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98艺术区看城市旧工业厂区的再生
2016-01-29TheRenewalofOldUrbanIndustrialAreainTheLightof798ArtsDistrict
The Renewal of Old Urban Industrial Area in The Light of 798 Arts District
■陈薇薇 Chen Weiwei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从798艺术区看城市旧工业厂区的再生
The Renewal of Old Urban Industrial Area in The Light of 798 Arts District
■陈薇薇 Chen Weiwei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摘 要:随着城市空间结构和使用功能的重大转化,大量旧工业厂区正在从城市里消失,如何继承城市工业历史文化,保留城市文脉,对城市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798艺术区的改造以及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剖析其改造发展所呈现的良性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出适合于我国的城市旧工业厂区的再生利用策略。
关键词:798艺术区;城市旧工业区;再生;设计
中图分类号:TS664.01;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15)05-0022-02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14Y14)
Abstrraacctt::As city’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have been changing profoundly, old industrial areas are quickly disappearing.How to preserve and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urban industry is of immediate signifi cance.By analyz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and remaining problems of the alt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798 arts district, we formulate a strategy to renew the old urban industrial area in our country.
KeyWoorrddss::798 Arts District; Old Urban Industrial Area; Renewal; Design
1 北京798艺术区的历史沿革及文化定位
北京798艺术区最初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2001年工厂的生产功能正式停用,厂区内建筑是由德国建筑公司所设计,由于受到包豪斯建筑精神的影响,整个厂区建筑呈现了实用与简洁的完美结合。低廉的租金、规划有序的厂区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改造后的798艺术区在原有建筑的独特风格之上进行修饰,变成充满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的空间。此后几年的发展中,艺术区先后入驻不同类型的机构,主要以创作展示和设计类为主,其中,至少有300位以上的国内外艺术家直接搬到此居住工作,就这样798艺术区渐渐兴起,由一开始废旧厂房变成了极具活力的艺术文化区。
北京798艺术区主要以艺术文化产业为主,主打原创的艺术是其主体发展方向,包括展厅、商业机构内大部分的艺术品都具有文化底蕴。园区内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将空置的厂房改造成成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工作室以及餐饮酒吧等商业空间,逐步将原本废弃的工业区改造成为国际性的“SOHO式艺术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如今,北京798已成为一个艺术与文化的代名艺术文化、工业历史以及城市生活环境有机结合,对城市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2 北京798艺术区的再生与利用
首先,对厂区旧厂房的结构进行扩建、加建,利用建筑良好的可塑性和使用性,延展内部空间,进行功能完善,使其能够接纳更多不同类型艺术产业。比如索卡艺术中心、佩斯北京、798创意广场等等,其中索卡艺术中心就是在原建筑基础上加建,并对外墙进行改造并加建后增加了20余平米,打造出新门厅。(图1)
其次,对建筑外墙进行不同风格改造设计,根据租户需求进行建筑外形改造。如现代简洁的玻璃钢架结构改造,乡村风情的木材改造,个性涂鸦风格的涂料改造,绿色生态的植物墙改造等等,与风格不同的艺术家工作室以及艺术机构结合起来,成为艺术园区独特的风景。(如图2)
再次,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再设计,在空间组织上通过对原有建筑空间进行垂直或者水平等方式进行空间改造。以索卡艺术中心为例,根据不同展示需求,保留主要空旷空间来满足核心展品展出,其他空间根据需求进行隔断,并将墙体与原建筑横梁有意相互交错,打造出更为灵活空间,来满足不同展览需求。(如图3)
除了以上对厂房建筑的改造外,在园区的公共景观和规划设计上也进行局部改动。在公共装置艺术品的设计上则是将原有的物体进行保留与美化,保留厂区原有的文化产物。同时,在保证道路的畅通为首,改造设计出简洁的道路与休息区域,并加以适当的美观绿化。
3 北京798艺术区现今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798艺术区的建立及发展成为我国旧厂区改造的典范,但现今的798艺术区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艺术区的管理与建设问题、过度的商业化和旅游化倾向、艺术家对于艺术区发展的地位问题以及798艺术区整体定位问题等等。
3.1 艺术区中商业店铺比重的猛增
我们不难发现,798艺术区从最初的自发形成到政府企业联合管理后,人气的走旺以及商业利益的促使,必然引起更多画廊和非艺术机构的进驻,这样一来,势必让艺术区更加商业化。尽管艺术区管理层在对进驻的画廊和非艺术机构有一定的控制,但是一些非艺术机构打着手工、创意等旗号入驻艺术区之后,却带来了更多的商业化气息,影响到整个艺术区的文化氛围。特别是有些商铺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将空间分租给更小的商户,虽然从空间被充分利用了,但却让艺术区的商铺更像旅游区的商贩。同时,一些商户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打着艺术的名号,在批发过来的小商品上贴上“原创、精品”等招牌,完全违背以创意为主的理念,成为低端的商业形式。
3.2 艺术区中艺术家比重的削弱
由于管理上的缺失,798艺术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家,其地位已经开始边缘化。许多直接推动798艺术区形成和发展的早期入驻艺术家们,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在国内甚至国际的艺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一定名气和地位,但如今仍然留在艺术区的已经所剩无几了,而艺术家迁移的根本原因就是其主导地位消失。798艺术区成立之初,艺术家人数大约是画廊以及艺术机构的两倍,但到了2009年,画廊以及艺术机构的迅速增加,致使艺术家人数不及画廊以及艺术机构八分之一。尽管798艺术区的出现是市场的选择,但是作为艺术区的核心应该是艺术本身和艺术家,商业化导致艺术家地位的边缘化,而这样的边缘化最终会带来798艺术区的变质,没有了艺术家的艺术区将平淡无味。
3.3 艺术区中房租的飞涨
最后,798艺术区在新时期发展中还将面临一个最为实际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房租问题。最初798艺术区的形成,就是一批艺术家为了获得便宜的房租,来此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才使得798艺术发展壮大起
来。据笔者调查走访,了解到当时聚集在798艺术区的艺术家们大多是面临着创作空间的需求问题,都希望能够选择房租便宜的房子,而这个废弃的旧厂区刚好能够满足其要求。但是随着798艺术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低廉的房租并没有长期延续,而是逐年增长,特别是2007年之后,房租的涨幅让许多艺术家已经无法承受。房租的飞涨成为迫使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搬离艺术区的重要原因。因此,管理者必须意识到飞涨的高额房租必然导致大部分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离去,留给798艺术区的将又回到废弃厂房的空建筑群。
■图1 索卡艺术中心入口
■图2 798艺术区内建筑外墙的改造
■图3 索卡艺术中心内部空间分隔
4 从798艺术区看城市旧工业区的再生利用策略
北京798艺术区可以说是我国城市旧厂区改造参考的标榜,在对798艺术区的发展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后,我们可以从艺术区由废弃旧工业厂区再生利用成为特色艺术区的过程中,总结出城市旧厂区再生利用的设计策略。
4.1 发展方向的定位
城市旧工业厂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地理位置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所处不同的地理位置,旧厂区的再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其所处位置对于城市的作用。比如,北京798艺术区、广州TIT创意园、广州红专厂,这一些厂区在城市中处于相对较偏僻的区域位置,租金肯定会比城市中心区域要低,加之其厂房建筑本身就具有特色,改造成创意文化产业有很好优势。但是广州的太古仓,其厂房所处位置在广州珠江畔,并且靠近码头,属于城市中心区域,加之原本厂房所处的码头风景优美,这使其能够改造成吸引游客观光类商业区,白天美丽江景和晚上璀璨夜景,加上原本厂房建筑的风格,太古仓已经成为广州城众所周知的文化特色观光商业区。
由此可见,在对城市旧工业厂区进行再生利用时,必须对周边的环境以及厂区本体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考虑厂区自身拥有的有利发展条件,更要分析周边的环境与经济发展所将带来的影响。只有改造前期对厂区进行了正确的分析,才能在改造再利用时准确地做出发展方向的定位,将其规划与改造往最有利的方向进行。
4.2 适应性的改造设计
城市旧厂区的改造主要包括厂区建筑外观、建筑内部空间、公共空间景观三个主要方面,其改造宗旨是以保留厂区的原有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特色为前提,进行适应性的再生改造设计,改造的过程必然要依照一些具有限制性的指标来引导。对于旧厂房的改造方法很多,没有统一的设计模式,根据租用者的使用需求,对不同的空间类型进行不同的功能设计,其总的原则就是适应性。
作为旧工业建筑,在功能布局、建筑形式等对再次利用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适应性,因此,进行适应性研究和改造设计,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中人性化设计的保证。比如将大跨度的厂房或仓库改造成为超市、餐饮中心、展厅等;把多层产房改成办公空间、居住空间等;对于成片的旧工业区则可以多元化,不同功能的场所相互交叉,使其成为艺术园区或者创意园等等。此外,公共空间改造也应把适应性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完善原本厂区道路交通、升级公共区域绿化、增加无障碍设施以及公共便民设施等等。总之,改造设计过程必须要考虑到现行功能的适应性和宜用性,使旧的工业遗留能重新地与社会的发展融合。
4.3 改造后的合理宣传与开发
对旧厂区重新包装的相关宣传是城市旧工业厂区改造后不可缺少的关键。北京798艺术区由原本的废弃工厂开发成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艺术区,但如果缺乏合理的宣传,仅凭圈内人士的相互交流是无法推进发展的,更无从无进行潜能产业的开发,我们应该将合理的宣传当成是旧工业厂区改造的后续,是保证其良性发展的“软实力”。
通常,我们会利用当今发达的媒体和数字信息传播对一些事物进行宣传推广,那么对于改造后的城市旧工业厂区也可以通过网络、城市广告、新闻传媒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合理宣传,以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除了媒体的宣传,更为有效的应该是厂区改造后其本身的特色以及所散发出来的文化底蕴,这些都应该是和厂区建筑本体特征以及厂区原本环境浑然一体的。比如,舒适的新环境往往能给参观游玩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样就是最无法取代的宣传。因此,我们要正视适当宣传给改造后的艺术区带来的效益与作用,良好的宣传管理能增加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艺术机构、创意机构的入驻,更进一步提高厂区改造后的存在价值,两者相互相成,相互推动,最终使改造后的厂区更加生机勃勃,充分显示改造意义。
5 结语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已不能再指望单纯地依赖用地规模的无限扩张,加强对城市旧工业厂区的改造再利用已成为城市开发中进行内部挖潜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城市旧工业区的再生利用,可以让城市中曾经的辉煌历史以新的的形态展示在公众眼前,这不论对工业建筑自身价值体现还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贺 辉)
参考文献:
[1]叶雁冰.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价值探析[J].工业建筑,2005(6):32-34.
[2]万一,刘敏.北京798:老工业重塑的中国范本[J].广西城镇建设,2011(6):10-13.
[3]刘明亮.对北京798艺术区当下发展困境的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1):19-25.
[4]胡波等.北京798艺术区建筑改造手法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78-79.
[5]孔建华.北京798艺术区发展研究[J].新视野,2009(1):27-30.
[6]张宇.旧工业建筑的适应性利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建筑学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