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介入性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2016-01-28崔泓
崔泓
分析介入性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崔泓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性磁共振技术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介入性磁共振技术是在磁共振成像导引和监控下利用磁共振设备进行的医学治疗,介入性磁共振是现代临床磁共振重要的医学技术之一。本文以磁共振技术为研究角度,探讨了介入性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状,旨在促进介入性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发展。
磁共振技术;介入性磁共振;医学治疗
介入性磁共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极其广泛,随着现代社会疾病的增多以及影响人们健康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得介入性磁共振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介入性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现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研究介入性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现代临床医学的促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 介入性磁共振的内容及其特点
1.1 介入性磁共振的内容 介入性磁共振是利用磁共振设备在磁共振程序导引和监控下进行治疗的医学技术,介入性磁共振的主要临床应用领域包含了磁共振成像下的热消融术、导引下血管内介入、经皮活检术等。介入性磁共振技术还包含了术中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导引下的内镜操作等。
介入性磁共振手术的具体内容包含五个步骤:①设定科学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②在手术过程中对靶区的定位与定向;③引导手术入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术;④在手术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实时的掌握手术的状况;⑤及时了解是否发生各种手术并发症,做好应对方案。
1.2 介入性磁共振的特点 介入性磁共振具有科学性、安全性相结合的特点,从科学性来说,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成像方式,具有极强的组织对比分辨率和三维成像能力;在安全性方面,介入性磁共振技术对于流动、温度的敏感性、无电离辐射都可以显示出来。介入性磁共振还能够充分反映血流、组织灌注等功能方面的信息,从而保证手术质量的成功。
2 介入性磁共振的发展
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由来己久,早在19世纪人们就开始利用X射线摄片法进行X射线影像导引手术。在此后的过程中,超声波仪、核素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以及MRI影响技术相继出现,引导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1]。
现代介入性磁共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阶段过程中磁共振只能用于封闭式的磁体下的被动成像,在这个过程中要利用穿刺针,否则不能够很好的成像导引,这个阶段过程中穿刺活检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在一些社会经济、自然科学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德国、芬兰的一些医院都开始运用设备介入方法,并在这方面得到显著成果;第三阶段是90年代末期,这个阶段的介入设备开始进入商品化阶段。1999年11月Marconi研发出来的主动式MR介入系统ipath200以及GE公司展示的0.7TC型磁体超导机型都成为介入性磁共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GE公司展示的C型磁体超导0.7T机型表示着介入性磁共振技术开始进入到临床实用阶段。
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的早期过程中,由于封闭性磁体、兼容性设备的缺乏,造成磁共振的成像时间和实时监测都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极大的限制了磁共振成像的发展。随着开放式磁体的出现、磁兼容性设备以及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介入性磁共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并应用到实际的临床医学过程中[2]。如德国西门子Avanto Dot 1.5T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其具有高分辨率图像、 无创伤、无X线辐射、 成像速度快、检查范围广等优点,可对全身各个部位、各个器官进行高质量扫描,对早期病变起到尽早检查诊断的作用,且诊断精确度高,在造影增强或无造影剂下检查均可获得非常好的血管影像,被广泛地运用到了神经系统病变、颈部病变、心脏大血管病变、四肢及关节病变、心脏大血管病变、肝脏及胰脏病变等疾病的诊断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3 介入性磁共振的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介入性磁共振的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现代介入性磁共振技术已经充分应用到各个医学领域过程中,本文详细的介绍几种介入性磁共振在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
3.1 磁共振在血管内介入方面的应用 由于血管内介入的复杂性和难度使得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一个重大难题。但是随着磁共振共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不再成为医学难题。磁共振成像导引技术可以使得血管流动的量和速度方面的信息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来,而且磁共振在非入侵状态下无论是静脉还是动脉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平面空间以便于能够提供准确的图像。尤其是近年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磁共振的图像可以达到实时显示,这使得磁共振引导下的血管内介入成为可能[3]。
3.2 磁共振在经皮活检术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下的导引经皮活检术是磁共振最早的介入操作,与传统的超声波、CT相比,磁共振成像更能够清晰的反映软组织的图像,也因为其精准的三维成像能力使得关节、大脑皮髓质、脑干核团都能够准确清晰的显示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介入性磁共振还可以对后颅窝和脊髓等难度较高的人体组织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信息图像[4]。
磁共振成像以经皮穿刺为核心,不仅可以有效应用于穿刺活检,而且还可以用于囊肿、脓肿、血肿的抽吸引流,此外介入性磁共振还可以对白血病患者的化疗起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因此介入性磁共振技术对于经皮活检治疗的意义极其重大。
3.3 磁共振在消融术中的应用 磁共振监控下消融术的优势在于对温度的敏感,使得微侵袭性消融术可以用射频、冷冻、聚集超声、微波等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破坏病变组织,从而取代某些安全性较低的外科手术,尤其是肿瘤切除手术。
在介入性磁共振消融术中,影像监视对手术的目标定位、检测质量以及探测损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影像监视,使得医生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对于病变组织进行有效的定位探测。由于磁共振成像的对温度变化高度的敏感性,使得磁共振成为目前最理想最行之有效的影像监视手段之一。磁共振监控下的消融术可有效治疗脑部、头部、颈部、肝部的疾病。
4 小结
介入性磁共振对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介入性磁共振可以有效提高现代现代医学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磁共振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磁兼容性设备的昂贵、介入性共振的局限性等,都制约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相信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性磁共振临床应用将更加广泛。
[1]卢延,张雪哲.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32):726.
[2]赵剑波,陈勇.介入性磁共振成像的现状及发展.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10(1):13.
[3]侯毅斌,王忠富,戴志京,等.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作用研究.中国CT和MRI杂志,2015(2):40-42.
[4]何楠.磁共振引导介入治疗三维图像显示方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206
2016-01-06]
113008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磁共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