8] 王莹,李仲平,王陶冶,等.越鞠升降汤治疗老年抑郁症3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6):50⁃51.
[9] 周红香,廖维政,王满英,等.越鞠丸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产后抑郁症[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6):104⁃105.
[10] 陈明鉴,姚冉.越鞠丸联合度洛西汀治疗伴有躯体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2):175⁃176.
[11] 李仲平,王陶冶,熊爱莲,等.越鞠升降汤治疗轻中度抑郁症3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8):1522⁃1523.
[12] 潘洪峰,董湘玉,刘瑶,等.越鞠保和丸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887⁃889.
[13] 闫东升,周小琳,石和元,等.越鞠丸对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5⁃羟色胺及血浆皮质醇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64⁃67.
[14] 蒋麟.越鞠丸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38⁃140.
[15] Xue W,Zhou X,Yi N,et al.Yueju pill rapidly induces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and acutely enhances BDNF expression in mouse brain[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184367.
[16] 尉小慧,陈玥,夏广新,等.越鞠丸醇提物与水提物对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比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69⁃70.
[17] 尉小慧,徐向东,沈敬山,等.越鞠丸及各单味药醇提物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9,20(3):166⁃168.
[18] 蒋麟.以越鞠丸为基础的抗抑郁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1⁃59.
[19] 石文静,周步天,张海楼,等.越鞠丸中不同工艺的栀子醇提物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6):107⁃108.
[20] Zhang H,Xue W,Wu R,et al.Rapid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of Ethanol Extrac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Is Associated with Upregulation of BDNF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u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761238.
[21] Tao W,Zhang H,Xue W,et al.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Oil from the Frui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and Its Antidepressant Activity[J].Molecules,2014,19(12):19350⁃19360.
[22] 郝文宇,杨楠,高云周,等.栀子粗提物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志,2009,19(10):11⁃14.
[23] Tian J S,Cui Y L,Hu L M,et al.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 of genipin in mice[J].Neurosci Lett,2010,479(3):236⁃239.
[24] 周中流,刘永辉.香附提取物的抗抑郁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191⁃193.
[25] 杨来启,陈玖,林昱.芪参复康胶囊治疗重症抑郁症患者445例[J].陕西中医,2012,33(8):1032⁃1035.
[26] 徐凌志,李素霞,邓佳惠,等,快速抗抑郁机制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4):317⁃320.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Yueju Pill
REN Li,WU Hao⁃xing,CHEN Gang△
(Basic Medicine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Absract:Depression,a high incidence of mental health at present,shares many common features with Yu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Yueju pill targets Six⁃Yu Syndromes,which are common in depressive patients.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results all support its antidepressant efficacy.Here we review the progress in the theoretic basis and the depression subtypes suitable for Yueju treatment in clinic.Additionally,we discuss further basic research that may enlighten the clinical use of Yueju in formula,dosage,and subpopulations,in the context of the latest research on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Yueju.The review will offer more ideas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ntidepressant of TCM.
Yueju pill;Depression;Yu Syndrome;Review
R749.4
:A
:1006⁃3250(2016)10⁃1429⁃03
2016⁃03⁃2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51568)⁃PACAP介导的越鞠丸快速抗抑郁机制研究
任 荔,女,医学博士,从事中医药治疗脑病的临床与研究。
△
:陈 刚,主任医师,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Tel:025⁃85811160,E⁃mail:chengang@nju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