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拉稀的辨证施治
2016-01-29彭珍武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畜牧兽医站678200
彭珍武,杨 娟(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畜牧兽医站,678200)
牛拉稀的辨证施治
彭珍武,杨 娟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畜牧兽医站,678200)
拉稀又称泄泻,是牛大便稀溏,排便次数增多,清浊不分之证。由于病因病机不同,在临床上将之分为寒湿泄泻、湿热泄泻、脾虚泄泻、肾虚泄泻和劳伤泄泻五个证型。该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兽医临床上牛的常见多发病之一。笔者近五年来共收治牛拉稀症39例,一个疗程治愈27例,占69.2%;二个疗程治愈11例,28.2%;死亡1例,占2.6%(死亡病例为23日龄犊牛,经解剖诊断为新蛔虫症继发的拉稀)。现将临床心得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引发该症,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家畜机体抗病力下降,寒湿、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或饮喂不洁所致。
1.1寒湿内侵:多发生在阴冷季节,病畜因夜露风霜、或久卧湿地、或过食冰冻饲料、或久渴失饮,空肠误食冷水太过,以致寒湿内侵,脾阳不振,胃火微弱而成泄泻。
1.2湿热内侵:常见于炎热夏季,饲喂无定时,乘饥过食热草热料、或渴饮污秽浊水,使湿热郁结胃肠,导致脾胃失调,传导失职,清浊不分,遂成泄泻。
1.3饮喂不洁:多因采食霉变、腐败饲料、饮了不洁之水或采食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毒害食物。另外,灌服大量草药或灌服泻药太过,导致胃肠受损,运化无力,清浊不分,传导失职而成泄泻。
1.4其它病因:脏腑失调、瘟疫、寄生虫等病症亦可继发泄泻。
2 辨证施治
2.1寒湿泄泻
2.1.1症状:患畜精神倦怠,头低耳耷,食欲、反刍减少,粪便稀薄,闻之无特殊气味,或带白沫、或泻如水,逢冷泻甚暖则泻轻,小便短少,口鼻发凉,肠鸣如雷,口色淡而带青,舌苔薄白,脉象沉迟。
2.1.2施治:以温中祛寒,健脾运水为治则。针灸:取后海、脾俞、大肠俞为主穴,配百会,圆利针分别刺入3-3.5cm。
方药:取自《元亨疗马集》的猪苓散:猪苓、泽泻各50g,陈皮、莨菪子、牵牛子各45g,青皮35g,诸药为末、米150g、水1000m l,文火煎至750m l呈粥同调,候温,一次灌服。一日一剂,三剂为一疗程。
2.2湿热泄泻
2.2.1症状:患畜荡泻无度,大便气味腥臭,质如稀粥、或粪中带脓血,食欲、反刍减少或废绝,鼻镜发干,眼红体热,口涎粘少,喜饮冷水,小便短少而色黄质浓,精神委顿,间有回头顾腹、起卧之腹痛征象,口色赤红带黄,脉象洪数而有力。
2.2.2施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除秽为治则。
针灸:与寒湿泄泻相同。方药取自《中兽医治疗学》之香连散:黄连50g、广木香25g、白芍75g、黄芩120g、甘草35g。诸药为末,开水冲调,候温,一次灌服。一日一剂,三剂为一疗程。
2.3脾虚泄泻
2.3.1症状:病畜精神委顿,耳鼻发凉,行走无力,喜卧懒动,肠音旺盛,大便溏泻或水泻,粪渣粗大带水并混有未经消化之草料,饥饿则少泻,饱则多泻,唇色淡白,舌色淡黄,脉象沉迟无力。日久,患畜食欲、反刍减少,证见毛焦肷吊,眼眶下陷,神衰力乏,部分患畜后肢有黄肿。
2.3.2施治:以补脾健胃、止泻为治疗原则。针灸同寒湿泄泻。中草药方自拟健脾散:白术、党参、黄芪各50g,青皮、泽泻、砂仁各30g,当归、炙甘草各25g。诸药为末,开水冲调,候温,一次灌服。一日一剂,三剂为一疗程。
2.4肾虚泄泻
2.4.1症状:久泻不止,由于气候变化、运输、长途驱赶等原因,便开始拉稀。以夜间、凌晨发生泄泻,粪稀如水为特征。患畜毛焦肉减,耳鼻俱凉,肠音时旺时弱,日见消瘦,食欲、反刍减少,病程持久。口色淡白或虚红,脉象迟细无力。
2.4.2施治:以补肾壮阳、利水为治疗原则。针灸同寒湿泄泻。中草药方自拟温肾止泻散:补骨脂、茯苓、炒白术各75g,五味子、车前子、肉豆蔻、肉桂各50g,诸药为末,生姜50g捣细,红枣250g、水1000m l文火煎至750m l,取汁冲调诸药,一次灌服。一日一剂,三剂为一疗程。
2.5劳伤泄泻
2.5.1症状:由于牛的用途由“养牛为耕田”向“养牛为赚钱”转变,故该证型在临床上已不多见。患畜劳役即泻,劳役轻泻轻,劳役重泻重。证见精神怠倦、头低耳耷,毛焦肉减,腰弓膁吊,食欲、反刍减少,唇舌淡白,脉象沉细。
2.5.2施治 以补气壮阳、温中止泻为治疗原则。针灸:同寒湿泄泻。
中草药方取自《中兽医内科学》的参苓止泻散:党参、白术、炙黄芪、秦艽各75g,茯苓、厚朴、益智仁各50g,炒石苇25g,诸药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童便200m l为引一次灌服,一日一剂,三剂为一疗程。
3 预防及护理
加强饲养管理,舍饲为主者,每天要驱赶牛群运动1-2小时。牛舍选址要避风向阳,冬暖夏凉,饲料搭配合理,定时定量饲喂,供给充足卫生的饮水,忌喂腐败、霉变饲料,忌饮被污染之水,忌久卧阴寒湿之地,忌烈日暴晒,注意圈舍卫生,粪便要发酵处理,患畜需隔离治疗,以免相互感染。健康牛群应根据本地区牛疫病流行情况,按时接种相关疫苗。
4 医案举例
施甸县甸阳镇大寨村委会段某饲养的一头基础母牛,37月龄,空怀,于2014年5月11日栓放于自家的耕地间空闲处,因降雨未及时将之牵回家避雨,被雨苦淋半个多时辰,次日发生拉稀,畜主曾灌服藿香正气水50m l,未见效果。于12日下午邀余就诊。主诉:雨晴后牵回家不久即见该畜吃口松、反刍减少,后来就拉稀。检查:病畜精神沉郁,耳鼻冰冷,便稀肠鸣,舌苔黄白,脉象浮缓,诊断为寒湿泄泻,圆利针分别刺后海、脾俞、大肠俞、百会,灌服猪苓散二剂。第三天畜主报告,患畜痊愈。
5 小结
5.1本症病因复杂,临床征候也不尽一致。诊断时要查明致病原因,根据临床征候辨明寒、热、虚、实;并与疫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等继发的泄泻相鉴别。由于机体对中草药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利于保护牛瘤胃内的微生物群生态环境,配合针灸治疗,具有疗效好、绿色环保之特点;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治疗本症优于西医。但在临床上也要根据患畜的体况、病情而定,如果患畜体质虚弱、有脱水征象,深部器官交叉感染等,须与西医方法(补液、抗菌、抗病毒)结合施治。
5.2本文所列之药物剂量和圆利针刺入穴位深度为中等体型黄牛(体重350—400kg)的用量用法,临床上要视患畜体型调整药物用量和进针深度。
S858.23文献标识码:B
1003-8655(2016)03-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