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稻鸭共生的生态模式

2016-01-30丁媛媛华国浩杨建生叶彩芳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9期
关键词:雏鸭鸭子共生

丁媛媛 华国浩 杨建生 叶彩芳

(昆山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昆山 215300)

浅谈稻鸭共生的生态模式

丁媛媛华国浩杨建生叶彩芳

(昆山市畜牧兽医站,江苏昆山215300)

稻鸭共生是以稻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生放养为特点的一种种养相结合的生态模式。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稻鸭共生生态饲养养殖模式

1 基础设施建设

1.1建沟渠

选择水源丰富、无污染、地势平坦、连片的稻田作为养鸭区。修整田埂,在稻田周边设长3~6m,宽50cm,深60cm左右的沟渠,供鸭子戏水,并确保其有充足的饮水。

1.2建围网

在稻田周围设防护网,防止鸭子外逃、乱蹿以及避免黄鼠狼、野猫等天敌侵入对鸭子造成伤害。将10亩稻田分成3个区,每0.2~0.27hm2为一区,每区分别设一防护围网,围网选用孔径小于2cm的尼龙网,高度1m左右,上下两端分别穿两根粗尼龙绳做纲,每3~4m插一根竹竿,围网的下端嵌入土中,上下纲与竹竿扎牢。

1.3建鸭舍

在田边建一个简易的鸭舍,作为鸭子休息、补饲和避护的场所。鸭舍大小根据放养鸭子的密度而定,一般鸭舍养鸭密度为10 只/m2。鸭舍地基加高与田埂相当,四角用立柱,上架2根横梁,高度1.2m左右,上盖石棉瓦或芦苇,地上铺干燥谷壳或碎草,内置1个约10W的灯泡,天黑后,打开灯。

2 水稻种植方法

2.1水稻选择

水稻应选择产量较高、抗性较好、分蘖性强、生育期长的品种为佳。

2.2水稻插秧

稻秧栽插采用正常的宽行窄株方式不变,规格为30×20cm可适当放宽,基本苗3~4株/穴,田埂也可适当放宽。插秧深度要适宜,防止倒倾苗,影响水稻分蘖。插秧工作昆山一般在6月10日之前完成,以便提早放鸭。

2.3稻田控水

放鸭前保持田间水深3~5cm,便于秧苗返青,放鸭期间保持水深不超过10cm,只加水不排水。随着鸭子不断长大,逐渐增加水深,直到水稻抽穗前20d保持水深15cm,水稻抽穗后鸭子需被赶出稻田,届时保持10cm以下的浅水层即可。

3 鸭子养殖方法

3.1鸭的选择

在稻鸭共生技术中,鸭是关键,其品种的选择和生产管理尤其重要。如鸭的体型过大,会吃秧或压倒、压死秧苗,且体型大的肉鸭不善于运动,不适合在该技术中应用,如肉用型的北京鸭、樱桃谷鸭不容易适应稻田放养环境,且生长速度降低。因此,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是中小体型、抗逆性好、生活力强、繁殖力强、善活动、喜食野生植物,同时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鸭肉,比如娄门鸭就可以直接应用于稻鸭共生。

3.2放养密度

鸭子放养密度与田间杂草防效及饲养成本密切相关。放养数量过少,田间杂草防效低;放养数量过多,田间杂草防效虽好,但养鸭饲料成本增加。根据各地饲养经验,放养鸭子数量以20~30只/667m2为宜。

3.3饲养方案

有2种:

3.3.1雏鸭孵出后当天放入稻田

这种方法有利于雏鸭很快熟悉稻田环境,一旦适应了环境,今后的生存能力和抗病能力很强。但刚出壳的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比较弱,日夜生活在没有保温条件的大自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抗逆体质,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1周内发生疾病和死亡。

3.3.2苗鸭10~15天后放入稻田

(1)苗鸭的育雏。长江中下游6 月份栽秧时的气温通常在20℃ 左右。因此必须给雏鸭进行人工保温。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稳定在26℃~28℃。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降低1℃~2℃。要尽早让雏鸭进行“试水开食”。“试水”时可让雏鸭自由饮水,或是在幼鸭身上喷洒些水,促使其相互啄食身上的水珠。饮水应配制成1%的盐酸环丙沙星溶液,连用 3d。

(2)苗鸭的驯水。未经驯水的雏鸭直接放入稻田,死亡率高。“稻鸭共生”要求雏鸭约10日龄即要放入水稻田的自然环境中,这就要求雏鸭有较好的适应水的能力。因此,当雏鸭在 4~5日龄时即要驯l水,驯水一般在晴天进行较好,大批育雏最好在水深1 5~20cm的水泥池里进行,在鸭子上下池的一面要做成30°左右的斜面,以便鸭子上下水。第1次驯水最好在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30min左右将鸭子全部赶上岸,让其在太阳光下梳理羽毛并休息。15:00左右可进行第2次驯l水,以后驯水时间可适当延长,直到鸭子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对一些体质较差、羽毛长时间不干的雏鸭,要及时烘干羽毛,可减少死亡率。

(3)苗鸭的防疫。鸭子在放入稻田前完成免疫接种,重点做好禽流感、鸭瘟的防疫。出壳后的雏鸭要马上接种小鸭病毒型肝炎疫苗,等稍微长大后,15d内接种鸭瘟与禽流感。鸭的饲养全程采用中药防治并定期驱虫,注意休药期。及时查找清除田中死禽,防止鸭子食用死禽腐肉及其蛆虫,引起死亡。

(4)放鸭时间。在鸭放入稻田之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是分别进行的,通常水稻旱育秧时间在30d左右,鸭的孵化时间在28d。水稻栽秧后5~7d成活,方可放鸭。而雏鸭孵化后,经驯水7~10d方可放入稻田。在放鸭前应将整块大田设置初放区,让鸭子头2d在初放区活动,便于鸭子适应和管理。鸭子移入稻田后,2d内应该在田头的简易棚内进行人工饲养,以后慢慢地逐步向田间放养过渡。之后有60~70d的稻鸭共生时间,直到水稻抽穗后鸭子从稻田里收上来,稻鸭才重新分开。

(5)鸭群饲喂。开食应在雏鸭出壳24h内进行,要保证育雏阶段的营养需求,要有符合雏鸭生长发育所需的高质量的全价配合料。15d以后在人工饲喂的基础上,让鸭子在田间进行自由采食,鸭子入田后,活动量大,捕食量有限,为不影响鸭子正常生长发育,每天要给鸭子定时定点补饲。为帮助鸭子御寒,应每天晚上补料,每次不超过1两。切忌早上补料,否则鸭子白天在田间不工作。25d以上,一两饲料里面加一两砻糠。要对其进行采食训练,尽量少给鸭喂食,让其产生强烈的采食欲,使它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饲料,并敢于自主地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

3.4收鸭时间

当水稻抽穗灌浆时,为了防止鸭子吸食谷粒,要适时地将鸭子从田间收回。由于鸭子在稻田内活动量大,且人为大量减少鸭的辅助饲料,致使鸭子落膘,比较瘦弱。因此,收回后要在室内进行短期快速育肥,并进行第二次防疫,20d后即可上市。

4 稻鸭共生的应用效果

4.1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0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以不同方式干扰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 60~70d,在此期间约75%~80%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在鸭子的控制下杂草无法生长。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滋生的杂草、块茎及种子;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第三是鸭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到90%以上。

4.2防除水稻病虫

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资料表明,一只400~450g的雏鸭,1h可采食86~99头害虫,种类达14种以上;此外,鸭胃解剖表明,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417~1033头,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子的不间断活动,除虫灭草,吃掉水稻部分黄叶,破坏了稻瘟、白叶枯、纹枯等病菌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寄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纹枯病的发生。

4.3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只鸭子在稻田排泄的粪便约1 0kg(相当于N49g、P2O 572g、K20 32g),能有效补充水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稻鸭共作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用量,不仅减少了物质投入和节约了成本,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生态效果显著。

4.4稻米和鸭肉产品品质得到提升

由于有机水稻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使用除草剂,各种昆虫和嫩草比普通稻田多,鸭群在水稻田里,捕食各种昆虫,采食田间幼嫩杂草和浮萍,饮用优质无污染的水源,有利于提高鸭肉品质和口味,增加了养殖效益。鸭子在稻田里所排的粪便作为有机稻田的有机肥料,所产稻米品质好,口感佳。产品销售价格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白秀娟. 稻鸭共生生态模式(一)[J]. 农民科技培训, 2005(8):14-15.

猜你喜欢

雏鸭鸭子共生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鸭子
一头鸭子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什么鸭子能浮在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