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应用“加减二仙汤”临证经验*
2016-01-30贾海骅李玉波李志更张治国韩学杰
贾海骅,李玉波,李志更,张治国,韩学杰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北京 100700)
沈绍功应用“加减二仙汤”临证经验*
贾海骅1,李玉波1,李志更1,张治国1,韩学杰2△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北京 100700)
沈绍功教授在“二仙汤”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尊重原意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加减二仙汤”并扩展其滋肾阴、温肾阳、调冲任的功效。针对临床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更年期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精神分裂症、闭经、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及多种慢性病属肾亏阴阳两虚、虚火上炎等一系列病症有治疗价值。方中当归、益母草调冲任,进而协调肾阴肾阳之平衡;如此配伍可谓精妙,阴阳之药最易格拒,此组药物却可促成阴阳药物的相互融合。
加减二仙汤;调肾阴阳;沈绍功
沈绍功教授是沈氏女科第十九世传人,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在学术上提出了颇多的创新观点,调肾阴阳的原则是沈氏女科注重的临证思路,在“二仙汤”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尊重原意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加减二仙汤”,以蛇床子代替有小毒的仙茅,增加益母草等药,组成调肾之阴阳的方剂“加减二仙汤”,全方由知母、黄柏、当归、益母草、菟丝子、仙灵脾、蛇床子、补骨脂组成,扩展其滋肾阴、温肾阳、调冲任的功效[1]。
1 方剂分析
“加减二仙汤”药组分为滋肾阴、温肾阳、调冲任三部分,共奏调肾阴阳的功效。知母主治消渴热中,善补肾水之不足,黄柏苦胜湿而寒清热。《本草崇原》认为:“黄柏禀寒水之精,得中土之化,有交济阴阳,调和水火之功,所治至广。”知母、黄柏相配既可滋肾水清虚火,又可调济肾中之水火。菟丝子气味辛、甘平,补肝肾不足、益气力;仙灵脾味辛,入手足阳明经,功专益精气、强心力。《本草撮要》言蛇床子:“味苦,入少阳三焦经,功专强阴养阴。”补骨脂味辛,入足少阴、厥阴经,专治肾冷精流,得菟丝子疗下元虚惫。沈绍功选择的温阳药均为温润之品,尽量回避温燥的仙茅、附子等,另选巴戟天、肉苁蓉等温肾药物交替使用,以获得持久疗效。当归、益母草调冲任,进而协调肾阴肾阳之平衡;如此配伍可谓精妙,阴阳之药最易格拒,此组药物却可促成阴阳药物的相互融合。
2 临证应用
2.1 闭经
案1:李某,女,39岁,2015年5月10日初诊。月经量少6余年,伴闭经3个月。平素腰酸腰凉,晨起面部浮肿,手心热,睡眠质量欠佳,饮食、二便调。多年前因离异情绪焦虑,之后逐渐出现月经量少。再婚后,复因精神刺激而闭经,为求嗣来门诊就医。患者闭经3个月,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手心热,面色苍白,睡眠质量欠佳。饮食尚可,二便正常。症见舌淡红有瘀斑苔薄,双脉沉细。中医诊断闭经(阴阳失调、肝郁血瘀),治宜调补阴阳、疏肝祛瘀。方药二仙汤合调肝汤加减:知母、桑白皮、冬瓜皮、黄柏、当归、益母草、菟丝子、巴戟天、蛇床子、仙灵脾、香附、鸡血藤、白芍、山萸肉、阿胶珠各10 g,夜交藤30 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服药2周后月经来潮,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晨起面部浮肿已消失,腰酸、手心热减轻,睡眠质量好转。为巩固疗效随症加减,继服1个月,月经按时来潮,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后患者电话回随访已怀孕。
按语:本案虽以闭经求治,但当以调经种子为目的。肾藏精,生天癸,肾气充盛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来潮,具有生殖能力;若肾气渐衰,天癸的生成亦随之减少并逐渐耗竭,月经不再潮至,生育能力随之下降甚至消失。所以调经的关键是调肾,选“加减二仙汤”调肾之阴阳,合调肝汤增加补肾疏肝的效能,体现“女子以肝为本”。夜交藤养心安神是沈绍功强调的特色治疗环节,即“妇人百病,皆自心生”。桑白皮、冬瓜皮宣肺利水,治疗面部浮肿。
2.2 高血压病
案2:戚某,女,32岁,高血压10余年,近2年加重。患者生长于内蒙古,长期食用牛羊肉体型虚胖,10余年前患牛皮癣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后定期注射激素类药物以控制皮损。现阶段血压增高到160/100 mmHg,用降压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头晕频作,平素身体虚弱无力,且劳累时有昏倒。症见头晕乏力,面白无华,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月经量少色暗,睡眠质量差。血压150/100 mmHg,舌淡暗苔薄腻,舌下静脉血瘀,脉沉。中医诊断眩晕(阴阳两虚、阳亢痰瘀),西医诊断高血压病,治宜调肾阴阳、祛痰平肝。方药加减二仙汤合祛痰平肝汤加味:泽泻、川芎、莱菔子、葛根、天麻、菊花、知母、黄柏、当归、益母草、补骨脂、蛇床子、川断、泽兰、海藻各10 g,川牛膝、钩藤各15 g,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服药2周后头晕消失,乏力及手足心热、睡眠等症均有好转,血压稳定在140/90 mmHg左右,惟患者情绪时有急躁,前方加夏枯草10 g以疏肝泻火助血压平降。
按语:患者肾精亏虚、肾阳不足、脾阳亏虚,不能温运水谷化生,发为腰酸乏力、面白无华;肾精不足、阴血亏耗而致手足心热,月经量少色暗,睡眠欠佳;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则瘀,日久痰瘀内阻,络脉失所养而致眩晕[2]。本案因长期使用激素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故当以补肾为基础,肾主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肾精亏虚、骨髓不充、髓海失养、上下俱虚则发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时眩……病本于肾”。考虑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直接从调肾之阴阳入手,运用加减二仙汤方阳中求阴,达阴平阳秘,起到平稳控制血压的作用。
2.3 失眠
案3:张某,女,43岁,2009年11月1日初诊。失眠10余年,加重2年,伴眼睑及面部浮肿,手足有肿胀感。患者34岁时因丈夫意外去世精神受到刺激,之后闭经渐致失眠。症见患者入睡困难,每晚只能睡2~3 h,梦境繁杂,睡后易醒,多年治疗无效。晨起自觉疲劳,眼睑及面部浮肿,手足有肿胀感。患者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疲乏健忘,面色少华,畏寒腰酸,腿有沉重感,二便正常。症见舌淡苔薄,双脉沉弱。中医诊断不寐(阴阳失调、心神失养),西医诊断睡眠障碍,治宜调补阴阳、和血安神。方药加减二仙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白芍、川芎、知母、桑白皮、冬瓜皮、黄柏、当归、益母草、菟丝子、巴戟天、蛇床子、仙灵脾、川断、泽兰各10 g,生龙牡各30 g,夜交藤60 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服药2周后睡眠时间延长、质量好转,晨起面部浮肿已消失,手足已无胀感。效不更方,继服2周。后患者回复睡眠较佳,体力充沛,心情愉快。
按语:患者闭经之后阴阳俱虚,精气不足,则肾精亏虚无以充养脑髓,肾之阴阳两虚,心神失养而致失眠、乏力。肾主开阖,肾虚水液代谢失常导致眼睑及面部浮肿,手足有肿胀感。本案例虽以失眠求治,分析本案当从闭经入手,其发生是由情志刺激所致。《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闭经发生后会影响肾气之开阖功能,渐致肾精亏耗、阴阳失调、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为失眠症的发生埋下伏笔。故从调肾之阴阳入手,运用加减二仙汤方起效。
2.4 不育
案4:刘某,男,31岁,2014年2月17日初诊:婚后4年未育,平素身体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囊汗,饮食、睡眠、二便均可,无遗传病史和传染病史。患者于2年前查精液为精子密度26×106/ml,成活率30%。曾服用克罗米芬及中成药等,为求嗣来治。主诉倦怠腰酸,囊汗,手心热,房事正常,余饮食睡眠二便均可,无明显不适症状。症见双脉细,舌淡暗有瘀斑,苔薄。精液检查示精子密度5×106/ml,成活率8%。中医诊断不育(脾肾亏虚、阴阳两虚),西医诊断少精症、弱精症,治宜补肾健脾、调肾阴阳。方药:加减二仙汤合五子衍宗丸:知母、黄柏、益母草、仙灵脾、当归、桑寄生、王不留行、枸杞子、五味子、菟丝子、补骨脂、川楝子、蛇床子各10 g,车前子、生黄芪、生杜仲各30 g。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二诊:服药2个月后复查精液示精子密度6×106/ml,成活率20%。自觉乏力,腰酸囊汗均明显改善。分析患者精液检查结果,精子密度无明显改善,成活率略有增加。究其原因可能与服用激素类药物、久病入络有关,调肾阴阳,祛痰化瘀。方药:加减二仙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知母、黄柏、益母草、仙灵脾、菟丝子、蛇床子、砂仁、桂枝、莪术、王不留行各10 g,炒薏苡仁、熟地各30 g,穿山甲3 g,败酱草15 g。服药2个月后复查精液示精子密度12×106/ml,成活率60%。效不更方,将上方随症加减,再服2个月精子密度26×106/ml,成活率64%。
按语:患者口服激素类药物克伐肾精,肾精亏损,不能滋养肾府则腰膝酸软;肾精不足,日久累及肾阳亏虚,阴阳两虚则手心热,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健运不能,湿邪内盛则倦怠囊汗,双脉细,舌淡暗有瘀斑,为久病入络之象。本案当以调肾方剂为基础,但需慎辨肾之阴阳偏盛偏衰。考虑长期使用激素的问题,从肾之阴阳平衡协调入手,治疗此案运用加减二仙汤为主方,使人体阴平阳秘,达阴阳互根、互用之效能以利生殖。五子衍宗丸与加减二仙汤合用可增强调肾益精之效,用桂枝茯苓丸可祛痰化瘀通络,改善生精环境,精子成活率明显提高。
2.5 痤疮
案5:王某,女,28岁,2009年4月26日初诊:患者长期在国外求学嗜食厚味,半年前回国,下颌部始生满暗红色脓疮、结节、囊肿且连成片状,此起彼伏,病变部位或疼或痒,经期前加重。症见下颌部满布暗红色痤疮,手足心热,月经量少,纳可便调,余无不适。症见舌红苔薄黄腻、脉弦,中医诊断粉刺(相火亢盛、湿瘀化热),西医诊断痤疮,治宜清热解毒、调肾阴阳。处方加减二仙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味:升麻、葛根、炙甘草、乌蛇、莱菔子、制大黄、丹皮、知母、黄柏、益母草、菟丝子、补骨脂、桑白皮各10 g,赤芍20 g,败酱草、丹参各30 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服药2周后痤疮基本消退,经期前偶有2~3个暗红色结节,效不更方继服2周。后患者电话回复痤疮已不再复发,手足心热除,月经量增多,情绪愉快。
按语:患者因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鱼腥辛辣之品,脾失健运,中焦运化失司,酿生湿浊,积久湿郁化热,聚于毛孔,热滞肌肤血络,外壅肌肤而发痤疮;阳热内盛耗伤阴血,阴虚阳亢则现手足心热、月经量少。升麻葛根汤为引经之方,清热解毒,能因势利导,并将药力引达面部。加减二仙汤有效协调肾之阴阳平衡的关系,于阳中求阴,使人体内阴平阳秘,调和内分泌,终可收效。
3 适应症
加减二仙汤具有滋肾阴、泻虚火、温肾阳、调冲任的功效,是沈绍功常用的调肾方剂。临床多用于肾阴亏损、阴阳失调、虚火上炎类症,如头痛且晕、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尿频失眠、月经不调、苔黄质红、脉沉细数等。沈绍功更将此方用于内分泌功能紊乱者,如长期激素治疗、受体功能异常、非内分泌肿瘤引起的异源性激素综合征、继发于非内分泌病的功能异常和原发于内分泌腺的疾病等。使用范围包括更年期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精神分裂症、闭经、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及多种慢性病证属肾亏阴阳两虚、虚火上炎者,疗效甚佳。
[1] 贾海骅.沈绍功教授“家传种嗣五法”辨治不孕的临证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93⁃95.
[2] 贾海骅.高血压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理论思维与创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7):890⁃892.
R249
:A
:1006⁃3250(2016)10⁃1408⁃02
2016⁃02⁃17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JJ2014⁃70)⁃沈绍功教授诊疗不孕学术经验传承研究;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LPGZS2012⁃64);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CM20122002)⁃沈绍功教授单元式组合辨证论治法的理论与创新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CM2014GD2002)⁃沈绍功教授诊治月经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传承研究;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2015⁃SZ⁃C⁃59)⁃沈绍功名医工作站
△
:韩学杰,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的临床与研究,E⁃mail:xuejieh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