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理论视角下的药学英语课堂话语评价
2016-01-28陈玮
陈 玮
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州 510006)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药学英语课堂话语评价
陈玮
广东药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510006)
摘要药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学生获得药学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该文依据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分析药学英语课堂教学,从中提出对药学英语教学中几个重要方面的认识,为药学英语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评价提供语言学视角。
关键词药学英语;课堂话语;语域;评价
药学英语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学生获得药学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大学教育语境(educational context)下,药学英语有其特别的教学目标、参与者以及教学步骤。从语言实际看,药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口语语篇,笔者称之为药学英语教学课堂话语。本文尝试依据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分析药学英语课堂教学,从中提出对药学英语教学中几个重要方面的认识,为医(药)学英语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评价提供语言学视角。
1药学英语课堂话语
作为ESP的药学英语自有其课程特征[1],药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后大学英语(Post-College English)教学实践,是EGP向ESP的转换。在形式上,药学英语教学课堂话语和公共英语教学课堂话语一样: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教学、在课堂时间内和学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然而由于教学内容的专业特色,药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与公共英语教学又是不一样的。
与其他ESP课程一样,目前,我国高校开设药学英语课程有两个共性问题:①教师队伍。有些学校是医药类专业背景教师(以下简称A类教师)讲授药学英语,他们懂得医药专业知识,但是英语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是英语专业背景教师(以下简称B类教师)承担药学英语教学,他们语言能力强,但对医药知识明显不足。②教材处理以及教学方法。A类教师把药学英语当作专业知识讲授,侧重专业知识传授;B类教师还是借鉴通用英语课程讲解方法讲授药学英语,侧重语法分析和难句分析。
药学英语课程始终还是英语课程,不是医药专业课程的英文版本。作为ESP,药学英语面向从事药学学习、研究和交流的特定群体,为他们在特定专业语境下从事专业活动的语言教学。药学英语与公共英语有相似之处但其要求却高于公共英语课程要求,药学英语以公共英语为基础,它们之间是“延续与提高”、“基础与运用”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既不能使用传统公共英语教学方法,也不能使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讲授药学英语[2]。
2语域理论与药学英语课堂话语
根据功能语言学理论,英语课堂是一个教学过程(process),同时也是一个话语语篇(text),属于口语语篇(oral text),但是作为口语语篇的药学英语课堂话语与作为口语语篇的普通英语课堂话语是不一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把药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作口头语篇分析可以从理论上认识药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2.1语域理论
语域(Register)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Context)理论下的重要概念,Halliday等1964年在语境下研究语域,提出语域的三个变量决定了语篇的情景语境。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3- 4],作为语篇的语言(language as text)体现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作为系统的语言(language as system)体现了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Halliday认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处于同一个层面,它们是示例(instantiation)关系。语域是一个语义概念(semantic concept),是与特定情景配置(situational configuration)密切相关的意义组合。在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中,语场(field)指语言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和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的整个活动;基调(tenor)指语言活动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他们的社会身份、地位和角色关系(暂时的及长久的);语式(mode)指语言活动中语言交际的渠道和媒介以及语言的功能。语域理论研究语篇在不同语境下的变化,语域变量决定了语言的选择,语域对语篇语言选择具有预测功能[5]。
近年来,语域理论开始应用在不同语篇分析中,例如,龚长华利用语域理论分析了EFL课堂话语[6]并讨论语域理论在作为ESP的药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
2.2药学英语课堂话语的语域变量
根据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语境下,药学英语教学课堂话语不同于公共英语教学的课堂话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2.1药学英语课堂话语语场(field of classroom discourse)
关注药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内容,药学英语是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还是讲授有关专业知识的英语,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是前者,那么药学英语课堂话语的语场就应该是药学专业知识;如果是后者,那么药学英语课堂话语的语场就是(有关药学知识的)英语,包括药学英语语篇构型和药学英语语言特点。认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语境下,绝大多数高校的药学英语课程应该关注后者。这样,根据药学英语课程特点,药学英语课堂话语包括两个次语场(secondary field):“药学英语语言”和“药学学术英语”。前者主要关于药学英语专业词汇和句子结构,后者主要包括药学学术、职业运用的语篇体裁(genre)以及特定语篇体裁下的语言特征。
2.2.2药学英语课堂话语基调(tenor of classroom discourse)
关注药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药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跟公共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很不一样。如上文所说,不同学校讲授药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是不同的:在讲授药学英语课程时,A类教师由于英语语言能力上的不足,跟B类教师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调节(negotiation)是完全不同的。面对同样群体的学生,不同类别的教师在地位(status)、情感(affect)以及接触(contact)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人际关系,而这种微妙的人际关系协商直接影响药学英语教学效果。
2.2.3药学英语课堂话语语式(mode of classroom discourse)
关注药学英语课堂教学交流渠道、媒介和语言的功能。在药学英语教学中,作为课堂话语交流语言应该是英语,而不是汉语,而且口语和书面语都应该得到重视。
3药学英语课堂话语的语域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药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况,笔者抽样实地比较了由A、B两类教师主讲的药学英语教学课堂,见表1。
从药学英语课堂话语语场来看,A类教师侧重药学专业知识,B类教师侧重英语语言知识。一般来讲,药学英语(同其他ESP课程一样)的教材都是经过简化(simplified)的专业英语材料,教材涉及的都是浅显的、过时的专业知识。从内容来看,A类教师觉得药学英语的专业知识值(value)不够;从语言来看,A类教师一般都感到驾驭能力不够。B类教师虽然不懂药学英语涉及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拥有很好的英语语言驾驭能力,加上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需要教师对知识的过多解释,因而B类教师基本能够处理好药学英语课堂话语所涉及的内容。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需说明,笔者调查的A、B两类教师的药学英语教学都没有涉及药学学术英语(Academic English)教学,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英语语言层面上。庞继贤和叶宁[7]认为,学术语言能力就是“在约定俗成的社会情境下和在一定的专业学科文化相关的语篇实践中选择恰当的语类来做事,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蔡基刚[8]认为我国大学英语的功能正在发生异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开展学术英语教学。Snow & Uccelli[9]把学术语言能力分为四个维度:语言技能(linguistic skills)、语篇体裁知识(genre mastery)、推理/思辨策略(reasoning/argumentative strategies)和学科知识(disciplinary knowledge)。根据调查,目前我国药学英语教学中学术英语教学,包括这里提到的学术英语四个维度,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药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缺失学术能力培养可能与教材选用以及教学界的认识有关,有学者认为医药学术英语教学应该放在研究生阶段。
表1 不同类型教师课堂话语语域对比
从药学英语课堂话语基调来看,师生关系和公共英语阶段相比发生了变化。对A类教师而言,药学英语专业知识的自信与语言能力的欠缺并存,但由于传统师生关系以及大多数学生英语能力局限性,一般来说A类教师在药学英语课堂上占据相对主导地位;而对B类教师而言,对药学英语涉及专业知识的缺乏颠覆了EGP阶段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药学英语课堂上,B类教师更像语言顾问(language consultant),他们凭借娴熟的语言能力与学生享受着平等的课堂地位。因此在药学英语课程上,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双重性建立了师生关系新的平衡。由于学科特点和师生知识背景的迥异,ESP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转换是考量ESP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师的课堂主导角色应该隐退,教师应该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利用学生的专业背景跟学生合作,建立新的师生关系[1]。
4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ESP的药学英语课堂教学必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和发展。将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运用到药学英语教学课堂话语分析中,可以针对作为ESP的药学英语在教学内容、师生关系、交流语言及其功能方面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提高其理据性。同时对比分析药学专业背景教师和英语专业背景教师在药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差异,为有效开展和评价ESP课堂教学提供了语言学视角,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龚长华.作为ESP的药学英语与药学英语教学[J].药学教育.2013,29(4):38- 40.
[2]龚长华.语域理论与药学英语教学[J].药学教育,2011,6:45- 47.
[3]Halliday,M A K.LanguageasSocialSemiotic:TheSocialInterpretationofMeaning[M].London:Arnold.1978.
[4]Halliday,M A K“The Notion of ‘Context’ in Language Education[A].In Ghadessy M.(ed) .TextandContextinFunctionalLinguistics[C].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9.
[5]常晨光,陈瑜敏.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
[6]龚长华.外语教学语境下课堂话语语域分析[J].外语界,2012,151(4):76- 84.
[7]庞继贤,叶宁.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34-36。
[8]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46-52.
[9]Snow,C & Ucceli,P.“The challenge of academic writing”[A].In D.R.Olson & N.Torrance (eds).TheCambridgeHandbookofLiteracy[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A Register-based Assess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lish
Classroom Discourse
CHEN We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Guangdo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English is a social process,through which students obtain necessary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Based on Register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English,discusses some relevant important factors and provides a linguistic perspect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lish course and its assessment.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English;Classroom discourse;Register;Assessment
基金项目:第七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编号ZGWYJYJJ2014Z12。
收稿日期:2014-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