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地铁安保
2016-01-28
王煜
地铁已成为上海市民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当身处魔都的你每天穿梭于各条线路、各个站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时,有没有想过如此庞大网络的运营安全是怎样保障的?作为乘客,又该如何为地铁的安全运营出一份力?
引导客流的“三十六计”
地铁安全涵盖许多方面,而对上海这样的巨型城市而言,最常态的考验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客流。无论是面对自然产生的大客流,还是火灾、停电、袭击等紧急状态下的处置,最关键的都是让客流安全、快速抵达目的地:在正常的客流高峰时是保障进站、出站和换乘;紧急情况出现时则是尽快将乘客疏散出站,并防止外部的乘客继续进站。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凌翔向《新民周刊》介绍,上海地铁在引导客流方面的应对措施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在硬件方面,一是通过不断开通新线来分流。2015年底12号线、13号线两条线路的新延伸段开通运营后,对其他地铁站的分流作用是相当明显的,其中人民广场站的日平均客流降低了15%左右。
硬件方面另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补短板”。张凌翔说,之前一些老线路的规划、建设或者是无法预见情况的变化,或者是跟不上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导致一些站点原先并没有太大客流而现在压力较大,有些线路“一开就堵”。
前者的例子如2号线的徐泾东站,建设地铁时并不知道此处会有“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当前则必须应对大型会展带来的大客流;地铁16号线,规划时预留量不足,导致开通不久后就出现了拥堵状况。
吸取了这些教训,地铁方面针对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线路,提高了建设标准;而对于既有线路则开展了各种改造。
他透露,上海地铁的一些既有线路的运力还远未达到设计的最高规模,还有增能的空间。目前,1、2、7、8、9、12等线路的列车增购计划已经获批,列车增多后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发车间隔的缩小,乘客可以更快地流动。对于老车站,将采取增长或者拓宽的方式增加站台的容量。例如5号线的莘庄站、春申路站、银都路站、颛桥站、北桥站、剑川路站等6站,拟将有效站台长度从80米增加到120米,这样才可让挂载车厢数更多的列车停靠。而3号线是全程高架站点,其中某些站台很窄,地铁方面计划采取“外挂”的方式拓宽站台,正在和沿线的政府进行协调。
不适合开展土建工程的站点,可以增加楼梯、扶梯的数量,扩大付费区域的面积等方式来加快疏散客流。张凌翔还提到,有关运营信息、客流状况的信息显示,目前还局限于地铁站内,而地铁方面正在计划将以上信息的显示设备延伸到地铁站外,让准备上地铁的乘客更早地了解相关信息以帮助决策。
3小时客流预报
软件方面的应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在运营计划上,上海地铁每年都有增能、“以前我们购买列车是计划导向,而现在程序完善后,是需求导向。”除了增购列车缩小发车间隔外,运营方还可以优化大小交路、开设“上下行不对称”交路来满足客流需求。后者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一些通往郊区线路的客流“潮汐现象”,比如3、7、9、16号线,早高峰明显是进城方向客流大于出城方向,晚高峰则相反,那么运营方就在此时段内单向增开客流量大方向的列车。张凌翔称,“上下行不对称”交路在调度等方面的难度较大,但这是针对上海地铁客流特点必须要做的工作。
如何有效预测客流?张凌翔介绍,客流预测的手段主要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研判,从历史同期的五年、三年、一年到一个月,摸出基本的规律,再结合收集到的最新信息,做出客流的预测以及相应的预案。他特别提到,上海地铁正在努力提升超短时间内客流研判的能力。所谓“超短时间”,指的是在两到三小时之前对客流情况做出判断。他解释,这主要依靠对进出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例如,位于市中心商业区的某地铁站的出站人数突然增多,而这些人在几个小时后很可能是要在此乘地铁离开的,那么该站点就可以做出判断:几小时后的进站客流可能有较大增幅,以便提前做好预案。
地铁进站安检,需要所有乘客的配合。
他还提到,针对节假日、会展活动等情况,地铁方面都会做好专项保障预案。多年的经验积累下来,运营方工作人员对这个城市一些重大事件的节点已熟络于心。“我们就像农民耕作一样,根据时节做相应的事。”
特大站点的安保实践
张凌翔提到,地铁的客流引导是“一站一预案”。这样的预案究竟是什么样的?在上海地铁的枢纽站点人民广场站,值班站长杨杰为《新民周刊》记者做了详细介绍。
人民广场站是上海地铁的特大站点,汇集了1、2、8三条地铁线,这三条线路的客流量一直高居全市各线路的前列;在高峰时期,这个站点也是全上海客流量最密集的一个站点,单日客流量峰值超过100万人次。这样的情况,对客流引导的要求非常高。
在人民广场站内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地面贴上有一些数字标志,这些就是客流引导的点位。站点工作人员经过细致的研究,在整个站点里定出100多个客流引导的关键点位。杨杰介绍说,这些都是在不同客流情况下容易出现人流聚集的地点,例如楼梯上下口等。在该站点监控中心的墙上,两张并列的平面图清晰地展现出这些点位的布局。其中一张是客流平峰时期,有人在岗的共有20多个点位,点位的引导人员是站务员和轨交民警;到了客流高峰期,在岗点位增加为平峰的5倍左右,达到100余个,且引导人员不仅有站务员和轨交民警,还增加了助理站务员、保安、平移支援人员和志愿者等。
在地铁站的客流引导预案中,上述的每个工作人员被分配到一个点位上,在什么情况下,到岗之后该怎样引导客流、注意些什么,都有明确的说明。例如,针对大客流的响应级别不同,工作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样是火灾发生的情况,是站点发生火灾还是列车发生火灾,列车是在运行中失火还是在停靠站台时失火,处置方式都有所不同。并且,对火灾处置,在消防岗位的地铁员工和消防志愿者都获得了五级消防证,具有较强的能力。引导客流的细致要求,不仅写进了预案,进入了站点员工的培训,贯穿在实际演练中。
杨杰说,大客流引导一定要靠多演练,才能保证关键时刻不出问题。人民广场站工作人员共有6个班组,每个班组每月至少要演练一次,有时还要演练两到三次。张凌翔说,地铁站点每月都有一次客流引导演练,而每季度申通集团还会在一些重点区域进行仿真的“拉练”,也就是事先不通知相关单位,临时发布演练的指令,用最接近突发状况的环境考验工作人员的处置水平。并且,这样的“拉练”还会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以切实从中总结出可供改善客流引导工作的经验教训。
并且,地铁客流引导工作并非只是申通集团一家的责任,而是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张凌翔介绍说,申通集团与上海轨交公安共同编制了市级的大客流应急预案,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唯一的企业与公安部门共同制定的应急预案。同时,引导地铁客流的“四长联动”机制也正在制定中,就是地铁站长、轨交公安驻地铁站的警长、辖区派出所所长、辖区镇长的沟通联动机制,无论是演练还是实际情况,都有轨交、公安、公交、社区的共同参与。
站点安保不仅有定点的客流引导,还有不间断的巡视。杨杰介绍,地铁工作人员每20分钟要巡视一次相关区域,不仅关注客流,还要检查设施的状态,注意可疑的人和物。
巡视的要求同样是很具体的。例如,除了厂家的例行维护之外,地铁工作人员要对站内的电动扶梯进行巡视,要做到听运行声音、看运行状态、闻有无异味、乘坐一下检查有无问题的“听、看、闻、乘”完整四步。除了人工巡视,站内还有270多个监控摄像头,在监控中心的16块大屏幕上,每一个摄像头的画面都可以被调出来;平时这些屏幕则显示着关键位置的画面,供地铁工作人员实时观察情况。
作为值班站长,杨杰有时坐镇监控中心,有时在站内巡视。在向记者介绍监控屏幕的同时,杨杰就眼尖地从众多画面中发现一名乘客在跨上扶梯时拉杆箱翻倒,一旁的站务员迅速上前帮他扶了起来;一会儿之后,杨杰就出现在这名站务员身边,询问刚才的详情,并叮嘱他:“为了安全起见,这种情况也可以考虑先让扶梯停下。”
乘客也是安全维护者
在引导大客流之外,地铁安检和车厢秩序也是公众最关心的。据媒体报道,在2015年7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情况报告的专题询问会上,吴尧鑫委员提出:“根据我本人平时乘地铁所见所闻和市人大的调研情况看,全市轨道交通设立了625个安全点,配备了5600多名安检员,对乘客有大件必查、大容量液体必查、各类编织袋必查等要求。但这些制度执行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尤其是在高峰时和乘客不配合情况下,安检就形同虚设了。”他认为,从确保安全的角度看,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
市公安局副局长俞烈现场回应表示,从安检队伍本身情况看,全市轨交安检员每年有约三分之一会出现人员流动,2014年整个安检队伍辞职的有1400多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劳动强度大,还有极少数市民的不配合,甚至打骂,使从事安检工作具体岗位的安检员成就感不足。”俞烈表示,怎样进一步提升安检能力,加强安检员的责任感,形成合理的薪酬体系、留得住人的工作氛围,这些是需要着重考虑改进的地方。“安检这项工作也需要倡导更多市民来主动配合,真正形成轨道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氛围。”
2014年亚信峰会的临近,上海安保提升至最强级别,并在全国率先启动地方和铁路机场警力的联动防控。
在杨杰看来,乘客对地铁安检的态度形成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目前安检不够严格,效果不好;另一部人认为安检给自己增添了麻烦,应该取消。他表示,实际上,安检的作用是确实存在的,他看到,每个安检点都会拦截下乘客携带的危险品,这不仅保证了地铁运行安全,还和安检点展示的提示信息一起,对乘客进行了警示教育作用。张凌翔也认为,目前地铁的安检形式确实有改善的空间,但安检本身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乘客安全意识的提高。
前一段时间,上海地铁“凤爪女”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挑战地铁车厢内秩序行为的关注和思考。相比“凤爪女”,地铁内乞讨、张贴分发小广告等“四乱”行为更为常见,对此,地铁站务员会定期上车巡视,轨交行政执法大队和轨交公安也会根据消防法、上海轨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这些行为进行阻止和处罚。然而,即使是被轨交公安拘留,也有违法者“卷土重来”。对此,张凌翔和杨杰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以乞讨为例,如果乘客都坚决抵制,没有一个人向他们施舍,那么这些人自然会放弃这种行当。
申通集团和轨交公安都已为乘客提供了热线电话、微信微博等举报方式,鼓励乘客能积极参与。封闭性和网格状是轨道区域治安的显著特点:地铁每个车厢都有它独立的编号,乘客可以准确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将要到达的车站,便于地铁工作人员和民警的及时处置。
以上海轨交公安2015年1月1日开通的“轨交幺幺零”微信举报平台为例,它依托互联网监控分中心24小时值守制度,由5名民警轮流值班,每日监控网上舆情、接收微信举报、下发核查指令。截至2015年12月,关注者有6.6万余名,共收到涉及轨道区域乞讨、设摊、散发广告等各类举报信息1.3万余条,日均接报45.5起,下发有效举报信息1.1万余条,查实线索4947起,查获各类违法人员8457名。
乘客的态度和行为,对维护地铁安全和秩序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