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中生亲密行为与性态度、恋爱态度的关系

2016-01-28黄恬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黄恬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宁德市高级中学高中二年级179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过恋爱经历占58.3%,有边缘性性行为的学生占54.6%,有性行为的学生占4.5%。亲密行为与自身适应、恋爱行为、恋爱责任、需求途径呈显著性相关,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小。高中生的亲密行为程度与其对自身性别的认同以及适应自身生理变化等自身适应因素关系最大。

关键词:亲密行为;性态度;恋爱态度

通过近年的文献和各种社会现象发现,学生发生亲密行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故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亲密行为与性态度、恋爱态度的相关分析,以期对青春期教育能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一、现状

1.高中生亲密行为现状

2008年中国18省市自治区城市高中生性行为现况分析中,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4.4%,男、女生分别为6.9%和2.1%(P<0.01)。

2.高中生亲密行为影响因素

(1)性观念、恋爱态度。性观念开放、对性教育态度开放、性相关知识较为了解、对婚前性行为态度较开放的学生更容易发生性相关行为。

(2)家庭影响。父母婚姻不稳定、长期不与父母同住、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父亲)更易于导致高中生亲密行为。

(3)同伴影响。同伴压力、恋爱对象的要求。同伴压力通常来自于,同性朋友态度引发的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而在恋爱中恋爱对象的要求也促进青少年性行为,特别是发生边缘性性行为如拥抱、接吻、抚摸等学生性行为发生率高。

(4)其他:接受到不良信息,如色情信息等。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5年5月在宁德市高级中学选取200名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7岁。男女各半。

2.方法。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修订后的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骆一编制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知识、态度和行为等。

3.统计分析。应用spss11.2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结果分析

1.被试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9份,回收率为89.5%。

2.问卷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从统计结果得知:该校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都有异性朋友,并且数目较多,表明被试在男女生交往上不存在明显的困难。在恋爱行为上,超过半数学生承认有过恋爱经历,并且谈过3次以上恋爱者达19.0%。在亲密行为上,被试表示从没有过亲密行为的占40.9%,有过拥抱、接吻、抚摸等边缘性行为的占54.6%,承认发生过性行为的为4.5%。

3.户口、性别、住宿在性行为上的差异性检验

对被试的户口(城市/农村)、性别、住宿(住校/走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上表所示,户口、性别、住宿这三个变量在被试的亲密行为上均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4.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根据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出:性态度与性控制力、恋爱态度、自身适应有显著性相关;性控制力与性态度、恋爱责任、恋爱态度、需求途径显著相关;恋爱责任与性控制力、自身适应、需求途径显著相关;恋爱态度与性态度、性控制力、了解程度显著相关;自身适应于性态度、恋爱责任、需求途径、了解程度、亲密行为显著相关;需求途径与性控制力、恋爱责任、自身适应、了解程度、亲密行为显著相关;异性交往与恋爱行为有显著相关;恋爱行为与了解程度、异性交往、亲密行为显著相关;亲密行为与恋爱责任、自身适应、需求途径、恋爱行为有显著性相关。

5.线性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各因素对高中生亲密行为的影响程度,采用线性回归法建立了亲密行为与恋爱责任、自身适应、需求途径、恋爱行为这四个维度的回归模型,各因子的Beta系數如下,其中,自身适应对亲密行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恋爱行为,然后是恋爱责任,最后是需求途径。

四、结论

1.超过半数学生承认有过恋爱经历占58.3%,并且谈过3次以上恋爱者达19.0%。有性行为的学生占4.5%,而有边缘性性行为的学生占54.6%。高中生的亲密行为已经十分普遍,已成为教育者不能回避的问题。

2.亲密行为与自身适应、恋爱行为、恋爱责任、需求途径呈显著性相关,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小。高中生的亲密行为程度(从未有过亲密行为、有边缘性行为、有过性行为)与其对自身性别的认同以及适应自身生理变化等自身适应因素关系最大。

参考文献:

[1]宋逸,季成叶,星一,等.中国18省市自治区城市高中生性行为现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2):1079-1081.

[2]朱凯星,许美振,吴天石,等.广州市海珠区中学生性行为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医学动物防制,2012(07).

[3]梁振山,何健,杨汴生,等.城市高中学生性行为相关因素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8(1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