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浅议
2016-01-30王晓灿张翕宇吴克明
王 蓉 王晓灿 张翕宇 吴克明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宫寒”浅议
王蓉1王晓灿1张翕宇1吴克明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通过对“宫寒”的具体含义、病因及证治的简要探析,以冀为临床辨治“宫寒”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提高此类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宫寒;含义;病因;辨证论治
“宫寒”即“胞宫寒冷”,是中医对妇女疾病证候的一种阐述。“宫寒”一词现已为广大民众所熟知,而对其具体含义却不甚了解,甚至存在误解。严格来讲“宫寒”并不是一个中医专用词,因此很难在正式的中医学专著或者教材里找到。而系统的宫寒理论大致形成于建国以后,是基于古代文献中寒凝胞宫,阻痹经络,气血失荣的病机而发散阐述的。笔者将从“宫寒”的具体含义及其病因证治作一简要探析。
1宫寒含义
古代医家对宫寒早有认识,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载: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载:“宫寒经闭,不孕病,温经汤。”又载: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孕。”《妇人大全良方》有言: “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滞。”《傅青主女科·种子门》载: “妇人有下身冰冷,非火不暖,交感之际,阴中绝无温热之气,人以为天分之薄也,谁知是胞胎寒之极乎![1]”此处血室、胞胎即胞宫。可见古代医家已对宫寒病症已有较深刻的认识。
“宫寒”一词涵盖病位和病因。而“宫”与“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宫”即“子宫”;广义的“宫”包括“子宫、胞脉、胞络”等,中医所称的“胞宫”、“血室”、“胞脏”等均属于此。狭义的“寒”即子宫受寒,感受寒邪;广义的“寒”可理解为“胞宫、胞脉胞络”的阴寒内盛、阳气不足、肾阳虚衰,致胞宫、胞脉、胞络气血凝滞收引,机体功能减弱的状态[2]。“寒”亦有虚实之分。“实寒”指贪凉涉水、久居湿地、贪食寒凉,经期、产后寒邪侵袭等招致“外寒”侵入人体,停滞胞宫而表现为寒证,即“阴盛则寒”;“虚寒”则为素体脾肾阳虚,寒从中生,“内生之寒”凝滞胞宫,而出现寒证表现,即“阳虚则寒”。因此,临床“宫寒”多指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者是素体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胞宫,使胞宫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一系列疾病中的一类病症统称。
2宫寒表现及证治
“宫寒”临床多以下腹冷痛,得热痛减,肢冷畏寒,或腰膝酸软,或腰痛如折,口淡无味,气短乏力,失眠多梦,夜尿增多,小便频或失禁,大便稀溏,带下清稀量多,性欲淡漠,面浮肢肿,或体型肥胖,行经腹痛,经暗有块。舌质暗淡或暗,苔白,脉沉细尺弱或沉涩为主要特点。而临证据其主要症状的不同,可分属于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病症。
各种原因所致寒凝胞宫,寒为阴,气为阳,久寒伤气,气血运行不畅,“气为血之帅”,气虚而血瘀,血瘀而胞脉失养,致经行不畅而量少。在治法上强调温阳化瘀,“阳化气”,气主推动,温煦全身经脉,气行则血行,祛瘀陈新,化生活血,“血为气之母”,精血充足,濡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升降如常,各循其道。 而宫寒的中医临床证治,不离于“实则泄之”、“虚则补之”的总原则。
2.1“宫寒”实证实寒的病理机制是外感寒邪凝滞于胞宫,使气血流通不畅,阻滞气血,发为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病症。治法宜温化寒湿,兼以化瘀行气,治疗上多以温经汤、桂枝茯苓丸等作为基础方,药物常用艾叶、桂枝、干姜、吴茱萸、炮姜、附子、肉桂、小茴香等。临床治疗应根据实证的阶段来逐渐调整化瘀药物的使用,以防攻伐太过而致虚证。
2.2“宫寒”虚证虚寒的病理机制是脾肾阳虚,虚寒内生,阳虚寒凝,胞失温煦。正如张景岳所言:阳气不足则寒从中生而生化失期,温经扶阳散寒法之中佐以补气、养血之品。当遵循王太仆“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温脾肾之阳,暖宫散寒。治疗上多以艾附暖宫丸、金匮肾气丸等为基础方加减,药物常用杜仲、肉苁蓉、鹿角霜、续断、淫羊藿、巴戟天、锁阳、补骨脂、蛤蚧、覆盆子、益智仁、冬虫夏草、胡桃肉、蛇床子、韭子、海马等。有研究显示[3]温补脾肾,兼以行气活血通经的综合治法效果优于单纯的温阳散寒法,因此在“宫寒”虚证的临床治疗上可灵活运用行气活血的治法,加用当归、川芎、香附、益母草、鸡血藤等活血行气之品以提高治疗效果。
配合中药汤剂治疗的同时,亦可据证型加以服用常用中成药如:鹿胎膏、鹿胎粉、坤宁膏、温经、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艾附暖宫丸、徐清宣堂宫寒膏等以协同增强疗效。另外,“宫寒”的治疗方式并不局限于方药的运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临床适当加以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亦可极大程度的提高整体疗效。如可采用针灸治疗;①温针疗法: 取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肾俞等穴位,用温针;②艾灸疗法: 取气海、关元、三阴交,用艾灸10~15min,以局部
皮肤微微发红但不灼伤皮肤为度;③穴位注射治疗: 取关元、三阴交常规消毒后,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0.5 ml。以上治疗均每天1 次,7次为1 个疗程,一般治疗2~3 个疗程,临床可视其感应程度和病势轻重而做调整[2]。
3预防及调护
月经期间、产后恢复期间、哺乳期间要注意勿贪凉、冒雨涉水,以防感寒;若长期居住于潮湿寒冷的居所,应改善居住条件,避免潮湿寒冷;在季节变化时,不宜于空调房久呆,以防户外温度不适应而易感寒感暑;勿过量使用寒凉、活血化瘀、滋腻的药物或食物,避免伤及脾胃及正气;勿过劳,保持心情愉快,则可气机调达;中医有“动则生阳”之说,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体质偏虚者,可加强体质锻炼,以增强正气;亦可平日多用热水泡脚,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亦可改善宫寒状态。
参考文献
[1]清·傅山.傅青主女科歌括[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5.
[2]丁丽仙.宫寒理论在不孕症辨证论治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105-107.
[3]朱惠英.宫寒不孕论治[J].福建中医药,1990,21(2):31-32.
(收稿日期:2015.09.28)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36-02
作者简介:王蓉(1989-),女,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级妇科硕士研究生,E-mail:514732304@qq.com通信作者:吴克明,男,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调治月经病,E-mail:wkmx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