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巢虫防治研究进展
2016-01-29兰秦永平刘佳霖高丽娇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荣昌40460广西灵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5499
曹 兰秦永平刘佳霖高丽娇(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荣昌40460;广西灵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5499)
中蜂巢虫防治研究进展
曹 兰1秦永平2刘佳霖1高丽娇1
(1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荣昌402460;2广西灵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541299)
巢虫[1,2]是蜡螟的幼虫,属鳞翅目、螟蛾科。蜡螟分大蜡螟和小蜡螟。两者都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死亡。受巢虫危害的蜂群,群势较弱,繁不起蜂,生产力下降或消失,给蜂农造成极大的损失。
巢虫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3]。卵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初产时白色,后渐变灰白或微黄幼虫。头部棕色,胸、腹部淡黄或乳白色。蛹呈纺锤形,包于单独或相依排列的茧中。成虫为小型暗褐色或灰色蛾子,有褐色斑或斑纹不明显。蜡螟生活史为2~6个月,在我国一年可发生3代,在广州可发生5代。羽化出来的成蛾不需要食物和水分,成蛾在夜间活动、交尾,喜在蜂箱缝隙中产卵。一只成蛾每只产卵1000粒左右,最适温度29~35℃[3],过高或过低,46℃以上或0℃以下都会使大蜡螟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近几年,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在重庆范围内对中蜂巢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从2012年至2015年年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共接到蜂农电话咨询60次,其中已经明确是巢虫病害的咨询20次。调查中发现,巢虫的流行与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在重庆高海拔地区的城口巢虫病发病率最低,病害防治比较容易,重庆西南部巢虫流行较广,防治起来也比较麻烦。
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巢虫[4],通过茧蜂、线虫和苏云金芽胞杆菌等寄生性天敌防治大蜡螟。Sqaashidhar Viraktamath等于1998年对可寄生大蜡螟的5种膜翅目天敌进行了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天敌为蜡螟绒茧蜂 (Apanteles galleried),另外4种分别为Dolichogenidea sp、Glyptapanteles sp、Venturia sp和 Aphanogmus sp。Zaitoun曾对21种地中海植物提取液进行研究,测定了它们对大蜡螟发育的影响和对工蜂的毒性。结果表明,用大多数植物提取液饲喂大蜡螟幼虫与对照相比蛹期延长2~5天,其中有4种植物(Abrus precatorius,Laurus nobilis,Petroselirum sativum 和Plantago psyllium)提取液还对大蜡螟幼虫有毒杀作用,致死率为95~100%,并且对工蜂无影响。还有一些植物提取液具有昆虫生长调节剂和毒剂的作用,可用来有效地控制大蜡螟的种群数量。
国内在民间见到很多可以驱虫的中草药,如烟草、百部、八角等常见植物性药源[5]。在巢虫防治的研究报道中,只有单方的中草药防巢虫的经验交流报道,例如,2013年谢光同[6]利用苦楝树皮和苦楝树根熬制的水剂将箱底的巢虫熏晕,几天后能毒死箱底的巢虫,但未见相关科学实验报道。翟自明等在《兽医中草药大全》[7]中,明确指出驱虫中草药“打破碗花花”对灭蛆、杀螟虫及粘虫等效果显著,此方中药却已难找。
蜂药市场中治疗中蜂巢虫病的蜂药通常有两种出售:一种为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又名敌百虫,在采蜜期易对蜂产品造成药物污染;另一种为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张中印[8]等提出使用磷化铝或磷化钙来熏蒸巢脾和蜂箱,一次性用该药便能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用于熏蒸杀灭巢虫的药物还有:硫磺、醋酸和甲酸,但对人有害,用时应注意安全。
此外,在国内见到很多巢虫防治措施,除了用药物进行浸泡、熏蒸[9]、喷脾以外,还有很多特殊的管理措施起到了防治的效果。例如,防水油膏涂刮蜂箱[10],在蜂箱上改造安装巢虫阻隔器[11],巢脾的冷藏处理,阳光下暴晒巢脾等。
但巢虫有喜钻巢脾和蜂箱缝隙等较隐蔽地方安身并吐丝结茧的特性,这种昆虫已经完全适应了蜂群的生活。在高海拔或寒冷地区,利用物理方法防治起来较容易;但在温度适宜的南方,在防治措施上,养蜂人想尽一切办法,效果不甚理想。如喷脾、泡脾、熏蒸等措施易伤蜂伤子,在熏蒸时,操作不当对人有危险性,需要谨慎操作。若采用巢脾冷处理,需要较高成本的基础设备。国内尚无防巢虫的生物茧蜂或线虫成品出售。目前大都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由于用药方法不一,防治效果也不一致,由最初的饲喂蜂群,到用棉签涂药到巢虫隧道,都是养蜂人觉得较繁琐的工序,安全高效的防治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尽管如此,大规模蜂场大都能控制巢虫,除定期性做好消毒工作以外,还特别注意饲养强群,保持强群是较为安全高效的巢虫防治方法。随着我国对养蜂业的重视投入,我们可以因地不同,在防治前可综合考虑当地自然环境情况,使用简单高效的防治措施。巢虫对蜂群的危害一定能得到控制,蜜蜂及蜂产品安全有保障。
[1]吴杰.蜜蜂学[M].中国农业出版,2012:500.
[2]梁勤,陈大福编.蜜蜂保护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32-133.
[3]黄少康,王建鼎.大蜡螟的生物学研究[J].中国蜂业,2001,52 (5):8-10.
[4]刘奇志,田里.国内外大蜡螟防治方法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95-5496.
[5]袁春颖.中蜂巢虫的综合防治技术[J].蜜蜂杂志,2007,(5):30.
[6]谢光同.苦楝树皮防治巢虫[J].蜜蜂杂志,2013,(11):25.
[7]翟自明,徐方舟,江锡基.兽医中草药大全[M].1989:1108.
[8]张中印,吴黎明主编,轻轻松松学养蜂[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195-196.
[9]帅利宽.治巢虫六法利弊比较.蜜蜂杂志,2009,(10):30.
[10]周光济,喻昭.巢虫防治二法[J].中国蜂业,2011,62(9):19.
[11]徐祖荫.深秋时节话巢虫[J].蜜蜂杂志,1990,(6):19.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资助(CARS-45-SYZ15);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基金项目15443作者简介:曹兰(1980-),重庆江津人,研究方向蜜蜂保护。Fyscl2010@163.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