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基础大项综合竞技实力变化的时空分析
2016-01-29宋明伟
宋明伟
1 问题的提出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田径、游泳、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三个基础大项共产生119枚金牌,在该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了28枚金牌、59枚奖牌,位居金奖牌榜第三,但在三大基础大项中只获得了女子20公里竞走一枚金牌,与金奖牌榜位列前三的身份极不相称,为此,在该届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发展中国三大基础大项的竞技水平、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的“119”工程。笔者在实施“119”工程的第15个年头,拟对中国基础大项田径、游泳在这15年里综合竞技实力的变化进行时空分析与探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0至2015年中国田径队、游泳队参加奥运会以及专项世锦赛所获得的奖牌数以及4~8名的成绩。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在国际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国际田联、国际泳联的官方网站收集2000~2015年中国田径队和游泳队在奥运会和世锦赛所获得的前八名比赛成绩等相关信息,并在中国知网和万维网上查阅关于田径、游泳竞技实力分析的相关文献。
2.2.2赋值法为使数据具有统一性以便于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各项目的前八名按照9、7、6、5、4、3、2、1进行赋值,其中对全能和接力项目的赋值翻倍,破纪录则不予加分处理。
2.2.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赋值,并采用Excel和SPSS12.0软件进行制图与对比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2000至2012年四届奥运会中中国田径、游泳比赛成绩的分析
田径大项在2000年、2004年两届奥运会中,均设有46个比赛小项(男子24小项、女子22小项),在2008年、2012年两届奥运会中,增设了女子3000米障碍,因此,在该两届奥运会田径大项设有47个比赛小项(男子24小项、女子23小项);而在2000至2012年的四届奥运会比赛中,每届奥运会游泳大项均设有32个比赛小项(男女各16小项)。
3.1.12000至2012年间四届奥运会中国田径、游泳所获奖牌特征分析从表1可知,2000至2012年间的四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金、奖牌榜的排名均位列前三。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位列金、奖牌榜榜首,四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了惊人的149枚金牌。然而,中国代表团在四届奥运会的两个基础大项:田径、游泳上,只获得了4金7铜、7金6银5铜,两个基础大项的竞技实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距甚远,要真正实现“竞技体育强国”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表1 2000—2012年奥运会中国田径、游泳所获金奖牌数量
注:以上数据来自[1]。
有研究认为,奖牌榜集中反映参赛国(地区)顶级选手的数量[2]。从表1也可看出,在2000至2012年间的四届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队、游泳队所获得的奖牌数基本上均表现出逐届增多的趋势。表明中国田径、游泳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在逐届增多。然而,两个基础大项相比较而言,中国游泳队在这四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奖牌数均多于中国田径队,特别是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获得的金、奖牌数排名游泳总金、奖牌榜第2位,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实现了相对大幅度的增多,竞技实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说明中国游泳队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增加的幅度多于中国田径队。
3.1.22000至2012年四届奥运会中国田径、游泳综合竞技实力特征分析有研究认为,前八名奖次重点反映了参赛国(地区)优秀选手层的厚度[2],该指标亦可很好地反映参赛国(地区)在某项目上的综合竞技实力。为进一步探究中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在2000至2012年间四届奥运会中综合竞技实力的动态变化,笔者通过赋值法,归类、统计得出两大基础大项在每届奥运会中总的得分值以及男女运动员各自相应的得分,并制图1。
图12000~2012年奥运会中田径、游泳得分变化情况
从图1可知,由游泳(总)与田径(总)两条曲线的走势可得出,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的四届奥运会中,中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的总得分,呈现出每届提升的变化趋势,两个基础大项的综合竞技实力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同时,从该两条曲线的变化亦可得出,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田径、游泳两大项的总得分完全重合;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游泳的总得分多于田径的总得分,但相差不大,两个基础大项的综合竞技实力亦不相上下;但在2008年和2012年这两届奥运会中游泳的总得分要远高于田径。表明中国游泳队在该两届奥运会中进入前八名的运动员人数及综合竞技实力的增长均好于中国田径队。
此外,从图1可知,在2000至2012年间的每届奥运会比赛中,中国田径队、游泳队基本上均呈现出女运动员的得分多于男运动员的得分,然而,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却表现出差距相对缩小。说明近年来,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中,男运动员的实力得到相对的提升,“女强男弱”这一现象得到适度的缓解。
综上所述,在2000至2012年间的四届奥运会上,整体而言中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总的竞技实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但在该四届奥运会中中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及综合的竞技实力均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多与提高;其中,中国游泳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及综合竞技实力提升的数量与幅度均好于中国田径队。
3.2 2001至2015年田径、游泳专项世锦赛中中国田径、游泳比赛成绩的分析
田径、游泳世锦赛作为世界上级别最高的田径和游泳专项赛事,在2001至2015年期间均举办了八届世锦赛。2001和2003年两届田径世锦赛,设有46个比赛小项(男子24小项、女子22小项);2005至2015年间共举办了六届田径世锦赛,设有47个比赛小项(男子24小项、女子23小项);2001至2013年间的七届游泳世锦赛,每届世锦赛均设有40个比赛小项(男女各20小项);2015年游泳世锦赛,增设了两个男女混合比赛项目:男女混合4×100混合泳接力和男女混合4×100自由泳接力,因此,该届世锦赛共有42个比赛小项,男女各20小项,混合2小项(为便于分析,特将该两项的比赛成绩不计入本研究范畴)。
3.2.12001至2015年间田径、游泳专项世锦赛中中国田径、游泳所获奖牌特征分析从表2可知,中国田径队在2001年世锦赛上的颗粒无收;2003至2013年间的六届世锦赛中,获得的总奖牌数基本上徘徊在2~4枚之间;在2015年主场作战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中,获得的总奖牌数也有了较大幅度地提升。这充分说明中国田径队在该八届世锦赛中进入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相对较少,但表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
表2 2001~2015年田径世锦赛、游泳世锦赛中国田径、游泳所获奖牌
注:以上数据来自[3,4]。
从表2可得出,中国游泳队在2001至2015年间的八届游泳世锦赛中所获得的金、奖牌数大致呈现出以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为谷底的 “深V型”的动态变化。通过对2001至2007年间四届世锦赛中男女运动员分别获得金、奖牌数作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在该四届世锦赛中男运动员只获得了1银1铜两枚奖牌、其余奖牌均为女运动员获得,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女强男弱”的现象。这影响了中国游泳队在世锦赛上总的竞技实力;而在2009至2015年间的四届世锦赛上,男子游泳队涌现出“张琳、孙杨、宁泽涛”等一批优秀的运动员,竞技实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同时女子游泳队的竞技实力也得到较好保持和提高,从而使得中国游泳队的金、奖牌数实现大振幅的反弹,且在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上获得了5枚金牌14枚奖牌,位居金奖牌榜的第二位。由此表明,中国游泳队在该八届世锦赛中,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表现出以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为谷底的 “深V型”的动态变化;在2001至2007年间的四届世锦赛中,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2009至2015年间的四届世锦赛中,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有了一定的增加。
此外,两个基础大项相比较而言,中国田径队所获得的总奖牌数、总金牌数和总铜牌数均远远落后于中国游泳队。表明中国田径队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远远少于中国游泳队。
3.2.22001至2015年间田径、游泳专项世锦赛中中国田径、游泳综合竞技实力特征分析为分析研究中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在2001至2015年间所参加的八届田径世锦赛、游泳世锦赛中综合竞技实力的动态变化,通过赋值法,归类、统计得出两个基础大项在每届世锦赛中总的得分值以及男女运动员各自相应的得分,并制图2。
图22001~2015年间田径、游泳在各自世锦赛中得分变化
从图2中的曲线变化可得出,在2001至2015年间的八届世锦赛上,中国田径队的总得分这一曲线变化相对平缓,大多位于40~60分之间,但基本表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并在2015年主场作战的情况下获得了102分的高分;而中国游泳队总得分曲线则表现出:上下振幅相对较大,大致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深V型”的变化特点。以2007年游泳世锦赛的总得分为谷底,在2001至2007年间四届世锦赛的总得分低于100分,且基本上逐届降低,综合竞技实力下降。而在2009至2015年间的四届世锦赛上的总得分大于100分,且呈现出逐届增长,综合竞技实力逐步得到提升。另外,相比较而言,中国田径队只在2007年的田径世锦赛上的总得分超过了中国游泳队同时段游泳世锦赛上的总得分。在其他的七届各自专项世锦赛上,均是中国游泳队的总得分多于中国田径队。表明中国游泳队进入前八名的运动员人数和次数多于中国田径队,中国游泳队的综合竞技实力明显强于中国田径队。
图2中曲线变化有一明显的特点:田径(总)、田径(男)、田径(女)三条曲线的峰值在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游泳(总)、游泳(女)2条曲线的峰值在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游泳(男)的峰值则在2013年巴塞罗那游泳世锦赛,两个基础大项在各自世锦赛上的得分基本上均表现出明显的“东道主现象”,均在主场获得了相对突出的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图2中游泳(女)这一曲线表现出在高位震荡、上下振幅较大的特点,说明中国游泳女队综合竞技实力相对较强,但成绩相对不稳定;游泳(男)曲线则基本表现出从2001年到2015年持续走强的态势,说明中国游泳男队在世锦赛上表现出综合竞技实力不断增长,并在2011至2015年间的三届世锦赛上处于高的平台稳定状态;田径(男)(女)两曲线走势则相对平缓,中国田径男队在2003至2011年间的五届世锦赛上得分徘徊于10~20分之间,女队在2005至2013年间的5届世锦赛的得分则介于30~40分之间。在2015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该两条曲线均实现了大幅度上扬。这充分说明主场作战使中国男女田径的综合竞技实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从图2中中国田径、游泳队的男女运动员各自的得分曲线可知,中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在各自专项世锦赛上均表现出“男弱女强”的现象。
综上所述,在2001至2015年间所举办的八届田径、游泳专项世锦赛中,中国田径队进入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和综合竞技实力表现出缓慢提升的变化趋势;而中国游泳队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和综合竞技实力均呈现出以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为谷底的 “深V型”的动态变化特点。此外,两个基础大项相比较而言,中国田径队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和综合竞技实力均差于中国游泳队。
4 中国奥运基础大项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4.1 把握各小项致胜规律,继续深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决策
田径、游泳两个奥运基础大项有着众多小项,各小项又有其自身特定的致胜规律,对各小项致胜规律的把握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各小项的训练理念,进而影响各小项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中国游泳队首席队医陆一帆教授认为:游泳不同小项的比赛强度对应着不同的血乳酸水平,有效训练是围绕比赛所需要的血乳酸水平展开的[5]。正是由于近些年来科研与训练的紧密结合,以及成立的科研攻关组对游泳各小项致胜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国队在近几年的奥运会游泳赛场及游泳世锦赛上不断取得惊人成绩,在金奖牌榜也名列前茅。相对而言,中国田径近些年所表现出的总体竞技水平一直处于中游偏下的状态,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只在个别项目上偶尔有所突破。国家田径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博士认为:中国田径在很多小项上与世界水平差距还很大,主要问题是理念上的差距[6]。进一步而言就是对田径各小项致胜规律的把握不够准确,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及实效性相对较差,从而造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这一战略决策,中国游泳队在北京奥运会的游泳赛场上寻找到了突破点,此后每年都定期赴澳大利亚知名度和训练水平较高的游泳俱乐部进行海外集训,学习澳大利亚在游泳项目上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并将其与中国运动员自身的特点进行很好的融合,从而使中国游泳队在奥运会及游泳世锦赛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作为另一奥运基础大项的田径,亦应加大开放程度,将中国田径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与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训练理念进行融合,力争找到突破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田径强国”,美国田协在册的田径俱乐部就多达2 500个[7],其中不乏水平高的俱乐部。中国田径队可定期组织去美国训练水平高的俱乐部进行集训,学习其先进的训练理念与方法,并将之与中国田径运动员的特点进行融合,总结出适合中国田径运动员的持续发展道路。
4.2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走以振兴家庭体育为支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任何竞技项目的突破与发展,都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与探索过程,还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输送体系,才能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田径、游泳两个奥运基础大项的发展之路更应如此。美国、澳大利亚被分别公认为田径强国和游泳强国,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田径在美国、游泳在澳大利亚都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跑步为美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游泳更是澳大利亚的第一运动[8,9]。两国每年均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民众积极参与田径和游泳运动,为田径和游泳项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比较而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体育人口数量与中国人口总量极其不相匹配,全国注册的田径运动员仅有3 902人,游泳运动员也只有1 195人[10]。因此,中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的竞技实力要想得到持续的发展与提升,需要走一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应急于求成。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功能单位,是社会个体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其教育的过程始终贯穿着每个个体的一生。然而目前中国民众普遍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忽视家庭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对家庭成员体育观念、兴趣、习惯、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家庭体育消费水平亦会得到提升,因此,在当前的中国体育事业中应不断强调家庭体育在发展全国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对家庭体育的支持力度,通过发展家庭体育可大大增加中国的体育人口,逐渐树立“家庭体育、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思路。没有家庭体育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有着优质的“土壤”,竞技体育这棵大树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5 结论
(1)2000至2012年间的四届奥运会中,中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总的竞技实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但在该四届奥运会中中国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及综合竞技实力均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增多与提高;其中,中国游泳队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及综合竞技实力提升的数量与幅度均好于中国田径队。
(2)2001至2015年间所举办的八届田径、游泳专项世锦赛中,中国田径队进入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和综合竞技实力表现出缓慢提升的变化趋势;中国游泳队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和综合竞技实力均呈现出以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为谷底的 “深V型”的动态变化特点。此外中国田径队世界顶级水平的运动员人数和综合竞技实力均差于中国游泳队。
(3)继续深化对田径、游泳各小项致胜规律的探索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决策,力求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加大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是提高竞技实力的主要方法;此外,通过振兴家庭体育进而增大中国体育人口的数量,为中国竞技体育的提升奠定广而深的人才基础,坚定不移地走“家庭体育、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国家体育总局.历届奥运会成绩统计专栏[EB/OL].www.sport.gov.cn/n16/n1122/n1983/n32288/129944.html.
[2] 詹建国,张雨.第29届奥运会世界田坛竞争格局变化特征分析——探讨中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99~102.
[3] 国际田径联合会.成绩统计专栏[EB/OL].www.iaaf.org/results.
[4] 国际游泳联合会.成绩统计专栏[EB/OL].www.fina.org.
[5] 陆一帆.中国游泳队奥运攻关研究报告——游泳运动训练有效强度关键性研究[J].体育科研,2008,29(6):39~44.
[6] 罗超毅.田径训练观念创新——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1~5.
[7] 潘前.美国田径运动管理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3):29~33,38.
[8] 张曙光.美国国民健身现状调查[EB/OL].中外群众体育信息,www.sportinfo.net.cn /show/title.asp? TID= 28447.
[9] 乐之.游泳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奥运项目[J].环球体育市场,2008(4):76.
[10] 段世杰.思考竞技体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
[11] 田麦久.“竞技体育强国”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1441~1444.
[15] 鲁国斌,徐佶.对两个“奥运周期”我国发展“119工程”的审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5):61~65.
[16] 陈济川.家庭体育——实现全民健身运动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51~53.
[17] 周传志.我国家庭体育发展探析[J].体育学刊,2002,9(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