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丙申)上半年:少阳相火司天

2016-01-30李俊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丙申流感

李俊龙,李 燕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中医多学科研究】

2016(丙申)上半年:少阳相火司天

李俊龙1,李 燕2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五运六气;丙申;少阳相火

2016(丙申)年,是继金运之后的水运太过之年,而其气候的偏向性当以风和火热为主,所以上半年少阳相火司天,下半年厥阴风木在泉,火热经常与寒肃作平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丙申,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木火同德,上应莹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暝呕吐,上怫肿色变。”高士宗综上对全年的气候偏向性概括为:“一岁之中,木火主气,兼五气也。”

2016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与古人的测算恰相吻合。缘于最强厄尔尼诺肆疟不停,缘于我国去年在高温、寒冷、洪涝、雾霾等创下历史之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海燕说:“概括来说,2016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差,涝重于旱。”旨在呼吁公众正视气候风险,关注气候安全,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而古人则被动地说:“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

1 初气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初气的时段是从2016年元月20大寒日起至3月20日春分日止,历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4个节气,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少阴君火。北京的初气是从严寒的冬天经过风的扰动很快过渡到春光旖旎的春天。气象台将入春日认定为3月16日,恰好是停止供暖的第2天,比常年提早16 d。春来早有气温起伏波动大的过程,元月下旬是四九交五九,仍然持续去年太阳寒水在泉的景象,遭遇寒意彻骨的极寒天气。元月23日南郊观象台日均温-14.3℃,午温-13℃,双双创下该站1958年以后的最低记录。而旬后期寒潮退去却升温迅速,尤其在2月上旬,春节前的2次大风竟然在2月8日(丙申正月初一)将午温提升至11.7℃,湿度16%,这就是客气少阴君火莅临春节,也是暴发流感的天气状况。

初气风大且风天多,一改去冬的雾霾和寒冷,使得空气质量好转很多,就连2月22日元宵节市民燃放烟花爆竹也未影响空气质量。由于“风乃暴举”,湿度降,降水稀少,只在2月12日正午至晚降小雨,北部山区降雪9.2 mm。而翌日便大风刮晴,除去雾霾天,再无降水,空气比去冬变得干燥起来。3月初全国开两会,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记者会上,白岩松提问“到底是环保工作者厉害还是风厉害?”环保部门自信地回答:“天天治理”,人一定比风厉害。

“风胜乃摇”,风能胜湿,驱赶雾霾,不同方向来的风还能使气温不是升就是降,所以初气内冷暖起伏波动大。3月7日即惊蛰日后两天,就经历了一次大风六七级的寒潮天气,风干物燥,寒冷如冬,京北火险红色预警,全国多地大风雨雪,出现“断崖式”降温,谚云:“惊蛰刮北风,冬天重头过”。这就应了“水运根中”的启示,“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凛冽”。不过3月中旬寒潮过后立即升温,14日至17日连续4 d雾霾后,18日午温已达22.2℃,至春分日早花已开,柳树泛绿,晴好宜人。

笔者坐门诊,在初气时段内继续诊治着诸如三高、糖尿病、胃肠病、肿瘤、鼽窒、湿疹等慢性病,而流感的到来令笔者提高了警觉和钻研。本次流感,来势迅猛,元月下旬开始散发,2月上旬尤其是春节期间成为暴发态势。2月4日晚报:“流感发病上升766%”;2月16日:“儿童医院门诊量增三成”。我外孙读初一,他们全班40人中有30人发烧患流感,大多数人的症状是陡起高热,多在午后及夜间,39~40℃是青少年的常态,不恶寒,口渴或不渴,咽痛而咳。此次流感持续1到2周,来势汹去得快,但有些人遗留咳嗽又成为诊治重点。从群发而咽痛的证候分析,病属“冬温”,恰与经文“温病乃起”相合,还是吴鞠通的话:“试观六元正纪所载,温疠大行,民病温疠之处,皆君相两火加临之候,未有寒水湿土加临而病温者,亦可知愚之非臆说矣”。而《临证指南医案》中对陡起的高热有分析:“温邪上受,内入乎肺”,“气不肯降,形寒内热,乃 郁之象”。吴鞠通对“午后热甚”的解释是“浊邪归下,又火旺时也”,“又阴受火克之象也”,是温邪极易自气分燔及血分,所以头痛、躁扰的症象普遍。

“盖温病忌汗,最喜解肌”,而赵绍琴治卫分气分温病,强调“宣透”。笔者治疗本次流感选用“辛凉平剂”银翘散,由于北京冬季难寻鲜苇根,故用芦根30 g另加白茅根30 g,以加强宣透力度。如果体温高于38.5℃,必须伍用“紫雪散”;为加强治咽痛的力度,又加入赤芍、板蓝根,这是本着《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

流感热退后常遗留咳嗽,有人一直迁延到3月中旬,除了需警惕诱发特异性感染之外,对付咳嗽需采用多种治法:一是继续大力宣透。由于温邪上受,卫分已虚,不经意间使温邪稽留于气道出现反复,如人在地铁里乘车,拥挤热燥,毛孔开张,及至到站步出地铁口,忽然冷空气袭来,立刻悚然咽痒,咳嗽起来,所以驱除温邪还需追穷寇,不能见好即收,“银翘散”中酌加桃仁、杏仁;二是化浊酌加浙贝、鱼腥草;三是清火加黄芩;四是滋阴液,五是权衡其他脏腑,多数是肺与胃,其次是肺与肝,方显《素问》所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经典命意。

2 二气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二气的时段是从2016年3月20日春分日起至5月20日小满日止,历经清明、谷雨、立夏、小满4个节气,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太阴湿土。二气的北京气候从初春到初夏,入夏日是5月16日,春季正好2个月。实际上北京这2个月是干热大风,由春飚夏的天气,3月底人们刚脱下棉衣裤,4月底便换上夏装,大风天数多。但由于植树绿化见成效,浮尘天仅有2次,空气质量明显转好,有雨但降水量比往年明显减少,气温虽升得快但忽冷忽热,日较差大,日落后降温明显,这些天气特点与经文所说的“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的情况明显不符,结合北方热燥、南方大雨的实况,笔者翻查《素问·五常政大论》中的“三气之纪”,南方大雨属于水运太过的“流衍之纪”,北方热燥则属于水运不及的“涸流之纪”。有关“涸流之纪”的经文节选于下:“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其发燥槁”,“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

所谓“反阳”与“火反郁”相反,是指水运不及,火不畏水,阳气反得宣布于水运所主之令,称之为“反阳”,当此之时收藏之令隐退,“草木条茂,荣秀满盛”。3月下旬迅速升温,相当于4月下旬,早花盛放;4月上旬清明节前后众花齐放,日均温16.1℃,比常年高3.6℃,比去年高6℃。4月中旬笔者来不及看元大都土城盛放的海棠花,即赶去景山公园看牡丹花。4月下旬风大热燥,气温变化大,日落后降温明显。如4月22日晨10℃,午31.9℃,日较差20℃。旬内有时多云降温,2次局地小雨,刚湿地皮。旬末人们换夏装,飞絮多,扩散差。5月上旬,立夏前后大风有雨,忽冷忽热,尤其5月2日降雨迟至午后,市均降6~12 mm,西山竟然降雪,可见水运变化的影响,而旬后期升温迅速,月季花盛开。5月中旬旬前期有雨,旬后期风起升温,17日南郊观象台午温达 32.4℃,热燥、早晚凉,“光化学反应强”,北京气象台认定5月16日为入夏日,比常年提早3 d。有意思的是“涸流之纪”经文里说“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在《北京晚报》的新闻报道里有了对应,所谓“毛显”就是有毛类昆虫显现,而晚报5月4日(周三)6版载:“东城区交南大街前圆恩寺胡同6号院”,“(春椿树)树上虫成灾,找谁谁不管”。而平时隐藏不露的狐狢之类也跑了出来找食。晚报4月8日10版:“有人不负责任放生,闹得村里鸡犬不宁,三四百狐貉大闹(怀柔)汤河口村”,4月14日、4月20日均有续载,动静不小。经文里“变化不藏”4字有理论意义。

二气内中医的门诊量依然不少,广大医护人员辛苦可嘉。值得关注并应记录在案的有2个证候:一是流感,二是心悸。今年的流感众多,从初气延续至二气,其特点已从冬温渐次向春温变化,先是喷嚏流涕,风热叨扰,易与过敏性鼻炎混淆,然而发热咳嗽周身不适接踵而来,温邪伤及气阴,人便失掉正常生活工作能力,躺倒呻吟,甚至有人上焦气机膹郁,眼泡浮肿,即经文中说的“上怫肿色变”。更有不少老年人本已心肺功能式微,遭遇流感,病毒深入厥少,急诊住院经西医抗生素抢救,烧虽退而咳喘不停,肺部炎性液区无法吸收而来中医就诊。因此笔者一如初气时冬温上焦之证大力清解宣透,其次仔细辨证,看准传经入里之次序,结合“合病、并病”,制定祛邪抑或是“救里”不同方案,合理施治。二气时段内心悸患者屡见门诊中值得钻研。心悸自古以来是火证,轻者只是患者自觉,而重者则怔怔忡忡大动,结代虚涩之脉明显可见。西医有心电图和心电24 h动态观察,对心率不齐的研究已有长足进步,尤其对恶性房颤的及时救治已向群众普及。而中医对此亦有独特的认识,首先是人体外部的大环境,凡是风火交炽之时,人体的气血搏动即不安宁,尤其在丙申年少阳相火司天时,“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常可出现“胸嗌不利”。今年二气的干热大风忽冷忽热,升温迅速的状况满足了发生心悸的条件,正如报纸上有人分析:“春季昼夜温差大,对心脏是个大考验,对中老年人来说,心脏就是备受煎熬了。”其次,常住道路、铁路两边的人们,饱受噪声的戕害,噪音污染使心中发颤。所以对心悸的认识,主因是火邪,而火分内外虚实,所以辨识心悸要分清虚火、实火、郁火之别。在《伤寒论》里就有“炙甘草汤”证、“小建中汤”证、“四逆散”证等方证,用以昭示后人分清虚实。而笔者在二气时门诊中所见的心悸轻证多系郁火,常用“四逆散”治疗,中成药里有“血府逐瘀口服液”服之显效,其实就是“四逆散”加味。而南宋·陈无择列于今年的“升明汤”和“川连茯苓汤”更是常常按照治则伍于处方中。尤可记着,对心脏冠脉内放支架后出现的心悸、恐惧、胆儿小、悲戚的“卑喋症”,可试服《医宗金鉴》的“仁熟丸”。

3 三气

“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暝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三气的2个多月是从2016年5月20日小满日起至7月22日大暑日止,历经芒种、夏至、小暑、大暑4个节气,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亦是少阳相火。三气内北京城区的气候确实体现了“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的特点。人们都还记得7月20日那场整日狂泻的滂沱大雨,要比2012年7月21日的大雨还持久与强劲。市气象台统计,市均降水212.6 mm,城区降水274 mm,水量相当于38个昆明湖从天而降。其实从18日午后即突降两场雨,当天中央气象台即预告说副热带高压将北上,南方降雨正在北移。而19日即出现了整日的持续降雨,成为这次大暴雨的前奏,改写了北京之前降雨多呈短时阵性下不透的状态,而使北京常年“七下八上”进入主汛期提早了2 d。这就意味着北京从“涸流”状态一反而成为“流衍”时期。大暴雨也使河北省邯郸、邢台地区漫衍遭灾夺去人命,邢台市长在电视上鞠躬致歉。

在5月下旬至大暑节的2个月内,气候从“反阳”状态逐步与“少阳临上”融合在一起,由燥热转为闷热。5月下旬晴热少雨,旬末夏热扑面而来,30日南郊观象台午温34.3℃,“气温明显高于多年同期平均值”。从6月起超过35℃的高温日共计8 d,夏至前就曾出现2个高温日。7月9日至11日,持续高温热浪,人们盼雨送清凉。从6月上旬开始,降雨和雾霾逐渐增多,整个6月累计降水76.6 mm,比常年同期偏多,不过降雨以局地、分散性降水为多,西山至东南常有雷暴和线性冰雹,6月30日大兴区3700亩梨园砸落梨果80%。由于降水使湿度递增,导致7月上旬持续的“蒸笼天儿”连续8 d,越来越热,而7月17日入伏后则预示着大暴雨的到来。

暴雨能浇灭炎暑,炎暑能蒸腾湿热,这就是今夏的气候景观,体现了气候的自然平衡法则。三气内的天气变化让我们体会到水气太过和少阳相火的交往关系,进而领悟到五运与六气之间的关系。五运之中的水运太多好像一个抓手,时时监控着六气中少阳相火的失控且不让其过旺,当然也会有监控失当而使其发展走向反面的。打个比方,操控市场经济运作发展的有两只手,一只是有形之手,一只是无形之手。有形之手是我们能看得到的价格体系的涨与落,而无形之手则是政府的调控政策。五运即是那只调控六气变化的手,它是虚的,但是千方百计搜寻的正是其规则与运行。恰巧古人也将五运行称作“政”,《素问·气交变大论》里记载着“德、化、政、令、灾、变”的理论,所谓“政令者,气之章”,政指的是五运的章法,而令则是六气的时令,二十四节气即是章程。高士宗在解释《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名时说:“木火土金水,有平气,有不及之气,有太过之气,皆其常也。天气制于上,运气主于中,万物生化,五虫孕育,有盛有衰,是其政也。五运根中,六气根外,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皆为五常之政,故以名篇。”

R226

:A

:1006⁃3250(2016)10⁃1333⁃03

2016⁃02⁃24

猜你喜欢

丙申流感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2018年(丙申年)春联集锦
丙申三月独走青藏老妻为备行囊(外一首)
同庆丙申年
秋季谨防牛流感
天合联盟
视界
与流感作战
猪流感病的预防与治疗
胡丙申十年替人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