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实验的“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研究
2016-01-29李慧静陈迪妹张维曼
李慧静++陈迪妹++张维曼
摘 要:基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创新实验,对“氯气的生产原理”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创新实验;氯气;生产原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3-0073-02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氯气的生产原理”这节课中有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根据教材中的常规做法,往往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有毒的氯气有泄露、对氯气的检验也不够严谨等不足。因此,我们通过多次思考与探究,对氯气的检验方法做了创新,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创新实验在“氯气的生产原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氯气的生产原理”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中的内容。教材内容设置源自于生活,从贴近生活的海水切入,引出氯气的工业制法,再进一步引出实验室制法。紧扣海水资源这一线索,并通过对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实验,注重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体现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传授学生新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及必修一专题1的学习,对化学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且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自己动手实验,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验的操作及现象的分析归纳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欠缺的。因此,教师可以投其所好,通过对实验探究过程的引导,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工业及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及方法;2)会书写电解饱和食盐水及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3)能说出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现象,并能解释其原因;4)知道实验室制取氯气各部分仪器及药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探究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是化学研究 中认识物质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的认识;2)体会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业制氯气的原理及方法。难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改进。
五、教学方法
第一,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探究法。第二,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用品
第一,化学仪器:U形管、玻璃导管、直流电源、电极。第二,化学试剂:饱和氯化钠溶液、NaOH溶液、KI淀粉试纸。
七、教学过程
(1)环节1:情境创设,导入新课。PPT:广阔无边的海洋。教师活动:1)带领学生感受海洋的广阔无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引导学生探究海洋当中丰富化学元素。2)提问:你所知道的海水中含量丰富的元素有哪些?学生活动:氢元素、氧元素、溴元素、氯元素等。教师活动:海水中蕴含的元素有80多种,如99%以上的溴蕴藏在大海中海水中,除了氢、氧元素之外,含量最多的就是氯元素。PPT:利用图表展示海水中各种氯化物的含量。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得出氯化钠的含量最高。教师活动:1)提问:人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的?2)提问:氯化钠的用途多种多样,举例说明。学生活动:1)根据知识经验以及事实资料分组讨论从海水中获取氯化钠的方法。2)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展示晒盐场景并总结氯化钠的获取与应用方式。
(2)环节2:实验探究,建构新知。教师活动:氯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那么人们是怎样获取氯气的呢?学生活动:阅读书本内容了解氯气制取的方式。教师活动:展示经过改进的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篇幅所限,图略)。实验演示:打开电源,进行实验。教师活动:请同学说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活动:1)电极两端产生气泡,2)阴极附近溶液变红。教师活动:1)提问:在电解水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其原理,猜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两极产物是什么?2)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他们的存在?学生活动:讨论并猜想反应产物,研究验证产物的方法。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通过实验来证明产物。实验演示:1)将连通阴极的橡皮管插入到表面皿盛有的适量洗涤剂溶液中,待产生足够气泡,用点燃的火柴去戳破气泡,会听到爆鸣声。2)在连接阳极的导管中轻轻塞入一张淀粉碘化钾试纸并将它润湿,电解产生的氯气先与试纸上部碘化钾反应,可以观察到试纸上部变蓝色。褪色后,下一段试纸变蓝后褪色,从而产生蓝色下移的现象。学生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氯气。教师活动:为什么阴极溶液会变红?学生活动:产生了碱性物质。教师活动:该碱性物质是什么呢?学生活动:溶液中消耗大量氯离子产生氯气,消耗大量氢离子产生氢气,但溶液中仍含有大量钠离子,另外溶液又要保持电中性,那么溶液中还需要氢氧根离子。因为该物质为氢氧化钠。教师活动:总结实验内容、现象及结论。使学生明白这种制取氯气的方法,在工业中我们形象地称之为“氯碱工业”,在化学工业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3)环节3交流讨论,拓展新知。教师活动:展示实际生产中工业制取氯气的装置。学生活动:观察离子交换膜装置,讨论其作用和意义。教师活动:工业生产中使用了离子交换电解槽,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阴离子与气体则不能通过,这样就可以避免氢气与氯气混合发生爆炸的危险,也可以避免产生的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产物的损失。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室制氯气的方法。2)让学生仔细观察书本上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小组讨论一下问题:装置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氯气产生的同时混有哪些气体?若要得到纯净的氯气,装置要如何改进?如何防止实验过程中的污染?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解决疑难。教师活动:1)请学生回答问题,给以评价。2)分别讲解氯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要求、注意点。3)提出一种氯气实验室制法的绿色化设计方案。
(4)环节4:自我梳理,归纳新知。教师活动:回顾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即氯气的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及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强调重难点。学生活动:回顾课堂,梳理知识点,交流讨论。
八、板书设计
板书:氯气的生产原理
(1)氯气的工业制法:1)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2)现象:阴极:气体—爆鸣声—H2。溶液—酚酞变红—NaOH。阳极:气体—黄绿色,淀粉KI试纸变蓝—Cl2。3)电解方程式:NaCl+2H2O == H2↑+Cl2↑+2NaOH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MnO2+4HCl (浓)?MnCl2+2H2O+Cl2↑
九、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演示实验进行化学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演示实验根据教材中的方案操作现象并不理想,甚至实验不成功,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对教材中一些效果欠佳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对提升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在这次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对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中检验生成氯气的方法的实验创新,不仅提高了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自主能力的提高。
(1)创新实验对学生的影响。在中学化学课堂中运用创新实验,充分发挥创新实验的优势,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创新实验教学时,明显感到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了,尤其在有吸引力的实验现象产生时,原本注意力涣散的学生也能够提起精神来学习。并且学生对实验之后的原理学习也充满兴趣。学生对完成有关学习内容的作业效率和正确率都有所提高,特别是教学过程的第三环节“交流讨论,拓展新知部分”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改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了明显的体现。
(2)创新实验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创新实验,节约了时间,现象明显,能够透过实验现象很好地讲解实验原理,教学内容更具说服力。实验内容更具有“噱头”,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给了教师教学的动力。比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中产生的“蓝色下移”的实验现象十分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并且也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影响深刻。相比教师反复强调实验现象及结论让学生来记忆,效果会更好。更重要的是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创新实验的运用往往比使用传统实验时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更好,知识点的传授更加顺畅。
十、结束语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一些效果欠佳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还能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基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创新实验对“氯气的生产原理”进行教学设计,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作为化学教师,只有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并且对有效的实验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突出中学化学实验的简约性、环保性、趣味性、可行性等,才能充分发挥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陈迪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张维曼,陈迪妹,等.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中检验生成氯气的新方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