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谦让
——礼的具体实施

2016-01-29文丨习翼

家庭服务 2016年6期
关键词:孔融让梨形同陌路廉颇

文丨习翼



家训

谦让
——礼的具体实施

文丨习翼

礼仪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谦让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实施礼仪,就离不开谦让。谦让是内心在礼仪的指导约束下,在为人处世过程中表现出的恭敬、谦逊和让渡。《现代汉语词典》是从结果上解释谦让的:“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而没有做出定性的解释。从哪个角度解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怀有一颗谦让的心,表现在行为举止上尊重他人,宽厚处事,不计得失,才能做到不担任、不接受和不占先。谦让是一种正能量的处世态度,它使社会生活变得典雅温厚、井然有序,所以被历代统治者倡导,也被广大人民接受,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自古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谦让的故事。

东汉时发生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传颂了近两千年,被作为家庭生活和睦相处的范例,写进《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个故事成为启蒙学的经典,将谦让这种道德意识,浸入儿童幼小心灵。谦让有礼,从娃娃抓起,为家庭和睦、邻里亲善和风气淳厚做出良好开端。

明代正德时的谏议大夫舒芬,为官清正。一次他老家邻居盖房侵占了他家地基,两家发生争执。家里给他写信,让他出面干预,谁知他寄回一首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回信,不再争墙,主动让出地基,邻居深为感动,后退了数尺。由于谦让的感化,从此两家和好如初,成为乡邻和谐的楷模。

历史剧《将相和》表现的也是谦让的故事。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自视战功卓著,不甘居于完璧归赵的上卿蔺相如之下,必辱之而后快。蔺相如知道后,望见廉颇,上朝不与争列,平时引车避匿,一再忍让。当廉颇得知蔺相如不是惧怕自己,而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自觉羞愧,负荆请罪,化解前嫌,终成刎颈之交。剧中突出表现了蔺相如胸怀大义、忍辱谦让的风范。曾国藩在谈到为官处世时说:“大处让人,乃是真谦,真厚。”

当前,有些家庭之所以纠纷不断,亲人之间水火难容,形同陌路,就是缺乏谦让;有些单位之所以矛盾迭起,同事之间相互攻讦,势不两立,也是缺乏谦让;社会交往中争讼频出,因鸡毛蒜皮小事就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以致对簿公堂,更是毫无谦让之意。因此,改变社会风气需从谦让做起。

怎样才能做到谦让呢?首先,从尊重做起。尊重他人,不令人处于尴尬境地;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使人权益受损。我们常说换位思考,不仅是换角色考虑问题,更是换位体验内心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次,从宽容做起。有容人的胸怀和雅量,宰相肚里能撑船,遇事不针锋相对、睚眦必报,而是理解他人,乐观面对,退一步海阔天空。

再次,从豁达做起。把一时的毁誉得失看得轻一些,不肯谦让的背后是不肯放弃荣辱利益,一旦看开,就不会锱铢必较,也就能和睦相处了。“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的人更能体会谦让的乐趣。

猜你喜欢

孔融让梨形同陌路廉颇
模仿者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此一时,彼一时
孔融让梨
阿俊:再也不会为这段感情丢下自尊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