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马拉松文化价值研究

2016-01-28方建强张天峰

运动 2016年19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马拉松赛马拉松

方建强,张天峰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00)

大学校园马拉松文化价值研究

方建强,张天峰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800)

本文探讨了大学校园马拉松区别于城市马拉松的特点,并从导向性、竞技性、群众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集成性入手论证大学校园马拉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体育精神与教育内涵拓展、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生活观念养成和校园认同感与归属感等方面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体育教育;校园文化;马拉松;文化价值

当前,马拉松运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统计,国内城市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从2011年的22场增至2015年的134场,呈现了井喷式发展态势;参赛人次逐年快速递增,从2011年的41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50万人,并涵盖了近90个国家与地区的来自各行各业的长跑爱好者;在覆盖区域上,全国已有84%的省市拥有1场或多场马拉松赛事,2015年马拉松赛事已经涵盖了4个直辖市和全国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较2014年增加了34个。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来,大学校园马拉松作为马拉松赛事的一支新生力量,正成为城市马拉松的有益补充和校园文化传承与体育精神重塑的创新载体。

1 大学校园马拉松的特点

与城市马拉松赛事相比,大学校园马拉松虽然在赛事规模、赛事投入及社会影响力上存在着明显差距,但也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

1.1 对象的限定性

一般来说,城市马拉松赛事组别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在参赛报名方式上都通过面向全球和全社会的开放式网上抢注或抽签摇号方式进行,参赛选手的来源广泛。而大学校园马拉松的参赛对象往往仅面向本校师生员工、离退休人员、校友及兄弟学校的特邀跑者,具有明显的限定性,且大学校园马拉松在参赛人数和规模上相对较小,一般都在3 000人左右。

1.2 赛程的独特性

近年来,国内城市马拉松赛事为增加其群众性和趣味性,尽管设置了亲子跑、情侣跑、健身跑等短距离项目,但普遍还拥有标准的全程或半程马拉松赛程。而大学校园马拉松更多追求的是体验性和参与性,赛程以10km、5km的短程为主,且赛事路线都会选择校内的自然道路为主。

1.3 赛事的目的性

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广泛开展,无疑为跑步爱好者和大众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传播全民健身理念和激发参与热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盲目跟踪式的同质化赛事和参差不齐的组织水平,也带来了民众抱怨和网友吐槽。大学校园马拉松除了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健身锻炼意识外,还是大学体育课程的有益延伸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载体,更为在校师生与校友们创设了别样的互动平台。

1.4 赛事的文化性

目前,马拉松赛事已经成为城市的一张流动名片。举办城市通常会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和地标性建筑作为马拉松的赛段线路,用独特的地貌风情和人文景观彰显举办城市的特色文化。而大学校园马拉松则更多关注于体育精神的塑造与宣传、校园文化品牌的传承与创新,为全校师生打造一段难忘的校园共同记忆。

2 大学校园马拉松的文化价值

2.1 大学校园马拉松的导向性,高度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指导原则和价值目标。大学校园马拉松除了具有传统体育竞赛所包含的挑战极限、公平竞争、激励进取、集体荣誉感等一般价值属性外,同时赋予了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和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独特意义。因此,大学校园马拉松在提升师生健康的身体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崇高的精神品格的同时,还蕴含着爱国敬业、体育强国、文明和谐、客观公正、团结友善、勇于担当、志愿奉献等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和鲜明的目标导向,这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内涵趋于一致,高度契合。

2.2 大学校园马拉松的竞技性,极大丰富了体育精神和教育内涵

竞技体育的文化本质是把参与者自身的愉悦和情感宣泄加以制度化,参与竞技体育就是人们追求快乐生活方式的文化回应。首先,校园马拉松作为校园竞技体育的一种形式,使得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强健了体质、锻炼了心智、愉悦了身心、释放了压力、获得了满足、实现了体育运动与健康、快乐的完美结合。其次,马拉松作为一项特殊的体育运动,需要耐力、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身心条件,还需要掌握赛前热身、长跑技术、呼吸节奏、赛后康复等一系列运动技能与技巧,参与者在同台竞技中既展示和强化了运动能力,又在参赛过程中分享了运动的经验,提升了运动的技能,获得了运动的效果,实现了体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在校园马拉松中承载的马拉松精神带给参与者直观体验和真实感受,并使得参与者对体育精神有了具体化的认知和个性化的实践。这既丰富和拓展了体育精神和素质教育内涵,又实现了“育体”与“育人”的完美结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2.3 大学校园马拉松的群众性,有力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

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播力、政治影响力、社会亲和力在增强校园凝聚力、激励校园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方面正成为和谐校园建设最有力的助推器。校园马拉松在通过竞技性增加其观赏性之外,组织者都刻意将其打造成群众性健身活动。如前所述,校园马拉松的参赛对象包括在校大学生、教职工、离退休教师、校友等,参赛人数多,身份各异,角色多样,是其他单项体育活动中绝无仅有的。在马拉松运动情境下,学校领导、老师、学生、校友欢聚一堂、同台竞技、共叙友谊。在享受马拉松的过程中,创设了一种共同的语境,增进了师生互动与情谊,促进了母校师生与校友之间的交流与情感。这既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又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更有力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

2.4 大学校园马拉松的时代性,有效激发了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显示,20岁及以上人群中,分别有54.6%和12.4%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为“健身走”和“跑步”。马拉松运动展现出的活力、魅力和感染力已在城市和大学校园中掀起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马拉松热潮。青年学生热衷时尚、创新的文化特质为马拉松运动在大学校园中生根发芽提供了优质土壤。而大学校园马拉松在满足青年学生运动需求的同时,也为大学体育文化乃至整个校园文化增添了无穷生机和活力。在校园马拉松活动策划中,通过围绕校园景观设计的跑步路线,让跑者能够感受高校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跑者提供了不同于城市马拉松的全新参赛体验。同时,在赛道布置、运动色调、图案标识等方面都与大学的主题形象识别系统(UIS)相匹配,让每场赛事都能打上不同高校的独特烙印,不仅彰显了大学文化特色,而且赋予了时代特性,实现了文化与体育的交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达到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2.5 大学校园马拉松的实践性,全面增强了师生健康生活观念

马拉松赛事作为一项将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完美结合的体育运动,不同于纯粹竞技体育那样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排他性而曲高和寡。马拉松运动更多地关注于参与者的体验性和实践性,真正做到了全民健身、大众参与。同时,马拉松作为一项完全个人的运动,能够使人超越物化的现实的束缚,在超越中形成对现实更深刻的认识。奔跑能够使跑者走进生命,体验生命,享受生命,在奔跑中感悟、理解、追寻生命的本质,从而在运动中获得生命的意志,理解生命的可贵,获取生命的价值,拥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观念。正如乔治·西恩(George Shinn)在《跑步圣经》中描绘的美好愿景那样:希望每个人能够真正明白跑步对人生最大的正面影响,都能拥有足够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参与马拉松,可以真正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让健身成为一种常态。

2.6 大学校园马拉松的集成性,大大增进了师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校园马拉松的赛事组织来看,大学校园马拉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体育比赛、休闲健身、文化展示、知识传播、科技应用、交流分享和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例如,在校园马拉松开跑前的热身阶段,学生体育社团通过富有文化特色的创意体育表演,充分展示了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和体育文化的魅力与活力,活跃和增添了赛事的现场气氛。又如,通过马拉松参赛培训和发令计时系统的运用,提高了体育知识的普及度以及运动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外,校园马拉松赛事中配置的交通、医疗、补给、安全、引导和赛后恢复、理疗等志愿者,用热情服务和默默奉献充分展现了校园文明和志愿者精神。同时,对参赛者而言,消除了成见和隔阂,营造出一种对于运动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和和谐文化。可见,校园马拉松的集成性为参赛者营造了良好的参赛氛围,使参与者在赛事中增强了爱校、荣校、兴校的情结,大大增进了对学校和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结 语

大学校园马拉松的蓬勃开展,无疑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要使其价值和功能得以最终实现,一是需要组织者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和契合度,充分发挥马拉松的综合育人作用和效果;二是需要树立品牌战略和精品意识,避免盲目跟从,一拥而上,造成毫无特色的同质化现象;三是需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校园马拉松创新与创造力,让校园马拉松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四是需要重视与体育教育相互融合,致力于师生的运动意识培养和运动技能培训,让马拉松根植于内心,做到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形成体育健身的长效机制;五是需要注重完善赛事管理体制,不断做到科学化和精细化,确保赛事的高标准和安全性;另外,还可以将校园马拉松与学校有特殊意义的校庆、纪念日等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校园马拉松的赛事内涵,扩大校园马拉松的影响力和纪念意义,并保持赛事的延续性和传承性,让校园马拉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动力和校园记忆。

[ 1 ]马迎志,骆欣华. 2011-2015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的研究[ C ]//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6.

[ 2 ]韦霞,张俊斌.我国城市马拉松赛发展分析[ J ].体育文化导刊,2014(1):16-19.

[ 3 ]李贵成. 基于体育文化视角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J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1):77-79.

[ 4 ]兰诚. 竞技体育的文化价值观[ J ].运动,2011(4):19-20.

[ 5 ]朱玲.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J ].安徽体育科技,2013(2):87-89.

[ 6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2015-11-16]. http:// www.sport.gov.cn/n16/n1077/n1422/ 7300210.html.

[ 7 ]范明志. 马拉松运动的社会学分析[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4):116-118.

G807.4

A

1674-151X(2016)10-00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01

投稿日期:2016-08-02

2016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普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省队校办”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344SS16081)。

方建强(1973—),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文化。

张天峰(1971—),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马拉松赛马拉松
冰上马拉松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男子蹭跑广马被终身禁赛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一起来跑马拉松
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