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无声的教育”探究
2016-01-29陈廷余
陈廷余
摘 要:针对批改作业以及批改试卷的契机,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学生的作业本与试卷上可以窥见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作风、道德风貌、心理素质等。教师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就可以利用批改之机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
关键词:无声;德育;作业;评语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3-0014-01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思想与人格,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的沟通。心灵是学生思想的发源地,作业则是学生思想与人格的间接体现。从作业入手触摸学生的心灵,感受学生的思想,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无声的教育”更能贯彻落实“育人”的理念,更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
一、“无声的教育”的重要性
无声的教育自有无限的魅力,人是受思想与意志支配的生命体,若没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学生的人格与思想可以决定他的一生,而 “无声教育”可以实现心灵引导,思想规范。由此可见,“无声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师如何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呢?这是各级各类学校无不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无声的教育”的受益者,我更认为教师的教育方法是一个关键因素。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个子矮小,对于自己的学习也不自信,对于作业本上的答案经常是擦了又写,写了又擦。但班主任老师从模糊的作业上看出了我的不自信,于是她为了鼓励我,便在作业上这样写道:“个儿小,志气高,要相信自己。”看到这句话以后,我怯怯的眼神中逐渐有了新的光彩,我开始相信自己,变得开朗起来。直至今日,我在教育战线上奉献了二十几个春秋,这句话我仍记忆犹新,它一直鼓舞着我,催我奋进,催我自新。今天想来,“批改作业”的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抓住这条“路”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二、在批改作业中进行“无声的教育”
针对批改作业以及批改试卷的契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从学生的作业本与试卷上可以窥见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作风、道德风貌、心理素质等。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就可以利用批改之机,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通过批改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风与意志品格。下面,将自己几十年教育实践中积累的几类评语进行阐述。
(1)鼓励学生发奋学习的评语。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天道酬勤;更快、更高、更强。领先就是金牌;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成功之路始于足下;人生能有几回搏,莫到白发还未搏;名列前茅是银,日新月异是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这些评语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爱护,可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评语。再审题意,寻找捷径;挖掘隐含条件,走出陷阱;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勤思则得,善问则裕;不经三思不求教,不动笔墨不读书;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对于学生一些独辟蹊径的解法、有创造性的见解,只要教师能充分肯定、及时赞扬,就可唤起学生进行独立思维的自觉性,树立起积极探索的学习风气。
(3)培养学生顽强意志的评语。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只要肯努力,定有好成绩;学习与坐禅相似,需有一颗恒心;总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争取时间就是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抓紧时间和提高效率就是延长生命;后进不可怕,就怕无信心;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适当的评语可以鼓励学生勇于进取、顽强学习的优良品质。
(4)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评语。马虎不改,难有作为;认真是进步的开始;得高分的秘诀是少丢分;平日从严,考试坦然;练习就是中考,中考就是练习;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遇会做的题:仔细;遇不会做的题:冷静;看清知识的盲点、能力的弱项、丢分的原因。除了以上列举的语句外,教师根据每句学生的特点,结合时事加以精彩点评,一定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点评一定要切中要害,要有针对性以及延续性。点评的时候,对学生的小错进行深刻解剖,指出其危害性,劝戒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顽强学习、认真负责、做事稳重、慎密细致等优良素质。我们应当成为心灵的工程师,发现学生的思想,不只是通过作业,更要留心每一个瞬间。只有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才能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结束语
总之,德育应贯穿于我们教学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同样,有的放矢的无声教育,也能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而培养德才双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万明春.回归本质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J].今日教育,2011(06).
[2]陈屏.以陶为师、强化德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