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鸡场热应激的防控措施
2016-01-30蔡学梅天津市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1900
蔡学梅(天津市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1900)
规模化养鸡场热应激的防控措施
蔡学梅
(天津市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1900)
随着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加强,鸡群的健康、生产性能和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舍内空气质量等均对鸡只饲养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温度的变化对其机体的理化反应的影响尤为突出,高温会鸡的食欲降低影响采食量,最终导致饲料转化、生产性能以及繁殖能力等收到严重影响,给养禽业经济效益造成重大损失。
1 热应激对鸡的影响
1.1热应激对消化系统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热应激对消化系统的功能影响很大,在30℃以下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消化率逐渐上升,这是因为消化道的蠕动减弱,饲料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延长,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当温度高于30℃时,消化率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弱,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上升,饮水增多,营养成分通过肠道的吸收减少。慢性的热效应,还会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对饲料的消化。在高温下,鸡的采食量明显下降,采食的营养物质不足,同时也会对体内的激素产生影响,抑制代谢功能,降低产热,这都使生产性能下降。
1.2热应激对鸡呼吸系统的影响
鸡正常的呼吸频率是120次/ min左右,当温度上升,呼吸加快。在35℃时,呼吸频率可达150次/min,在4l℃时,呼吸频率可达180次/min左右,鸡只通过调节呼吸频率,调节体内水分的蒸发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由于呼吸加剧,体内的CO2排出量过多,就会导致血液中的H+浓度降低,pH值升高,诱发呼吸性碱中毒。
1.3热应激对鸡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
处于热应激状态下的鸡只,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器官也会出现异常,如有坏死或萎缩性变化,由于免疫机能收到高温的抑制,免疫球蛋白浓度降低,血液中淋巴、巨噬细胞数目也会减少,从而降低了疫苗对动物机体的保护力。
1.4对肉质、鸡蛋等产品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中,产品质量会收到影响,由于热应激,鸡蛋所产生的哈氏单位和蛋形指数有明显下降,而腹脂率却显著提高,这就证明,在受到热应激的刺激时,饲料中的能量转换为脂肪储存起来了,这样可以减少热增耗。急性的热应激,还可以导致肌肉的品质下降,鸡肉pH值降低,滴水损失增加。
2 热应激的防控措施
2.1鸡舍内安装通风降温设备,改善周围环境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生产中,鸡只的饲养密度很大,夏季高温季节就会使热应激加剧。为了降低热应激的影响,可以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在鸡舍内安装通风降温设备,如风扇、水帘等。鸡舍要有足够的通风孔,墙壁和屋顶最好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鸡舍周围多种植一些高大的树木,用来遮挡阳光直射,起到的绿化遮阴效果。
2.2供给充足的饮水
水对于维持鸡只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鸡体内的水分就占有64%~75%,鸡蛋内大约有70%左右的水分。为了确保鸡群的健康,要供给充足的饮水,水要清洁,没有污染。夏天水温要低,供给清凉的饮水。
2.3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的物质
夏天高温季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物质减轻热应激对鸡只的影响。
在温度适宜的饲养环境下,维生素C可有鸡只自身合成,并完全可以满足机体的需求,但在高温的环境中,鸡只的合成能力下降,可以在饲料中添加0.02%~0.04%的维生素C,满足机体的需求。还可以添加维生素E,提高鸡只的抵抗力。在高温的环境下,为了维护电解质平衡,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缓解应激的影响。如在饮水中添加0.15%~0.3%的氯化钾或在饲料中添加0.3%~0.5%氯化钾,都有明显的作用。
2.4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强健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在高温环境下,鸡只饮水增多,排泄物也增多,要及时清理垫料、粪便,不仅可以减少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诱发的疾病,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粪便发酵引起舍温的升高。
为了降低鸡舍内温度可以采用增加排风扇、舍顶瓦面喷水等措施进行降温,也可以用冷水进行空间喷雾,一般高温情况下每隔2~4 h喷雾1次,可以使温度降低4~7℃,可以缓解热应激带来的危害。但是一定要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否则湿度过大,可以诱发关节炎。鸡舍内的湿度保持50%~55%为宜,可以在地面上撒些生石灰,既可以吸湿又可以消毒。
高温环境下,鸡只的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为了确保营养的平衡,可以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如在饲料中添加吸收利用率高的油脂,提高能量的浓度;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根据环境温度,改变饲喂时间,提高采食量。如中午温度较高,食欲较低,可以在早晨、晚上添料,提高采食量,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提高抗应激的能力。
2.5发现中暑病例,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鸡群中如果有中暑的鸡只,要立即挑选出来,放到阴凉通风处,并在鸡冠及翅部位扎针放血,同时给病鸡饲喂十滴水或者用l%碳酸氢钠和1%维生素C的溶液饮水。(编辑:赵晓松)
10.3969/j.issn.1008-4754.2016.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