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本真,“话”意自然
2016-01-29颜正慧
颜正慧
[摘 要]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在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做到“绘”出本真,“话”意自然,同时练笔时注重方法的指导,评点习作时及时表扬,使学生逐步积累丰厚的语言,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习作 兴趣 本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83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起步的重要阶段,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都比较陌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那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入门呢?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彻底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再现生活的能力,发展连贯语言表达的能力,让他们把文章写得开,把笔头写得顺。
一、留心观察,“绘”出本真
“欲筑室者先建基。”学生习作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但他们还不够留心生活,不懂得积累素材。我便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一草一木、课堂的学习、课间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变化,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家里养一种小动物或植物,坚持写观察日记。学生这么一留心,习作的源泉便滚滚而来了,在此基础上指导习作,自然不再是“无米之炊”。如一学生在观察蚕宝宝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蚕宝宝的头顶已经有些发白,体型也增大了些。蚕宝宝或趴在桑叶上,或者躲在桑叶底下,桑叶被咬出一个个细微的小洞。换蚕宝宝吃剩的桑叶是很麻烦的,必须把趴在上面的蚕宝宝清理下来。”
学生通过对蚕的长期观察,存了许多信息与素材,再加上一颗善良的童心,真情流露,习作水到渠成。
二、指导练笔,讲究方法
1.学会构段方式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除了习作课,语文课上也必须讲究片段的指导。如《北大荒的秋天》《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中“总—分”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异常鲜明。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我扣准构段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掌握,并在习作中迁移运用。如在参观过学校的春景后,我指导学生以“总—分”的构段方式练笔。有不少同学条理清楚,描写出色。如淇淇写的:“我站在教学楼上向下俯瞰,只见五颜六色的花充满生机。炫彩夺目的海棠已换上艳丽的春装,粉的如霞,白的如雪。红得如火的红叶石楠,宛如一位位手拿红刺刀的将士,守卫着花圃。红叶石楠的脚下是三叶草,三叶草穿着绣着白色花边的小短裙,在风中摇摆,满眼的绿色诠释着一份勃发的生命。”
2.注重对话描写
在描写事情和人物的习作中,少不了要进行对话描写。《花瓣飘香》中就有对话描写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没有提示语。《跟踪台风的卫星》中有三处是提示语在中间的运用。揣摩出对话描写的四种方式,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对话仿写便水到渠成了。如果果的一段对话描写就很成功:“我快步走过去,打开柜门的那一瞬间,我语无伦次地喊道:‘我看到了!我找到了!婆婆急切地跑过来问:‘在哪儿?在哪儿?‘在柜子里的卫生纸旁!我激动得双手捧起手机,它似乎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被我紧紧地攥在手心。”
三、及时表扬,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教师及时的表扬会对学生起很大的激励作用。如楠楠同学的日记:“走在扬州运河畔的石子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人,我感觉扬州城因为春天的到来变得热闹起来。运河两边的杨柳长出了青绿色的嫩芽,柳枝垂在水面上,像是一个个姑娘在水边害羞地梳妆打扮,远远看去朦朦胧胧的,富有诗情画意。有几棵玉兰树在一片绿色中装点着我们的运河,玉兰花有纯白的,有粉中带白的,还有紫色的,竞相开放。最让我好奇的是,玉兰树满树全是花,没有一片叶子。妈妈说,它是先开花后长叶的,和木棉树差不多。”
我在全班朗读并表扬后,她又在日记中写道:“当老师朗读我的日记时,当全班同学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的脸热乎乎的,心里美滋滋的,原来我也可以把作文写得很好。感谢颜老师的表扬,让我有了写好作文的信心,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习作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词语积累少,或表达能力差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有的同学不敢放手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怕写错,于是我用“你试一试,一定能成功”“错了没关系,只要你尽力了就行”等激励性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让他们敢写敢说。
在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教师要用神奇的金手指,指引学生一步步迈进习作的百花园。在这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必能采摘到绚丽的花朵。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