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16-01-28
大约两个月前,一起看似简单的意外事故却引发了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的关注,起因是以为英国买家花费300英镑购买的“扭扭车”在充电时爆炸了,同时还差点引发了一场火灾。我们也都知道,欧美国家对有隐患的产品一般都是采取“宁杀错不放过”的态度,于是,借着这个契机,亚马逊下架了几乎所有由中国制造的“扭扭车”,理由是基于安全考虑,要求生产厂商提供包括电池认证UN38.3、UL1642以及充电器认证UL6095-1,同时还需要提供书面的确认书应对任何专利侵权主张,确保使亚马逊免遭损害,为亚马逊抗辩及提供补偿。
亚马逊的这一举措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国外用户(也可能是水军)关于“中国制造”的一系列吐槽;中国制造行业(主要是电动平衡车生产商)的恐慌,这些恐慌既有害怕面对高昂专利或安全诉讼成本的,也有恐惧海外电商平台威胁冻结保证金举措的。但是朋友们,事情显然还没发展到这么坏的局面,这次风波或许会成为中国电动平衡车生产企业重新规范化发展的契机,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整个市场的前景还是趋向光明的。
“圈地运动”中的乱象
不可否认的是,当面对一个新兴市场时,国内的制造业厂商通常会利用价格优势来抢占市场,而价格优势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较为负面的东西,如为了控制成本采用标准较低的零配件等,这也是制造业的固有顽疾之一,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改善。但好在随着最近几年消费者的品质意识被培养出来,因此情况也正在逐渐改善,不过离理想状态显然还差距甚远。
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他们追求的无限接近低价的产品,因为事关自己将要付出的金钱;而对厂商而言,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足够安全的产品,以避免自己惹上官司,其次是需要让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定位,并卖出足够多的产品以获取利润。在这场博弈中,表面看消费者是具有足够的话语权,但事实上厂商自己的行为才是决定最终结果的重要因素,因为生产符合安全规定的设计和产品才是避免自己惹上麻烦的正确做法。这么做的好处一是能够让市场获得健康的发展,二是也能够保证自己始终获得合理的利润。
不过显然,此前电动平衡车火爆的销售市场冲昏了很多厂商的头脑,抱着“捞一票就走”心态冲入这个市场的厂商太多,因此最近的这场风波也几乎是必然的。不过既然是隐患,出现总比不出现强,早出现也比晚出现强,因为按照早先那种略带病态的“狂热模式”发展,市场迟早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现在倒不如直接亡羊补牢,借着国外电商整顿市场的机会,国内厂商首先进行一次自我“净化”,让资质不够和抱着不良心态的厂商从市场中消失,省去未来可能面对安全诉讼的麻烦。
电池安全和运输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自从被曝出发生安全事故后,“扭扭车”似乎就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这其中电池的安全就成为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与一般的消费电子产品相比,“扭扭车”为了速度和续航力,一般会采用容量相对巨大的电池,以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既要控制体积,又要有足够的电力,因此“扭扭车”多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供应。但相对的,此类电池对工艺、零配件质量都有着一定的要求,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最后就会为使用安全埋下隐患,这一点从层出不穷的电池爆炸事故中就可以得到结论。
除此之外,运输也成为了当前需要面对的重要难点之一。在曝出事故之后,众多的航空公司已经将电动平衡车列为禁止运输的物品,这就意味着无论是随身携带或托运都已经成为了不可能。雪上加霜的是,甚至连UPS这样的专业物流公司都对“扭扭车”实行了限运,除了禁止空运外,甚至连国际运输也被禁止,这也意味着已经被运输到国外的产品即使被退货,也无法重新运输回国内,因此在海外电商平台上被下架产品的厂商将面临着血本无归的风险。而即将面临的退货赔款和可能出现的罚金,也成为了悬在众多国内厂商头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哪天就会落下。
从漠视到重视的知识产权
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一些厂商(特别是一些小型厂商)对知识产权的概念近乎于无知,也正是由于无知而导致的无畏,抄袭设计几乎成了市场的常态,造成的恶果就是创新匮乏和蜂拥而上,无数被做到“烂大街”的产品就是这种无知无畏的充分证明。当然,这其中肯定有成本压力,因为研发需要资金支持,改进工艺需要资金支持,当面对利润的诱惑时,很多规范和基本商业操守也就成了空谈,这也是国内厂商在很长时间内被其他同行瞧不起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开始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当然也可能是吃亏的经验足够丰富了),也愿意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虽然从目前的市场格局上来看,国内的厂商在研发实力和保有专利的数量上还处于劣势,但总体来说,随着意识的觉醒,未来在这个方面将会有更好看的数据出现。对这部分厂商来说,当前最重要的除了遵守市场原有的游戏规则外,还需提防不遵守规则的搅局者,充分利用现有规则保护自己外。
在本次风波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两个重要的变化,第一是国内厂商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大部分厂商实际上都曾向被认定的专利拥有者缴纳过专利许可费用(虽然现在专利授权还存在争议),在得知存在争议后,厂商们也主动自动地想要通过缴纳合理费用来解决问题,这种态度在过去是并不多见的;第二是国内的专利拥有者以主动的姿态去面对专利争端,这也是一个相当罕见的行为,说明厂商已经充分认识到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试图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力量来加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扭扭车事件,国外电商平台提到了需要厂商提供书面的确认书,以确保在可能遇到的专利诉讼中免遭损失,此行为虽然有规避风险之嫌,但也无可厚非,毕竟销售平台不可能将精力分散到专利鉴别的工作中去,但对国内厂商而言,这其中除了要面对的风险外,机会也是相当巨大的,只是走向好坏需要看处理的智慧。首先是应对诉讼,由于专利诉讼耗时长、花费高,过去很多国内厂商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多采用回避态度,但如果不面对,只能是自己吃了哑巴亏,因此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是正确的做法。其次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妥协,商业谈判和法律谈判往往是妥协的艺术,参与双方事实上是在寻找平衡点,因此学会互相妥协和让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事件中,双方都称对方侵权,但如果能够各自后退半步,以交叉授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为之后中国企业面对类似问题时的机制建立一个模版,这样的处理会不会更好?第三是国内厂商可以在专利谈判的期间,适当地展示“肌肉”,将自己的生产实力和技术实力加以充分的展示,扭转过去国外对中国厂商抄袭设计的不良印象。
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虽然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但不可否认电动平衡车这个市场在未来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如果能够解决安全和专利方面的难题,其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巨大。首先在未来道路将继续抱有稀缺资源这一身份,面对更加拥挤的道路,电动平衡车将作为一种补充交通工具加入到交通行为中去。其次,与便宜但大而化之的公共交通工具、相对昂贵但能精准到达的私人交通工具相比,电动平衡车具备灵活的特性,成本更低,能够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交通行为。第三,在当前注重环保的理念下,采用更加清洁能源的电动平衡车将会具备更多的领先优势。第四是娱乐,在当前基于众多安全方面的考虑,电动平衡车(特别是“扭扭车”)更多地被作为作为娱乐用途,较少被用于正式用途,这点在国内市场更为明显。
与国内相比,北美市场和澳洲市场在未来将继续成为电动平衡车的主要海外市场,原因是这两个市场相对来说都有较为成熟的道路交通网络,电动平衡车产品除了被用于娱乐外,还可被用于短途城市代步,甚至还可以作为周末散步时的一种消遣工具。而根据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电动平衡车甚至还被列为了重要的圣诞礼物。虽然受到这场风波的影响,电动平衡车火爆的销售势头暂时被平息了下去,但谁也不知道当势头再次兴起将会引起怎样的市场热潮。
更现实的难题是路权
与安全及专利问题相比,摆在当前电动平衡车面前更为现实的问题是路权,这个问题主要针对那些将电动平衡车作为城市短途代步的用户。与常见的摩托车、轿车相比,电动平衡车的体积更小,且对使用者没有更全面的防护,因此在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前,贸然让其加入城市道路是具备相当风险的;而与一般行人相比,电动平衡车具备更高的行驶速度,因此如入让其在人行道上行驶又是放任风险;再加上城市本来已经拥堵的道路上无法开辟专用车道的困境,因此我们很难看到电动平衡车将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大约是面对未知时的共同反应,全球已经有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颁布禁令,禁止电动平衡车(“扭扭车”)上路行驶,违者将被处以高额罚款,甚至还有可能没收电动平衡车。因此,解决路权这一现实难题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我们将拭目以待,期待有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出台。
写在最后:
对中国电动平衡车制造企业来说,这次风波表面是针对产品的安全隐患,但背后诉求却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专利上的纠纷、知识产权的保护、甚至还可以扯到劳工利益上去,但总体来说,此次风波带来的机遇更是大过风险,一是起到了自我净化市场的功能,二是起到了规范行业的作业,三是唤起了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真真是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