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五单元自测题

2016-01-29朱莉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6年1期
关键词:栗子智能

朱莉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练兵场(26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文学与科学是相通的,科学和文学应该开出并蒂之花。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zī zī( )( )不倦地jí( )取知识,而不会认为所有科学上的问题都被一劳永yì( )地解决了。因此,我们要不断去探求新思路,一旦产生就要qiè( )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学习上的难题,同学们经常不耻下问,向老师寻求帮助。

B.小华做事说话总是漫不经心的,大家都不敢相信他了。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了。

D.学习语文,一劳永逸的办法是没有的,只有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避免电梯事故不再发生,全国上下加大了对电梯使用的检查维修力度。

B.诗人梁小斌脑梗入院,却无钱付医疗费,这不仅是对文化的漠视,也是对诗人的忘却。

C.身处网络时代,是否拥有健全的判断力,是一件比拥有海量信息更为重要的事。

D.一场香港激进反对派号召发起的“占领中环”运动,令香港的商业环境、国际形象和法治基础受损,更给香港社会徒增裂痕。

4.默写。(6分)

(1) ,可以为师矣。(《论语》)

(2) ,不悱不发。(《论语》)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论语》中揭示学与思辩证统一关系的句子是: ,

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10分)

(1)近日,右图这幅题为《空巢老人》的漫画,悄然走红网络。据《北京晨报》报道,博主“家居曹老师”是一名空巢老人,多年来,都是儿子送的松狮犬与他做伴。

活动一:请简要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由上到下的空间说明顺序;②50字左右。(3分)

活动二:生活中,多少游子把父母留在了家乡,多少空巢老人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如果你是某报的小记者,请针对这一现象,分别从空巢老人和成年子女的角度发表简要评论或建议。(3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实验初中本学期开展了“中学生回家以后是否做家务”的问卷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大约有60%的学生从来不做家务,30%的学生偶尔做一点家务,经常做家务的学生还不到10%。

①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2分)

②假如你是李明同学的哥哥(或姐姐),目前正在外地上大学,你想劝说李明回家多做点家务,应该怎么表述才比较妥当?(2分)

二、阅读精品屋(34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6~7题。(4分)

【甲】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6.甲诗通过 抒发情感;乙诗则通过 传达情感。(写作手法,2分)

7.结合诗句,赏析甲、乙两首诗所传达的诗人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回答8~11题。(12分)

【甲】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乙】预浩父女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唯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逾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选自《欧阳修集编年笺注·归田录》,欧阳修著,李之亮笺注,巴蜀书社2007年)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方两三级( )

(2)塔遂定( )

(3)人怪而问之( )

(4)皆以预都料为法( )

9.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问塔动之因 人怪而问之 B.交手于胸 于土墙凹凸处

C.不以疾也 以瓦布之 D.而动如初 而制度甚精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4分)

(1)但逐层布板迄,便实钉之。

(2)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11.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喻皓(预浩)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2~15题。(9分)

“智能快递”迎面而来

郭宇靖

①中国邮政日前宣布开放全国5000个自提网点,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发货,均可享受此服务。自提网点包括现有邮政自有网点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看似简单的自提系统开放,背后却是智能快递的大市场。企业、专家、主管部门负责人等均认为,智能快递已成为当前政府驱动快递满足消费和商业需求的重要手段。

②快递员将快递包裹送到置于小区内的智能快递柜中,给收件人发送取件短信。收件人经过手机查询——输入密码——开门取件三个步骤,便可将一个快递包裹从智能快递柜中取出,抱回家去。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居民和快递员的欢迎。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③智能快递站模式可以24小时为居民提供服务,减少交通拥堵,未来还可以变成独立的智能账户,市民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各种邮政业务及其他社区服务的操作。专家认为,相比传统模式,快递柜有多个优势。首先是标准化产品,可以连接各个快递公司;其次是做到24小时服务;第三是加入摄像头,减少纠纷;第四是价格低廉。

④智能快递可消化我国高速增长的巨量快递。未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猛增,而人工投递的成本不断增加,继续满足居民和电子商务的快递需求,快递柜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⑤智能快递柜还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成为高价值的社区入口。业内人士认为,以京东为例,可以增加冷藏冷冻功能,只需要1000元的成本,就可以加一个附柜。此外,可以利用这一空间进行销售,以小区的大数据积累为基础,电商可以掌握小区购买米、油等生活用品的情况并提前配送储藏,提升了物流和快递柜的效率和价值。

⑥有预测显示,智能快递将伴随快递需求和服务的提升而高速发展,根据全国快递柜的潜在需求和可建设总数,在未来5年左右可产生百亿级的市场。

(选自2015年3月24日《河南日报》,本刊有删改)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分)

13.相较于传统模式,“无人值守”的智能快递柜具有哪些优势?(2分)

1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5.第⑥段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16~19题。(9分)

老汪栗子

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地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了。

(选自2015年1月24日《扬子晚报》,本刊有改动)

16.通读全文,概括文章所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2分)

17.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处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8.请结合原文,说一说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9.“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文中老汪独特的帮扶方式,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3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20.当父母用慈爱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语安抚你受伤的心灵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认真书写,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猜你喜欢

栗子智能
栗子洞
“肾之果”——栗子
智能制造 反思与期望
分栗子
过关
小小会计
香蕉与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