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体会

2016-01-29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边 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体会

边 宇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与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6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诊断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期。分析其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眼眶或者颅内并发症。分型不同的患者,在其手术前后进行UPSIT功能检查评分时,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对患者的嗅觉功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采用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借助鼻内镜可最大程度的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组织及黏膜,从而形成较好的通气及引流,促使手术区域黏膜尽快愈合,提高其功能恢复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本文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60例,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在15~69岁,平均年龄为(46.52 ±9.55)岁。病程最长为21年,最短为5个月,平均病程为(12.36± 5.44)年。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鼻塞、头痛、嗅觉不灵敏、流浓鼻涕等,经药物治疗后,没有显著疗效。均进行常规鼻窦冠状位CT或者轴位CT扫描。依据1997年海口标准进行分型分期,其中Ⅰ型64例,包括6例1期,45例2期,18例3期;Ⅱ型72例,12例1期,46例2期,14例3期;Ⅲ型24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调整鼻内镜各项参数,在内镜直视下开展手术。采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然后用盐酸羟甲唑啉收缩鼻腔黏膜,再手术切除鼻息肉,并依次切除筛泡和构突,开放上颌窦,结合鼻窦CT、具体病变情况,充分开放筛窦、额窦以及蝶窦。伴下鼻甲肥大者,要进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中鼻甲肥大者,要采取前外侧缘切除术。确保手术操作可彻底清除病灶,并尽量保留鼻腔内正常组织结构,实现通气、引流。手术完毕,要为鼻腔填塞藻酸钙。

1.2.2 术后处理:术后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抗炎、抗感染及止血治疗。术后24~72 h内,分次取出鼻腔填塞物,并清理鼻腔分泌物,用1%麻黄碱滴鼻液滴鼻,每天3次。在手术前后用标准微胶囊嗅觉功能(UPSIT)进行检查评分。

1.3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症状消失,窦口开放较好,未产生脓性分泌物,即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窦腔黏膜水肿,产生微量脓性分泌物,即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脓性分泌物多,术腔粘连,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若P <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 结 果

2.1 不同分型及分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153例,总有效率为95.6%。Ⅰ型总有效率为100%(64/64),Ⅱ型总有效率为94.4%(68/72),Ⅲ型总有效率为87.5%(21/24)。术后并发症有20例,其中8例为鼻腔粘连,6例窦口闭锁,5例有眼部并发症,1例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眼眶或者颅内并发症。

2.2 不同分型与分期标准微胶囊嗅觉功能检查评分:分型不同的患者,在其手术前后进行UPSTT功能检查评分时,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1期、2期、3期治疗前的评分分别为36.21 ±6.25、32.14±4.93、31.27±5.74,治疗后分别为(35.62±6.54)、(33.95±5.64)、(32.61±5.44),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Ⅱ型1期、2期、3期治疗前的评分分别为(34.31±4.51)、(36.59±6.22)、(35.22±4.93),治疗后分别为(33.52±4.49)、(35.31±6.69)、(36.43±4.65),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Ⅲ型治疗前、治疗后评分分别为(33.26±5.67)、(33.71 ±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作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疾病,临床上对其发病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当中。主流观点认为,其发病机制和鼻窦、鼻腔的病理结构及解剖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感染和变态反应是影响最为明显的两个因素。变态反应容易导致鼻黏膜出现肿胀,最终导致窦口狭窄,分泌物引流出现障碍,进一步发生炎症;在窦内的脓性分泌物的不断刺激下,鼻窦黏膜很容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会在淋巴回流障碍,从而使黏膜逐渐水肿,甚至形成息肉。除此之外,鼻窦的变异性解剖也加大了鼻窦慢性感染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是最新技术,治疗效果也比较明显。此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易操作、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实施鼻内镜手术的主要目的使患者鼻窦黏膜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手术基本原则是保护鼻腔基本结构,纠正鼻腔解剖学的异常现象,从而建立各窦引流通道,充分改善患者的鼻窦通气状况。要充分做到以上几点,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具有很高要求,手术操作者要充分了解并掌握鼻腔及鼻窦的解剖结构,在操作过程中要细心,明确解剖标志,最大限度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实践表明,做好上颌窦口的处理、钩突完整切除以及中鼻甲适当处理的工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及临床疗效。目前,关于手术是否保留中鼻甲还有较大的分歧。有研究认为,中鼻甲、鼻中隔之间的体积,与嗅觉灵敏度呈正相关,因此,若将中鼻甲进行部分切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嗅觉情况。

临床上认为,鼻腔冲洗也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手术疗效具有重要影响。很多医学专家认为,在取出鼻腔填充物之后,要每天按时清洗鼻腔内部的分泌物,并且认真清理术腔的结痂。有研究表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变比较严重的患者,对其是否进行鼻腔冲洗,和其预后情况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密切的关系。笔者以为,冲洗鼻腔或者清理术腔的次数过于频繁,反而会对新生上皮黏膜产生较大的损伤,使其不易愈合。除此之外,损伤上皮黏膜,也很容易形成术后鼻息肉。因此,在手术后24~72 h,分次将鼻腔填充物取出,并服用抗生素药物或者类固醇药物予以辅助治疗,坚持每天给鼻腔滴药,适当清理鼻腔内渗出物或者血痂,要注意避免使上皮黏膜受到损伤。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对患者的嗅觉功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静,曹磊,尹霞.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5例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1021-1022.

[2] 陈秋平.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2,31(22):65-66.

[3] 钱备.鼻渊舒口服液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9(15):874-875.

中图分类号:R76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122-02

猜你喜欢

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谨防鼻息肉术后复发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短期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
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对中下鼻甲处理的价值评析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心得体会
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疗效观察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