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认知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1-29王俊钰洪伟健卢姣姣

成才之路 2016年3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对策分析人才培养

王俊钰++洪伟健++卢姣姣

摘 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大学生自身社会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上海金融学院的相关调查为例,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认知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改变现状有所帮助。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认知现状;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3-0018-02

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就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也就显示出了志愿服务精神在世界不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志愿服务活动在国外的大学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研究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和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高校在大学生志愿者精神培育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原则、内容及其途径方法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校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展开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一方面弘扬和充实了志愿精神,另一方面促进了学校志愿服务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进一步地推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发展。

本文以上海金融学院的问卷调查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团队在此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活动中,共面向本校学生发放500余份问卷,收回46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2.8%,符合调查问卷回收预期要求。内容涉及学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人数及占比、大致活动范围、对志愿活动的认知状况等。此次调查年级分布广泛。各个年纪阶段均有涉及,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我们以大一学生为主,大一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是我们本次调查了解的主要对象,发放及收回了大量问卷,大二、大三学生比例相当,发放比例较为合理。

一、数据分析

(1)服务频率:参与调查者中约有27.6%的人群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只有学校组织时才参加的学生占到18.7%,居第二;还有12.3%的调查对象平均月一次或每两月一次参加志愿活动,其余的参与频率所占比重都在10%以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不参加的具体原因是:首先,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少感兴趣的志愿项目而选择不参加;其次,一部分学生认为做志愿活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26.1%的学生有许多其他不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如个人活动所占时间较多等。此题的调查结果可为我们撰写报告时分析不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及针对原因提出具体的建议时提供参考。

(2)志愿服务机构:在多种多样的机构组织的志愿活动中,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志愿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NGO)、非盈利组织(NPO)等民间团体组织提供的志愿活动成为志愿者主要的活动来源。

(3)志愿服务的动机:通过对被调查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学生是抱着增加社会经验、锻炼自己的心态参加此类活动(日后我们可在志愿活动的设计中强调锻炼自身的目的),并了解到一些学生是抱着一种较为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其中。

(4)对志愿服务的认知:24.6%的学生认为志愿活动的意义在于“充实课余生活,丰富大学生活”。一方面我们了解到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日渐发挥着它积极正面的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也可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供大学生自由地选择。

在志愿服务阻碍因素的认知上,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及组织因素,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没有很好的培训,两者相加的比重占到了61.6%。因此,我们在后期总结解决办法时可有针对性地提出实际的解决办法。

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而且与其他相关问题对比研究之后我们还发现,此次调查中所发现的一些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存在。故而,如果将这些问题研究清楚,对其他相似问题同样有指导意义。

(1)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大学生志愿者理应作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军队伍,但在学校调查研究中却发现当代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却是在逐年下降。不仅如此,参与此类志愿活动的人群也比较固定,大多数都是学校或是院系的志愿服务部门,如校红十字会、学校志愿者活动部门等,很难吸引到新鲜的学生群体。一方面,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对志愿服务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方面,如深造考研、专业实习或者是其他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很多在校生为了增加社会经验会选择参与志愿活动,但一旦有了一次的参与经历后就不会选择长期或多次的参与此类志愿服务活动。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单一性,不具备吸引力。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来看,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没有丰富及创新性的服务项目。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当今的大学校园所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都较为乏味,服务的地点很少,受到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大多数开展的活动都是献血志愿者或是图书馆、地铁之类的服务活动,缺乏新意,学生在参与过后不会有再次体验的想法。

(3)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专业的组织策划及指导。现阶段大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都是由校志愿者部门与相关民间志愿组织进行合作,还有学校会向某些大型的国家级或省市级活动提供输送志愿服务人员。但在多数志愿活动中缺乏一定的专业指导或者具体的系统培训,一部分大学生会对志愿服务内容感到模糊不清,导致对日后相似的志愿活动失去相对应的动力。

(4)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的改善。从我们的调查分析中来看,如今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活动中绝大多数都是无偿的。虽说志愿服务的本质精神就是奉献,不应该只考虑到所要得到的回报,但适当的奖赏也可看做是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的一种手段。通过我们的调查,一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还是觉得适当的补贴或者奖励更能激起他们进行志愿活动的热情。

三、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解决对策

(1)扩大宣传范围及力度,提升参与人数。无论是非政府组织(NGO)、非盈利组织(NPO)等民间团体组织抑或是校园志愿协会等都应结合当今下时代发展特征,扩大志愿活动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及活动展开的方式。当下是电子社交的时代,大学生也成为其中活动的一个大群体。所以,志愿服务组织部门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通过互联网、媒体等一系列新兴发展的宣传平台,将其机构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展现在大学生面前,提高大学生的自觉加入与参与度。

(2)丰富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与传统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相比较,高校现在应开展更广、更符合当代大学生要求的志愿服务项目。在当今的社会上,许多民间组织开展的志愿活动具有创新性及挑战性,高校可以尝试与民间的某些志愿组织合作开展志愿活动项目。例如,开展偏远山区的支教活动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有进行志愿服务的打算却不知如何与这些组织机构联系。所以,这时学校就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志愿服务的项目与合作,还为真正想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完善巩固培训指导,深化意识由外至内的转化。高校要注意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活动的同时,也要增加有关方面的专业培训及指导。通过对服务意识、礼仪规范、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进而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大局责任意识。现阶段进行的专业培训指导让大学生不再是表面地进行志愿服务工作,而是将理论的指导与志愿实践相结合,提高服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让大学生通过此次志愿项目工作得到的价值与经验价值最大化。大学生通过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重新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有更新的理解和思考,深化其志愿服务者所应具有的责任精神以及服务精神,完成从外部的志愿服务活动至内部的志愿服务精神思考的意识转化。

(4)改进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的内在热情。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的形成并不是具体物质上的奖赏,而是在志愿活动中形成一种较为新形式的比较评价体系。参与到此类志愿服务项目的大学生的工作服务表现、沟通能力、服务质量反馈等都会作为评价的具体构成。评级的高低排序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上的热情,时刻保持服务的高质量与高效率。而奖赏制度可由各学校机构等根据自身的特色、要求等自行制定。对每个表现优异的志愿工作者给予肯定,能让大学生以更大的热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

(5)社会多方支持合作,建立完整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不仅仅是需要高校或是志愿机构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要求社会、政府对志愿服务服务项目重视起来。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度的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社会各方资源以及平台的提供。第一,社会各界不论是学校与政府、与社区活动中心还是各公司机构都应协调配合,为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提供丰富的资源。第二,加强社会各界的融通与交流工作。社会上的每个部分不是完全独立的,我们需要找到交叉点,形成一个集学校、政府、社区、公司、志愿机构等为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从而在此体系中一起进步、一起探索。这样,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为大学生在志愿服务项目上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媛媛.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韩雪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D].中央民族大学,2011.

[3]许人冰.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4]龙永红,吴晓东.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动力及其激励[J].青年探索,2011(05).

[5]宋乔李.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刘孜勤.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5).

[7]黄艺,张根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志愿服务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对策分析人才培养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