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中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2016-01-29李星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肝素计数肾病

李 岩 李星亮*

(1 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吉林 长春130021)

血液透析中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李岩1李星亮2*

(1 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吉林 长春130021)

目的 分析普通肝素(UFH)与低分子肝素(LMWH)诱导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7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以普通肝素为主,观察组以低分子肝素为主,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例数。结果 对照组组血小板减少患者38例;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患者12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患者例数明显低于普通肝素,但其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相比普通肝素,出现症状的时间较晚。

血液透析;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血小板减少

肝素是临床血液透析中常用的抗凝药物,其目的是降低血浆凝血因子的活性或阻止凝血因子的激活,从而降低血液的凝固性。在以往的血液透析中抗凝剂是普通肝素,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且损害肝功能[1]。为了深入分析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情况,现以我院178例患者为例,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分析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1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男38例,女51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7±4.7)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4例,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6例,高血压肾病12例,马兜铃酸肾病11例,梗阻性肾病6例;观察组:男40例,女49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8±3.2)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6例,肾小球肾炎2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8例,高血压肾病15例,马兜铃酸肾病4例,梗阻性肾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每周需要2~3次的血液透析,一次持续时间为4 h。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两组患者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通过血小板计数检测来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情况。①对照组:普通肝素冲击量为20 mg,维持量为7.0 mg/h,透析进行前25 min结束肝素的使用;②观察组:透析前20 min,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量为3500 U/次。

1.2.2血小板计数监测:在使用UFH和LMWH之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血小板计数监测。透析结束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并于3~5 d后再次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持续10 d。每次计数后,要及时与患者的基础值进行比较,观察其血小板是否减少。

1.2.3HIT诊断标准[2]:①患者在肝素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比原基础下降≥30%,血小板计数值最低值≤150×109/L或血小板计数发生持续性下降;②应用低分子肝素5 d后的血小板计数比原基础下降≥50%,血小板计数值最低值≤100×109/L或血小板计数发生持续性下降;③采用ELISA和其他功能性试验(如HIPA、SAR)确证为HIT;④对患者停用肝素后血小板计数水平可在7 d内恢复正常;⑤能够排除由于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1.3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计量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应用SPSS20.0数据处理软件。若P<0.05,说明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对照组(UFH)血小板减少症情况:89例患者中18例在2~6 d内血小板减少(下降20%~50%),接着给予患者应用UFH后,其血小板恢复正常,可能为HIT-I型,采用ELISA试验检测进一步证实HIT抗体呈阴性;在UFH应用6 d后,有12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其最低值少到<100×109/L或血小板较原基础值减少>50%,经过ELISA试验检测,有8例呈HIT抗体阳性,6例呈HIT阴性,该组HIT发生率为46.91%,以上结果均符合HIT诊断标准。

2.2观察组(LMWH)血小板减少症情况:89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有3例于6 d后出现血小板减少(下降>50%),ELISA试验证实,有4例HIT呈抗体阳性,2例呈HIT阴性,本组HIT发生率为13.48%,以上结果均符合HIT诊断标准。经过比较2组HIT的发生率,可以看出对照组UFH诱导的HIT率高于观察组LMWH,且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时间早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素是目前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其目的是降低血浆凝血因子的活性或阻止凝血因子的激活,从而降低血液的凝固性,以预防血栓的形成或阻止血栓的发展。但是对于肝素类药物,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也就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其主要是一种免疫反应,肝素与PF4结合形成一种免疫原,从而导致IgG抗体的产生。作为多分子免疫复合物的肝素-PF4-IgG与血小板FcγⅡa受体结合,即血小板被激活。继而激活的血小板再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包括纤维蛋白原受体上调、血小板微颗粒的释放、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消耗了大量血小板,最终导致血小板减少。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后都会诱导血小板减少,但是发生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与普通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相比出现症状较晚,且发生率较低。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低分子肝素,但LMWH也有引起临床出血的可能性,不过其发生率仅为普通肝素的1/3。因为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容易造成医护人员的忽视。我们通过比较应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前后的血小板变化,来监测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使医护人员对低分子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有足够的认识,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1] 吴嘉枫.血液透析发生凝血的原因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62.

[2] 吴会金.血液透析中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症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9):1349.

R459.5

B

1671-8194(2016)29-0091-01

猜你喜欢

肝素计数肾病
古人计数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古代的计数方法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结绳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