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的捷克大音乐家匹克尔
2016-01-29徐家祯
徐家祯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捷克是个很小的国家:面积不到八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一千万;但是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捷克却是一个“超级大国”!
千万不要以为捷克的作曲家只有德沃夏克、斯美塔那、雅纳切克、马蒂努这几位。很多捷克音乐家移居国外,甚至加入了别国国籍,大家就以为他们不是捷克人了。比如,最著名的就是奥地利大音乐家马勒——马勒的出生地不是奥地利,而是捷克一个叫Kali?tě的村子,后来在一个叫Jihlava的小城长大,直到十六岁才去了维也纳。当过巴黎音乐院院长的安东·莱卡(Anton Reicha,1770-1836)也是捷克人,后来加入了法国国籍。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能捷克太小吧,要想在音乐领域有所发展和建树,只能去其他更大的欧洲国家,比如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英国、俄罗斯,这就是捷克音乐外流的原因,也使得人们产生了捷克只有四五位大音乐家的误解。
这里,我再来说一位现在已经变成“冷门”的捷克大音乐家——瓦斯拉夫·匹克尔(Václav Pichl)。他生前是海顿和莫扎特的同时代人,还跟他们有密切的往来。他一生写过数百部作品。海顿在匈牙利埃斯特哈齐宫廷服务期间,就经常演奏匹克尔的音乐。所以,匹克尔是音乐古典主义时期很重要的一位音乐家。
匹克尔1741年8月25日出生于波希米亚南部离布拉格不远的一个叫白希尼(Bechyně)的小镇。他的父亲是兼卖肉类的小旅馆老板,倒是跟德沃夏克的家庭背景有点相似。1753年,匹克尔进入布莱兹尼策(B?eznice)一所耶稣教会办的拉丁学校,在那儿他学会了小提琴,并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后来,他又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哲学和法律,同时在布拉格的耶稣教会进一步学音乐,还跟当时布拉格的音乐大师约瑟夫·希格尔(Josef Seger)学作曲。匹克尔的小提琴演奏技艺提高很快,不久就在布拉格有了一点名气。
1764年,当时正在匈牙利贵族和主教帕塔基奇(ádám Patachich)的宫廷乐团当乐长的奥地利作曲家卡尔·迪特斯道夫到布拉格为他的乐队挑选人才,匹克尔的小提琴演奏和作曲技能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选中匹克尔担任自己的副手。在迪特斯道夫的乐队,匹克尔得到了进一步锻炼,为他日后成为独当一面的音乐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匹克尔在主教帕塔基奇位于现在罗马尼亚北部的庄园住了四年,后来因为这个宫廷乐团的解散,匹克尔去了维也纳,担任宫廷剧院的首席小提琴手。玛利亚·特蕾莎女王经常出席匹克尔的演奏会。1775年,经特蕾莎女王的推荐,匹克尔担任了意大利米兰总督费迪南大公的乐队指挥和室内乐作曲家。他在米兰住了二十一年,认识了很多当时在意大利活动的捷克音乐家。在此期间,匹克尔创作了大量作品,还开始写自己的回忆录和一本关于旅居意大利的捷克音乐家活动的书籍。很可惜,1796年法国军队入侵米兰,匹克尔的住宅被法军占领了(一说被焚毁了),他的很多音乐资料、手稿和回忆录都遗失了。
随后,匹克尔回到了维也纳,继续在那里开音乐会、教学生,成了维也纳当时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1805年1月23日,匹克尔在为罗伯考维兹(Lobkowicz)王子演奏小提琴时突然去世,终年六十四岁。匹克尔死时,小提琴还握在他的手中。
匹克尔生前为自己的音乐作品作过整理,据他自己统计,他写了九百多部音乐作品,可惜现在大部分都已遗失或散落在欧洲各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中。
匹克尔的音乐风格属于十八世纪末期的维也纳古典主义,和海顿、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很像,旋律明亮、轻松、愉快,娱乐性和可听性都很强。虽然匹克尔离开家乡捷克那么多年,而且生活在意大利达二十多年之久,但我觉得他的音乐中意大利音乐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德奥、捷克音乐的特征却处处存在。
匹克尔的音乐作品出版的很少,我一共有五张唱片,其中三张还是他与其他作曲家的合辑。这五张唱片全部是协奏曲和室内乐。
第一张唱片是捷克Classics Arta公司1997年出版的,以匹克尔的三首单簧管四重奏为主,由克雷齐(Ji?í Krej?í)演奏单簧管,布拉格艺术至上古乐团(Pro arte antiqua Praha)演奏弦乐部分。
三首单簧管四重奏(Op,16)
1)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
2)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
3)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
这是一张非常有趣的CD,值得多说几句。
首先,要谈谈演奏者。这几位演奏者,包括单簧管独奏家克雷齐,都毕业于布拉格演奏艺术学院。布拉格艺术至上古乐团成立于1984年,是延用以前一个著名的“艺术至上古乐团”的名称,那个古乐团成立于1933年,于1974年解散,是世界上最早推广用“本真”乐器演奏古乐的团体。乐团的中提琴手扬·西蒙的父亲就是原来那个“艺术至上古乐团”的成员之一。乐团成员使用的乐器都是早期的所谓“本真”乐器,大多制造于十八世纪或十九世纪初,那把大提琴甚至是1581年的。而克雷齐演奏的单簧管据说曾经属于莫扎特的朋友叶里奈克(Abbé Josef Jelínek),是一把六键的早期单簧管。所以,这张CD的录音听起来似乎有点粗糙、刺耳、尖厉,但我想,匹克尔在写作这些乐曲的时候,头脑里想象的声音一定就是这样的吧。
另外,要谈谈匹克尔的这三首单簧管四重奏。它们都写于1790年匹克尔为米兰总督服务期间,却是在柏林出版。每首四重奏都有三个乐章,快-慢-快的形式。第三乐章不是变奏曲就是回旋曲,用的都是捷克民间舞蹈的曲调,比如第三首的第三乐章,就搬用了捷克民歌《我有个罗德尼策姑娘》(I have my lass in Roudnice)的旋律。
这三首四重奏最初的演奏形式是单簧管和弦乐器,但是为了让这些乐曲有更多的演出机会,或者是希望出版后销路更好,后来作曲家又把它们改编成可用双簧管或长笛来代替单簧管的版本。这种由作曲家本人把自己的作品改编成不同乐器的做法,在十八世纪十分普遍。但是不知为什么,这三首作品弦乐部分的乐谱和单簧管部分的乐谱却分散到两个地方去了:前者藏在布拉格图书馆,后者藏在米兰音乐学会。这次录音时,把两部分乐谱拼了起来。
第二张唱片是捷克Supraphon公司2008年出版的匹克尔的小提琴协奏曲,由德米特罗娃(Gabriela Demeterová)担任小提琴独奏,布拉格室内乐团协奏。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 No.1
匹克尔本人就是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所以他写小提琴协奏曲当然是得心应手。
第三张唱片是捷克Multisonic公司1995年出版的匹克尔的管乐四重奏,由布里特维克(?tefan Britvík)演奏单簧管,特尔纳卡(Otto Trnka)演奏双簧管,赛斯基(Tomá? Secky)演奏法国号,勒加特(Petr Legát)演奏大管。
降E大调双簧管、单簧管、法国号和大管四重奏
匹克尔的这首管乐四重奏没有注明写作时间,生前似乎也没有出版过,所以这次是根据手稿演奏、录音的。CD说明书上还说,手稿上作曲家的名字写得很不清楚,看不出是德国作曲家力克尔(Lickl)还是匹克尔,但是根据作品风格,他们觉得应该是匹克尔的作品。我不是音乐史学家,只能相信他们的考证了。这首管乐四重奏有五个乐章,我觉得音乐风格更像莫扎特或海顿的帕蒂塔或间奏曲。
最后两张唱片是一套,德国Fermate公司1996年出版匹克尔的六首弦乐三重奏,由阿哥拉合奏团(Ensemble Agora)演奏:
弦乐三重奏,Op.7 No.1-6
1)第一首:C大调
2)第二首:F大调
3)第三首:降B大调
4)第四首:降E大调
5)第五首:A大调
6)第六首:D大调
在匹克尔的所有音乐作品中,弦乐作品占很大的比重,比如,他写过十八首弦乐四重奏、十五首两把小提琴或小提琴和中提琴的二重奏,还写过四十五首弦乐三重奏。这套唱片收的六首是作品第7号,1783年在柏林出版。乐曲旋律非常优美、典雅、精致、轻松,演奏者用“本真”乐器演奏得很有活力,录音的音色剔透玲珑、十分明亮。我真希望有一天这家唱片公司愿意继续与这个三重奏团合作,出版匹克尔的所有四十五首弦乐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