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蜂疗专家的养蜂情结(二)蜂疗为人类,养蜂受敬佩
2016-01-30李万瑶
李万瑶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一个蜂疗专家的养蜂情结(二)蜂疗为人类,养蜂受敬佩
李万瑶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从有记忆开始对蜜蜂就是既害怕又喜爱,懂得蜂会刺人,被刺又痛又红肿,要敬而远之;但蜜糖的甜润芳香使人垂涎欲滴。自1991年起,随启蒙老师黎文献、陈恕仁教授从事蜂针治疗,自誉中医针灸学专家而入蜂针治疗的“歧途”难以自拔,上了用蜂针治疗疾病这一船下不来了,使我逐渐变成了蜂迷,蜂痴。看到许多患者因接受蜂针治疗而疾病痊愈感到欣慰,但有时因为抓蜂做蜂疗而觉得很辛苦,想放弃。现在反而引诱我对养蜂也很感兴趣。
一、养蜂员是受人敬佩的人群,也是我崇敬的职业
养蜂是人类崇高的职业,是很辛苦的。他们常要能耐受寂寞,融入大自然之中。哪里有蜜源植物之地,山花灿烂,哪里就能见到养蜂人的身影。他们追逐花期蜜源而居,南北转战。随花逐流,跟着荔枝、龙眼、槐花、油菜花、枣花、茶花、葵花、梨花、荞麦等花跑。养蜂人常住帐篷,用太阳能,伴随着蜜蜂采蜜、采花粉、采蜂胶,摇蜜,取、移幼虫、挖浆,他们乐在其中。
1.养蜂员有着质朴的品性,是受人敬佩的人群
养蜂员有时实际也是危险的行业,一是受天气的优劣、洪捞深山影响着经济的来源,靠天吃饭;二是乱飞的蜜蜂时不时地会吻着他们,但全然不理会,或擦擦又继续工作,虽然慢慢有着对蜂的免疫力,但蜂蜇着哪有不痛苦的。真是为谁辛苦为谁甜,还要常上夜班,打蜜转运都要开夜车。甜蜜的事业,苦中寓乐,甜蜜中隐藏着艰辛,乐观向上的性格常感动着我。引养蜂员微信语:苦中也有乐,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把甜蜜的事业进行到底,永不言弃!
我们做蜂疗的人常遇到远道而来,或蜂针量很多的患者,其实医师不可能照顾到众多的患者,所以有时候需要患者根据我们的指引自己找蜂抓蜂去针治疗。往往我会叫他们找蜂农、找蜂场。告诉患者一般蜂农们都是很纯朴而大方的,你去问他们要些蜜蜂他们会很乐意、很便宜的给你,甚至送给你。当然最好帮他们买一些蜂产品配合治疗,本来蜂针与蜂产品配合同用就是最理想的,一则患者能提高体质,二则蜂农能增加些收入。我遇到许多人只要网上一呼问,就有养蜂者愿提供蜂源,甚至免费赠送。养蜂者无偿提供小蜜蜂反映了蜂农的无私,同时对有人喜欢他们的蜜蜂及产品会很喜悦。
一般的养蜂员都是诚实的。作为消费者都要优质蜂产品,但有人问我认为其当地的蜂蜜不好,多掺假。我往往会加以开导,表示真正蜂农们在流蜜期无必要做假,假蜜还是罕见的,无良的人也是少有的。我也只有教会广大消费者鉴别真假蜂蜜,让自己有判断能力,无需怀疑养蜂人的品质。真正的养蜂人都讲诚信,讲良心,不会去造假,只是蜂蜜的浓度有高低的不同。其实造假的就不是真正的养蜂人。如果是假产品不但是影响到养蜂界,人们的信誉,而且对蜂疗是巨大的冲击,因为如果所用的蜂产品无功效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故此呼吁与蜂产品有关的人员保持养蜂员的良好品质,让蜂疗有更好疗效。
2.自古许多养蜂者文化素养高
养蜂者的兴趣广泛,闲暇之余学知识。养蜂的工作风餐露宿,虽然是很辛苦,尤其是转场打蜜的时候,从早忙到晚,但是大多人都是潜心学习,学文化,学知识,而且知识面广,水平高。我遇到很多养蜂者,想掌握蜂疗,学习中医,甚至钻研得较深入有一定水平。只是苦于他们难以取得合格的医师资格证。
有文化人去养蜂也为常事。特别在以前,很多富翁、名人都有养蜂的历史;文革时期有文人为躲避揪斗而举家去山区养蜂。在南方有知名的老字号蜂店为宝生园,其创始人梁少川,原是广东南海县的教师。他爱好中医,潜心钻研中医,坚信“蜜中有药治百病”。1924年,他在广东创办了养蜂场冠名“宝生园”,孙中山长子孙科,也亲自题字赠予“宝生园养蜂场”。梁先生用蜂产品养生,倡导蜂产品的“药食同源”理论,营售自养蜂蜜,并常做善举,用蜂蜜救济贫民,推行与蜂为友、蜂蜜养生的理念。宝生园企业也实行过免费做蜂针疗法的历史,其保健医师虽然害怕蜂针,但仍为渴望得到蜂针的患者施针,故此要接受蜂针者常排队等候做蜂疗。可见民众不但喜欢蜂产品口服,同时有许多人很喜欢做蜂针治疗。
二、请勿小瞧养蜂者做蜂疗的实践经验
许多养蜂者对蜂疗都很精通,哪些蜂产品防治哪些病是明晰在心。一方面介绍人们服用合适他们疾病的蜂产品,另一方面兼搞些蜂针疗法,他们自嘲为“草根医生”。甚至有些非常老练做蜂疗的养蜂者,有一整套治疗方法,并有一系列的对付蜂针过敏反应的办法。
1.关于蜂刺引起的疼痛
蜂针后疾病众所周知,但做蜂针如何能无痛则见仁见智。在我举办蜂疗学习班时,很喜欢听取学员关于蜂治疗疾病与防蜂过敏的经验。当我问到有何方法防止蜂蜇疼痛时,有养蜂人很爽快地告知,蜂针久了就不疼痛!即长期蜂针就不会痛。我会反驳:对于新入门的蜂疗者也许会相信,但对于我这种长期从事蜂疗者无法苟同。因为我们经常会以身示蜂针给患者看,故三天两头要接受蜂针,虽然蜂针了20多年,每次蜂针还是有剧痛难忍之感。可为什么又不能说蜂农的经验是错的,因为如果长期在同一部位蜂针,尤其是已经有硬结反应后,的确是新蜂针下去老穴位处就不痛了。一则是因为蜂针本身就有止痛功能,再蜂针时原来的止痛作用仍残留故不太痛;二则原蜂针处的皮肤已有反应或硬结,阻隔着部分蜂针液进入与反应,使患者都感觉不到痛苦;三是蜂农常被蜂针蜇刺,已经有较强的耐受力,再针就不觉得太痛,而初蜂针时还是有疼痛的,只是后期忍耐性强了。
对蜂针疼痛的感受是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认为疼痛更好有利病,但真正要做好蜂疗,最理想的是让患者在无痛的情况下,得到最好的效应。一则不能因为疼痛将患者吓之门外,让患者有抗拒心理;二则也不能强调疼痛有作用,硬要患者忍受着,不够人道;三则最好是做到无痛蜂疗,让广大的民众都愿意接受蜂针疗法。在无痛蜂疗的同时,用多针的方法解决蜂量不足的问题。
2.对蜂针过敏反应的不同看法
养蜂者对做蜂疗有其特点,一是用蜂量多,总觉得蜂针量少则效力不足;二是对付蜂疗的过敏反应有自己一套方法。他们胆大,甚至觉得自己平时被蜂蜇多了,一时为患者针几针算不了什么。做蜂疗者往往都深知先要试针,以为试针后就万事大吉。孰不知蜂针过敏反应的高峰期并不是初次来蜂针时。用蜂量大,当然这种过敏反应几率也加大,程度也重。往往一些严重过敏反应并不在首次蜂针出现[1],而是蜂针的几次后出现。有时蜂针量大并不一定与疗效呈正比,可是蜂量大却会与过敏反应率成正比升高。
关于蜂针的过敏反应,是有规律可循,而且有一定的预防方法,其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干扰[2]。故此,应该掌握规律,小量试针,视病辨证,循序渐进。有的业余蜂疗者告诉我,蜂针就是要针到有过敏反应才能愈病。甚至有民间爱好蜂疗者向我介绍经验,说治一例患者在蜂针后扑倒,不省人事,全身发紫,但醒后原疾病好转,还教我蜂针要针到如此地步才能愈人。但我有不同看法,因为反应与致命仅是一步之差,很难掌握尺度,万一蜂疗的严重过敏反应,未能抢救过来,那就有辱蜂疗师,而将限制蜂疗的应用,以及蜂疗作用的发展了。
3.对蜂针量的不同观点
从养蜂者来说,被蜂蜇刺是家常便饭,所以大多数认为蜂针数越多越好,少了无效;但对于医师做蜂疗来看,时刻担心患者会过敏,要安全第一,效果显而易可。
确实有的病,有的人是蜂量大,效果更明显。民间养蜂者进行蜂疗用蜂量大,往往可取得好的效果,同时他们也不畏惧。例如,笔者在香港用蜂治疗一有风湿病的人士,好不容易劝她接受了初次蜂针(2只蜂),她发觉蜂疗效果确实好后,第二天主动来要求蜂针。这时,我要求其不能用多蜂针,最多1~2针,但业余蜂疗受益者的养蜂员说无关系,5~10针都可。虽然我强烈说不行,但她还是听从蜂疗受益者的方法又一次接受了5只蜜蜂。我在旁边有伤感,因为患者宁愿听蜂农的治疗法,也不理会我这医师的治法,而视我这蜂疗教授为透明。虽然那是蜂疗受益者帮她做蜂针治疗操作,但一是说明民间治疗的无畏精神;二是我想间隔如此短时的针也不会有强烈过敏反应出现(当时果真如所愿);三是我也同时反省自己是否做蜂疗过于保守。此例表明养蜂员的胆大,有其独特经验。其实我在旁边是有担心的,主要原因:一则是在香港做蜂疗更要以安全为首要,否则就是大事件;二则患者是第二天进行蜂针,估计体内的抗体还不充分,尚不足以产生过强的过敏反应,后来证明确无大碍。但是严重过敏反应因人而异,有时也是难料的。
对于蜂针的剂量多少,现在还是待研究的问题。小量是药,大量是毒;适量为好[3],中病即可。并不应该一味强调够量而多多益善,也不能谨小慎微不敢加蜂量。
三、城市养蜂,蜂疗的保证
每每看见患者接受蜂针治疗后疾病好转会心情舒畅。但大医院做蜂疗没有很好的地方养蜂,使蜂疗存在艰难。
1.感谢中医科室支持蜂疗与养蜂
我所做蜂疗设在中医院针灸科室,科里一直重视蜂针疗法,因为这是针灸特色治疗方法之一,而且对养蜂也给了大力支持。或可放在养生花丛中;或放于病房、门诊的阳台上;或可放在门诊偏僻的角落或吸烟处。有的人在那吸烟也难免被蜇,科室顶着压力,干脆贴出“禁止吸烟”牌以防万一。
在病房的阳台上养蜂,就多次被投诉。因为不时有患者被蜂蜇而告状,另有护士们一大早就要抽血,蜜蜂的驱光性引起它亲吻了小护士与病人,使得她们面肿手肿,搔痒尤甚,并且谈蜂色变。幸亏领导很支持蜂疗,故立即装纱窗以防蜂,同时我作为养蜂者,也注意让蜂箱口遮光,这样才能让我的小蜜蜂能安稳地与他人共处。
2.城市养蜂的乐趣与困惑
曾有台湾一友提倡城市人养蜂,甚至像养宠物狗一样的饲养。我当时曾问他:一则物产管理者是否同意养,二则叮人如何处理,三则小孩玩恋被蜇谁之过?当然他无法满意地回答问题,所以蜜蜂虽好,但无法与养猫狗相似。
在香港有人做蜂疗,但这种繁华之地,一般养蜂是困难的。我常去香港为其培训注册中医师特色针灸课程,其中蜂针疗法课是我要讲授必不可少的课。医师们对蜂疗很感兴趣,也有患者喜欢进行蜂疗,但苦于蜜蜂来源困难。虽然在香港高楼林立,但也有在密集的居民楼中养蜂以做蜂疗的。我看到在香港北角一高楼而家住七楼者,他们竟然在小小浴室内养蜂,窗墙上挖个10 cm小洞,室内放蜂,蜜蜂会沿着小洞自由出入,飞出采蜜,这可是偷偷养蜂,但也不会干扰邻居。这种方式他能养多久蜂我未追踪。
城市中养蜂,难免被邻居街访投诉。不了解的人都怕蜂,没办法,只有将明显地方的蜂搬到隐蔽之处。我在楼上窗户的养花飘台上养蜂,热天总有蜜蜂会跑去别人家叮人。一次碰一住户投诉到物业,要求我去解决。我一看是几个租住我学校的学生,时有蜂跑去她房间,因害怕而投诉。幸亏我在学校常规讲授“蜜蜂与人类健康”课,好在其中一人听过课知道我搞蜂疗。幸亏无大事,我只有诚恳请其原谅。不过劝她们一是关好纱门窗,二是即使看到蜜蜂飞到身上勿随意拍打,最好顺其自然,或我提供电蚊拍给她们抓蜂。因为我们都知蜜蜂还是很温柔的,你不犯我,我不蜇你;你若抓我,我必蜇你;舍身自卫,是它本能。如果互相尊重,大家可以和睦相处。
3.究竟可以多高层楼房养蜂
目前国内国外常有城市养蜂的热潮,回归自然。有的城市鼓励养蜂,如在美国、日本等地利用城市中心高楼大厦进行养蜂,收获蜂蜜供自家酒店享用,此方式越来越盛行。在城市如何养蜂?蜂如何生存?养蜂何用途?一系列的问号。我们在城市做蜂疗的很好回答,我需要蜜蜂,人类的疾病需要蜜蜂去修复,风湿病、免疫功能障碍的人需要蜜蜂。我经常疑惑在城市中,多高的楼层为止可养蜂,尚未得到良好的答案。
现在高楼大厦,诊室也是高低不一,故做蜂疗者经常需要将蜜蜂置于诊室外或附近,才能便于随时取蜂。我原本是在3楼诊室放蜂箱是无问题的,后来升到5~6楼,再到9楼养蜂,看样子仍安然无恙,后来升到11楼养蜂也勉强能过。
当然越高越不接地气、森林气、草木气,但可以人工饲养,可以反映环境的好坏,我们可以维持蜂疗就是好的。我们做蜂疗者养蜂不是以获收蜂产品为目的,而是要保持蜜蜂存活为关键。目前我接触的最高也是13层楼,13层的高楼蜂还是可以自由出入的,再高就不得而知了。我科主任竟说他家住17楼也有蜜蜂飞入。但是采蜜与采集花粉蜜蜂向上飞就耗费了更大的精力。
我一直庆幸进了蜂疗良门一辈子受蜂疗惠益,同时让我接触到了养蜂的行业。我常暗喜幸亏我搞了蜂疗,否则许多棘手的疾病无法治疗,如类风湿关节炎,一些不愿做放化疗与开刀的肿瘤病人等等。现在我还不知道能有何更好的治疗方法,有何可以像蜂疗那样控制患者病情的方法。总之,我们都离不开蜜蜂的滋润,少不了蜜蜂的功劳。
[1]李万瑶,段颖华,李珊芸.蜂针严重过敏反应及防治的探讨.中国蜂业,2009,60(9):37.
[2]李万瑶,林国华,尹利华.蜂针治疗中过敏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4(3):163.
[3]万赖思琪,李万瑶.蜂针疗法用蜂量的探讨.针灸临床杂志, 2013,2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