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视域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016-01-29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余昊

中国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余昊



低碳视域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余昊

摘 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丰富,旅游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娱乐的首选。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化,旅游景点已经成型,在国际上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在提高影响力的同时也出现了人们扎堆旅游的现象,人们因此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安静祥和的乡村旅游模式。同时,随着城市空气质量逐渐降低,人们在选择旅游地区的时候,开始更多地参考地方的空气质量,而乡村旅游地区因为优质的空气质量,安静祥和氛围和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旅游者的首选。本文就以低碳视域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展现况和前景,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最终得出较为完整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低碳视域 乡村旅游 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受到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低碳旅游业的发展也开始萌芽,这种旅游方式是以零污染、低耗能、绿色环保为核心。自2011年开始,我国就将50个旅游区设定为全国低碳旅游试点区,并且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制度条款,其中明确规定了低碳旅游所要包含的3个内容和19项规定,至此,低碳旅游正式在我国推广开来。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说,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仍然处于低水平,未来乡村低碳旅游的发展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不但可以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实力,还有能够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同时刺激乡村经济发展,推动新型旅游业的发展,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

1 低碳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

1.1 低碳旅游界定

英国是首先提出低碳旅游的国家,它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核心,主张在旅游的过程中要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对地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碳排放,其旅游核心在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中能够很好的协调,共同发展,通过低碳旅游的发展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互结合,以此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我国低碳旅游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对于低碳旅游的研究却不少人有很深的见解。我国研究学者认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应该从低碳经济、工艺、系统、管理等多方面共同入手,让其经济与旅游结合,尊重社会主题的发展趋势,更加全面深入地对其进行界定,笔者结合了国际研究成果和我国研究学者的观点总结得出,低碳旅游应该是将经济发展融入到低碳旅游中,旅游业本身就在带动地方的经济的发展,保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原则不变,协调低碳旅游业的各方面需要,从群众、旅游风景区、旅游公司、主管部门等多方入手,建立其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低碳旅游为方式的协调共进的发展模式,在旅游全过程中深入全面地将低碳观念渗入旅游者的思想中,以绿色、环保、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方式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这种旅游方式来实现“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推动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共同发展,形成双赢局面。

1.2 农村生态旅游的定义

在20世纪末期,把乡村作为旅游地区的出行方式已经在全国上下流行开来。而最近几年,由于党以及政府的推动,乡村的生态旅游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已进一步得到提高。这势必为新农村经济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作用。虽然我国旅游专业的研究人员对这种旅游模式进行了深入细化的研究,但是,因为乡村旅游的范围较大,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并没有对这种旅游方式进行统一的界定。本人结合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低碳经济的发展核心和我国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方略,对低碳旅游进行了大概的范围规划。乡村低碳旅游是从乡村出发,结合低碳经济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核心,以地方民族文化为核心、打造有特色的地方景点。为了让那些都市的旅游体验者可以在休闲赏景的同时放松身心,会提供有着乡村独特韵味的生态旅游的活动,这些形式的活动集吃、住、行、游、购、乐于一体。

1.3 农村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默契度分析

这两类旅游方式的核心就在于共同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空间逐渐缩小,乡村旅游成为了很多旅游开发商眼中的商机,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的旅游形式,可以与任何一种旅游模式相结合,同时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是低碳旅游低耗能低排放量的作用。这实际上与农村生态的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尊重自然与环境价值观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是彻底的生态文明观念。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依托于乡村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地方特色,生态环境和休闲方式成为了旅游者所重视的地方,同时各地在不停开发生态化的含义、发现具有农村生态景观的地方,独具一格的旅游品牌和生态产品逐渐受到旅游者的欢迎。但是,乡村旅游缺乏系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牺牲了部分地方特色生态环境,使得乡村旅游的吸引力降低。通过本人的研究调查发现,地方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模式呈现下滑局面。如果可以把低碳旅游的“三低”和四方部门所提出的规划指导都可以写到我们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计划里面,并在农村资源方面的利用、民俗风格的维持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为旅游的人提供吃住行和购买娱乐等活动方面,深刻地探讨并且仔细地挖掘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乡村旅游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乡村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共同进步。在保护人民所共拥有的美丽生态环境观念下,维护农村的自然环境,让三者共赢。而且,发展生态旅游业只有与低碳旅游模式相结合,才能够使其真正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能够真正地发展农村。

2 低碳旅游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原则

2.1 尊重自然的原则

自然环境、和谐生态空间一直以来都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和谐元素。乡村旅游之所以称之为乡村旅游,就是因为本身旅游模式中存在原生态的环境和空间元素,游客之所以选择乡村为旅行为旅游的目的地,就是希望通过此能够缓解压力,放松自我。所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是“原生态”为核心,以乡村原始环境特色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和劳作方式,建设具有乡村特色和原生态气息的旅游风景区,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减少现代化建筑和建筑用地,多以农耕土地和林业用地为主,在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景观的同时,还要注重乡村旅游中的乡村形象问题,良好的民风和乡村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点,乡村景观的建设应该和农业发展相结合,应该处于一种半自然的状态,极具观赏价值和实践价值,让游客能够在乡村中感受独特的乡土气息,同时还能亲自动手进行一些农业活动,乡村文化一般来说是通过乡村建筑来表达的,建筑与环境相结合,让人能够通过建筑和环境感受到乡村所独有的气息和氛围,乡村意象是乡村文化的一种氛围表达,应该是全天然的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的,游客来到乡村就是为了能够放松自己,获得自由和休息空间,所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应该尊重其游客的根本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获得更大的空间。

2.2 生态美原则

乡村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便出现了生态美,这种美包括了自然的和谐、环境的特点和人的真善美等,在乡村特色景观打造的过程中,要注重自然、建筑、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生态美、人美、建筑美等方面来传达乡村所特有的气息,要保护原生态环境特点,结合建筑,减少人工修饰,尽可能地保存乡村所特有的文化元素和自然,打造乡村特色也应该建立在乡村原始特点之上,通过协调自然环境和空间之间的关系,保护环境原始风格,落实生态美的价值观,提高乡村人口的素质,降低人工色彩,让游客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原生态乡村所独有的环境和气氛。

2.3 乡土化原则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根本在于“乡土化”原则,游客之所以愿意来到乡村去感受乡土文化,就是因为其所独有的乡土化气息能够让其感受到特殊的环境氛围,所以,乡村旅游的建设一定要坚守“乡土化”原则,合理规划乡村建筑和环境的布局,尊重环境的自然特点。同时,也应该保持乡村所特有的农耕文化气息,保持乡村的农作物种植和劳动生活,避免向城市靠拢,坚持自身特色,坚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特色,加强环境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保护乡土文化。第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避免大同小异,有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建设独有的乡村氛围,提高吸引力,减少自然改造,保证乡村旅游行业能够稳定地发展下去。

3 以低碳旅游“三低”为核心阐析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困境

(1)以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政府部门并没有为乡村低碳旅游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地方政府无论是低碳旅游发展还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使得当地政府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地方政府缺少对其的严格管理制度。从宏观角度上讲,当地旅游发展与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设过程中缺少地方的资金投入和相关技术指导,而且乡村低碳旅游也缺乏制度上的参考和法律法规上的支持。同时,低碳旅游中所需要的技术也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且相关的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还没有对乡村旅游地区的碳排放量做出具体的统计。相关部门不能够很好地起到带头作用,使得乡村低碳旅游缺少技术和基金上的支持,乡村低碳旅游的发展节奏过于缓慢。乡村经济发展也受到极大的阻碍。

(2)旅游研究机构在乡村生态旅游的低碳开发和宣传方面力度不够。当前我国对低碳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也不高,能够直接使用到的低碳技术有限。再加上乡村生态旅游的其他产业和主体具有分散化的特点,在向广大消费群体进行宣传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难题。乡村旅游所造成的碳排放量难以确定,这就使得相关的技术没有办法运用,推进低碳旅游的难度再次被加大。同时,因为旅旅产业同其他产业存在一定的差别,整个体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碳排放途径具有复杂化的特点,如果旅游科技研发机构想要精准的将旅游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排放途径进行计算的时候,那么这项工作的难度十分高。

(3)乡村生态旅游公司如果不能够为游客生产和提供具有低碳型的旅游项目,那么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就不会有生态化和低碳化的体现。当前乡村旅游的主要项目是农家乐、采摘园、农产品加工、绿色产品体验等等,但是绿色化和生态化的观赏景区开发的根本目标基本没有低碳的元素,在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盲目开发、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对当地的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甚至难以修复。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对产生的废物进行沼气工程回收利用,而是通过高污染、高耗能的方式为旅游项目提供消费产品。根据对当前的生态足迹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在开展旅游项目的时候,有六大要素存在这高污染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乡村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建立低碳型乡村旅游区已经成为了乡村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4)从旅游者本身来说,目前游客希望得到安静祥和的旅游环境,但是自身却没有低碳环保、节约资源的旅游观点。虽然社会群众已经深入地了解了两型社会的建设原则,但是大多数的旅游人员在进行旅游活动的时候很少能够正确认识自身对低碳减排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人们在旅游中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意识还需要继续提高,在旅游过程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碗筷、尽量减少私家车出行等都是可以降低碳排放的简单方法,在我国每年的旅游旺季期间,全国各大景点的垃圾数量都是十分巨大的,这已经成为了我们不能辩驳的事实。所有的群众共同参加到生态化、低碳化旅游方式,树立正确的旅游意识,在享受旅游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坚持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是我国发展文明旅游的有效途径,积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4 以低碳旅游理念优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径

坚持走低碳型发展道路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具体要从与旅游相关的交通、景区、酒店等直接或者间接产业进行调整,将低碳型乡村生态旅游作为发展的核心,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营造生态旅游的新局面。

(1)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政府部门应深入了解全面低碳旅游发展的内容,结合地区实施情况,科学合理的建立其低碳型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指挥。第一,要以低碳型产业为核心,有效地规划乡村旅游项目,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指明发展方向;第二,当地政府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推出促进低碳型发展的有效政策,充分调动旅游相关产业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实行奖励政策鼓励旅游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强化低碳旅游概念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大力宣传低碳旅游的积极意义,提高旅游群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使其自觉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将乡村旅游作为核心内容,低碳旅游模式为亮点的核心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2)积极支持生态旅游相关企业对于各项低碳技术的研发。低碳旅游业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低碳技术,我国国内的低碳技术研究还处于处级阶段,而且研究成果与技术成果之间的转化率不高。同时,国际上成型的低碳技术引进难度较大,花费资金较多,所以我国科研机构应该大力培养低碳研究人才,同时也应该与国际研究组织合作,提高低碳技术,重视研究成果与技术成果之间的转化率问题。最后,低碳技术应该获得广泛的推广,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广低碳技术,提高低碳技术在低碳旅游中的利用率,只有低碳技术充分的被旅游行业所使用,才能够真正地把低碳旅游发展起来。

(3)不能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开发低碳型生态产品旅游的时候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不能是经济利益,而应该注重对当时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承担其自身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在兼顾两者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优良的产品不断将低碳旅游的理念进行传播。

(4)在社会层面上宣传低碳旅游观念,提高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低碳消费的思想意识。最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剧增,但是随之造成的就是生态环境的压力增加,环境承受能力超过荷载最大值。所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应该从自我约束做起,自觉抵制一次性物品,尽量减少自驾游的次数,不能乱扔废弃物品,爱护乡村野生动物和植物。只有全民都能够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积极主动投身到保护环境当中,才能够真正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5 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低碳旅游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旅游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乡村旅游与低碳旅游之间的结合是有机结合,将会使得二者的优势放大,同时这会使得乡村旅游变的更加绿色、环保、健康,这将是新型旅游模式中的最大亮点,总的来说,低碳旅游这种新的旅游观念。就是为了能够保证环境资源保护和旅游经济共同发展,乡村旅游的核心在于原生态旅游,这种以传统生活方式为旅游亮点的旅游模式是城市游客的首选,二者之间相互结合,无疑是将自然环境保护与自然环境利用的完美结合,相信通过这种结合,能够实现自然与经济的共同发展,能够推进“两型”社会的建设,能够实现社会经济与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雪峰.低碳旅游视角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5(05).

[2]邓爱民,黄鑫.低碳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构建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3(17).

[3]张利华.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J].生产力研究,2011(12).

[4]张春燕,薛焱.低碳旅游与乡村生态旅游:契合、拓展与创新[J].当代经济,2011(22).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2(a)-095-04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