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016-01-28曹明清
曹明清
摘 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纯粹的教师教,学生埋头学。新课程改革追求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倡导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偏重于教师主导,漠视或淡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为主”取代“以讲为主”,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笔者谈谈对于高中历史课堂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探索。(1)笔者一直倡导的是教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模板,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设计预习内容、布置预习作业,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由“教师介入指导”逐步向“自主预习”转变。学生对预习内容有了全面了解,进而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学习主动权,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就是:高中历史教师在上新课时,拟一个预习的模板,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预习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新课预习,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重点、发现疑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比如,讲授《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布置学生预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这是学生自我学习的“第一次学”,自主预习、快乐学习!(2)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场所。“第二次学”则是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学生有了“第一次学”,对于新课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融入主讲课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倡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生参与、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构建知识,解决问题,走出课堂。(3)恰当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对鞏固知识,深化能力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强历史的吸引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学英.探讨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
[2]刘付法.中学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初探[J].新课程:教师,2010(09).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