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策略研究

2016-01-28侯治富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师生

侯治富

“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应该做到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课堂。

一、生活化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生活化课堂的前提和保证。没有教师角色的变化,生活化课堂无从谈起。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发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思想品德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拓展和灵活使用教材上有所创新。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打开了一扇生活的窗口,走进社会,亲近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源。根据实际,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生活结合”,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吸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因为这些生活化元素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体现。将课堂向外延伸,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投身社会实践,组织时政兴趣小组和政治小论文评比活动,创办时政小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浓厚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巧妙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鲜活的生活题材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来源于学生的搜集与提炼,学生更容易接纳与理解。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思想品德课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当然,走向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要在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上做文章。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师生间双向的情感交流,营造尊重、平等、自由、互動的学习氛围。重建课堂生活,全面关照认知、体验和感悟等多种生活形式。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是教学活动中的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将互动作为原则去设计教学过程,必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进行“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体在教学情境中相互交流、讨论、相互沟通、理解、平等对话的过程。这是重建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关键。自主意味着独立、主动、独特和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并使教学过程向课外延伸。

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堂中充分体验生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真诚热爱生活,自主创造生活,健康享受生活。学生在生活化课堂上接触的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和触动作用。

参考文献:

范东林,周林建.浅谈构建简约初中思品课堂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0(05).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师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