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2016-01-29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7期
关键词:信息化效果分析

秦 博

(本溪市金山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秦 博

(本溪市金山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 分析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1~5岁每个年龄段的402例儿童,调查分析其周岁建率、2月龄及时建证率和基础“五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并记录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后接种工作效率的变化。结果 1~5岁儿童周岁建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月龄建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单苗接种率、卡介苗及时接种率与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率组间差异显著,年龄组越小接种率越高(P<0.05);信息化管理前后工作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管理在免疫规划工作中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免疫规划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免疫规划;效果;分析

儿童免疫接种基础五苗为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麻疹(MCV)、乙肝疫苗(HBV)、百白破三联疫苗(DPT)。伴随《中国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体系建设成功并得到应用,我国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效率均呈现升高趋势[1-2]。本文选取402例1~5岁儿童,分析基础“五苗”接种情况及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工作效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1~5岁每个年龄段的儿童402例。

1.2 方法:调查基础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近几年年终考核资料,若这些资料存在不足可展开现场调查。按照1~、2~、3~、4~、5~年龄组分别随机抽取420例儿童,分析周岁建证数和2月龄及时建证数、基础五苗接种率和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含麻疹成分疫苗等及时接种率,对展开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工作前后儿童的接种工作效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应用SPSS17.0系统处理分析,数据对比方式为t检验与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建证和及时建证情况:1≤年龄<2者共420例,周岁建证406例(96.67%),2月龄建证398例(94.76%),2≤年龄<3者共420例,周岁建证410例(97.62%),2月龄建证330例(78.57%),3≤年龄<4者共420例,周岁建证398例(94.76%),2月龄建证324例(77.14%),4≤年龄<5者共420例,周岁建证402例(95.71%),2月龄建证272例(64.76%),5≤年龄<6者共420例,周岁建证406例(96.67%),2月龄建证290例(39.04%)。1~5岁儿童周岁建证率为94.46%~97.62%,无显著差异(P>0.05)。2月龄建证率为64.76%~94.76%,有显著差异(P<0.05)。

2.2 基础五苗接种情况:对420例儿童进行基础五苗接种情况调查,年龄1~的儿童BCG接种410例,及时接种402例,OPV为404例,DPT为402例,MCV接种408例,及时接种388例,HBV接种408例,及时接种402例,五苗接种率91.43%;年龄2~儿童BCG接种392例,及时接种384例,OPV为380例,DPT为374例,MCV接种380例,及时接种378例,HBV接种398例,及时接种382例,五苗接种率88.57%;年龄3~的儿童BCG接种396例,及时接种362例,OPV为376例,DPT为370例,MCV接种378例,及时接种374例,HBV接种392例,及时接种378例,五苗接种率85.71%;年龄4~的儿童BCG接种362例,及时接种358例,OPV为366例,DPT为372例,MCV接种382例,及时接种362例,HBV接种384例,及时接种376例,五苗接种率83.81%;年龄5~的儿童BCG接种360例,及时接种356例,OPV为372例,DPT为358例,MCV接种360例,及时接种340例,HBV接种376例,及时接种352例,五苗接种率80.00%。不同年龄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单苗接种率、卡介苗及时接种率与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率组间差异显著,年龄组越小接种率越高(P<0.05)。

2.3 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门诊工作效率比较:接种前预约在信息化管理实施前为1 d,实施后卫5 min;接种时计算在实施前为1 min,实施后为5 s;接种后记录实施前为1.6 d,实施后为5 s;接种后报表生成在实施前为1.5 d,实施后为4 min。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工作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实施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以促使免疫规划工作性质发生较为明显改变,服务形式由原本被动接种转变成主动接种[3-4]。免疫接种工作开展主要集中在城镇及乡级预防接种门诊,针对的接种对象通常为儿童。实施免疫规划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对人员予以按需配置,配置足够的专职人员及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以便增强免疫接种工作质量[5]。

免疫规划需要将本地区目前需要进行免疫接种工作的人员予以分析统计,且依据统计结果开展免疫接种规划[6]。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对免疫接种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可应用网络技术使得各个基层免疫接种点相连接,由此形成巨大数据库,且应用移动通讯设备将接种信息及时告知儿童家长,使得儿童可以在规定时间接受疫苗接种。在此过程中,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通过信息化管理得到准确、完整与及时的数据,明显减少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的漏种率。

传统免疫规划工作时,大多数免疫规划工作均需人工完成。而实施信息化管理时,计算机可以进行免疫规划原始数据采集、处理及传递等,由此免疫规划工作的环节可以从人工控制改变成人机控制,免疫规划信息相关载体变化成“磁介质”,免疫规划相关数据在处理时由单纯人工转换成人机交互模式。

近些年来,儿童2月龄及时建证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信息化管理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产科接种点、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后,新生儿出生的医院被纳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体系之中,借助医院中的网络对新生儿的相关信息及接种信息进行直接记录报告,由此预防接种门诊皆可对辖区中新生的出生有实施动态了解,提高儿童免疫管理的时效,同时增大儿童2月龄及时建证率。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基础五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对免疫规划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采集充足的儿童信息,将需接种儿童进行统计,并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儿童家长,而且儿童家长可以进行预约,避免儿童接种的漏种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符振旺,孙莲英,莫少雄,等.海南省乡级接种单位常规运转和信息化建设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92-93.

[2] 贾秀岩,林茜.2009年大连市免疫规划管理与预防接种人员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7):615-616.

[3] 吴殚,王凤双,肖雷.北京市顺义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探讨[J].首都公共卫生,2011,5(1):42-43.

[4] 黄芳.深圳市2011年与2005年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情况比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1):77-79.

[5] 蔡碧,张迟,赵明江,等.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构架与实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47-50.

[6] 高志华,张良顺,杨永胜,等.沧州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评估[J].河北医药,2014,36(3):449-452.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7-0296-02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效果分析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月“睹”教育信息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抓住“瞬间性”效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