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结核药物使用引起患者肾损害的探讨与护理

2016-01-29李英杰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医院辽宁鞍山114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吡嗪利福平抗结核

李英杰(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抗结核药物使用引起患者肾损害的探讨与护理

李英杰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肾损害的病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调近年到我院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致肾损害的52例住院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分析患者的肾损害病因和护理对策同时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52例患者中,利福平致肾损害者占首位,共27例(51.9%),其次是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各占14例(26.9%)和11例(21.2%)。经全面细致护理后,52例患者的Cr、UA及BUN等指标值相比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抗结核药物对肾功能均可造成损害,早期细致的临床护理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其预后质量,适合加强推广。

抗结核药物;肾损害;病因;护理

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时,极易因抗结核药物与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使肾脏功能受损。早期明确致病原因,给予全面有效措施,对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制定措施开展护理,取得了较理想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病例资料的收录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患者均在我院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且由影像学及检验科证实治疗期间引起肾损害。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9~72岁,平均(46.3 ±5.8)岁。全体患者均已签署研究知情文件,用药前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例行检查52例患者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记录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和造成肾损害的抗结核药物。对肾损害者均即刻停药抗结核药物,并给予营养支持、补充激素和纠正贫血等保守措施治疗,或选择血液透析处理[1]。

1.2.2护理对策:①心理护理。在证实肺结核时,多数患者可能无法即刻向患者的角色转换,加上治疗期间诱发肾损害、担心社会歧视等问题,可能使患者产生负面心理。此时需积极开导患者,以增进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身心需求,以减轻其负面心理。②饮食调节。该病属于消耗性疾病,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易影响患者情绪和食欲,造成营养失调,从而增加肾损害风险。护理时,需结合患者病情及饮食习惯,帮助其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以确保每日摄取的热量、蛋白及维生素充足,戒烟酒,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毒素排出体外。部分伴有低钾者,还需适当进食含钾类食物。③用药指导。服药前,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加强患者的自我检查能力,在自觉异常时即刻联系医师处理。观察患者服药期间的尿量、肤色及酸解度等情况,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适当调整利尿剂的用量和疗程,以加强对肾损害的预防[2]。④休息与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及睡眠,每日睡眠时间>10 h,以适当缓解肾脏负担,加快肾细胞的愈合,在症状减轻、肾功能明显恢复后,可指导患者适当加大活动量,具体视患者疲劳度调整;通过散步、打太极等有氧运动增强体质等。

1.3观察指标:观察52例对象护理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血肌酐(Cr)、尿酸(UA)和尿素氮(BUN)3项。

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7.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由t检验计量数据,最后以P<0.05校准。

2 结 果

2.1肾损害病因:52例患者中,利福平致肾损害者占首位,共27例(51.9%),其次是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各占14例(26.9%)和11例(21.2%)。

2.2护理结局:施护后,52例患者的Cr值为(81.4±7.9)μmol/L,UA值为(108.9±51.4)μmol/L,BUN值为(5.2±0.9)mmol/L,相比施护前的(104.2±12.8)μmol/L、(326.2±85.1)μmol/L和(6.8 ±1.3)mmol/L均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结核病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人体肺脏、颈部淋巴及腹膜等脏器或组织,最终造成的一种慢性感染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易累及患者的肾功能,影响临床预后。现代药理学证明,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对肾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加上部分高龄患者肾脏对药物排泄的速度减缓,药物毒性易在体内聚积,大大增加了诱发肾损害的风险[3]。本研究中,我们对52例病例的肾损害病因展开调查,发现其中有51.9%的患者肾损害是利福平造成,其次则与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有关,分别是26.9%和21.2%。故笔者建议,在对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需加强对其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的监测,以起到预测肾损害的重要作用。

抗结核药物造成的肾损害在临床上并无典型表现,且往往易被忽视或掩盖,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要求医护人员在专业技能娴熟的同时,还需对抗结核药物、肾损害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和护理。本组研究中,我们在积极治疗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肾损害的同时,从心理护理、饮食调节、用药指导及休息与运动指导等各方面对52例患者进行干预,患者在干预后,其Cr、UA等肾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不同抗结核药物对肾功能均可造成损害,早期、细致的临床护理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其预后质量,适合加强推广。

[1] 张悦凤,白大鹏,范立萍,等.抗结核药物性急性肾损伤31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15):68-69.

[2] 彭远珍,李红英.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健康需求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24-26.

[3] 刘怡,李燕芬,沈晓君,等.抗结核药物使用引起患者肾损害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50-152.

R473.5

B

1671-8194(2016)19-0214-01

猜你喜欢

吡嗪利福平抗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的相关基因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研究进展
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方案对单耐异烟肼或利福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利福平治疗结核病的最佳剂量探索临床研究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浓香型“山庄老酒”中吡嗪类物质的分析研究
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