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的憩息,精神的家园——文徵明石湖诗解读

2016-01-28施伟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名作欣赏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徵明诗人

⊙施伟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心灵的憩息,精神的家园——文徵明石湖诗解读

⊙施伟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文人雅士,喜欢纵情山水。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就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的诗书画都离不开自然,他对自然山水充满了执着的向往和真诚的追求。特别是关于描写石湖的诗篇,充满韵律和画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石湖景色之美,以及与石湖相联结的社会状态和风土人情,极具人文价值。他的石湖即景诗、抒怀诗、记游诗如一个谦谦君子,有一种超然高贵的典雅之气,平朴清淡,散发出轻灵秀美的气息。

关键词:文徵明石湖诗解读

石湖位于苏州城西南十二里,为太湖东北出水支岔,湖水自东太湖北行,经越来溪汇于上方山下,形成一个内湾。作为太湖内湾,又连着悠久的越来溪。两千多年前,越人据溪进兵,横截山脚凿石开渠侵入吴国,石湖由此得名。石湖西面有山,山是由横山山系的茶磨屿、上方山、吴山及七子山等组成,形成十分秀丽的湖光山色。万顷碧波的石湖,优雅而恬静,清澈而潋滟。它宛若一面明镜,镶嵌在俊秀的楞伽山下。当我们走进这亦山亦水的自然胜境时,就会有一种舒适的快意。明代的名人雅士喜欢筑墅隐居,纵情山水,因而石湖也留下了很多历史人文景观。文徵明就写了大量的关于描写石湖的诗篇,这些丰富多彩的诗篇,充满韵律和画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石湖景色之美,以及与石湖相联结的社会状态和风土人情,极具人文价值。这些诗篇也是还原和解析明代石湖美景、研究和开发石湖旅游资源的极佳资料,亦是我们阅读和观赏古人留下的石湖诗篇中,极其难得的系列作品。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稀奇山、停云生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三岁时,父亲文林考中进士,后随父亲至永嘉县任。文徵明七岁,母亲去世。遂寄养于外祖母家。文徵明年过十岁进私塾读书,十三岁再随父亲至博平县任。十六岁回长洲,十九岁考中长洲县学生员。二十六岁去应天府参加江南乡试,没想到科场不利,一直考到嘉靖元年(1522)五十三岁,也未能考取功名,早已白了少年头。但文徵明没有放弃入仕的愿望。嘉靖二年(1523),巡抚吴中的太守李充嗣举荐五十四岁的文徵明入朝,后经吏部考试,文徵明被授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但是文徵明入京为官三年的仕途并不顺利。文徵明在这三年中不断怀念故乡,并致使其于嘉靖五年(1526)十月五十七岁辞官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从此之后文徵明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文徵明聪颖博学,诗、文、书、画都名闻一时,其画风细致温雅,笔墨精锐,气韵神采,独步一时。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王登《吴郡丹青志》载:“海宇钦慕,缣素山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然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文徵明的墓现位于苏州城北阳澄湖西路御苑花园东侧的一片树林内。

文徵明对石湖有着特殊的偏爱,他的山水画卷《石湖清胜图》和行书卷《石湖烟水诗》极有影响,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他的诗文中更是留下了不少与石湖有关的内容,有的诗篇更直接以石湖为题。

那么文徵明为什么如此偏爱石湖的风光呢?除了石湖是距离文徵明的居住地曹家巷较近的名胜外,这种特别的痴迷还应与其个性有着显著的关系。和其他几位吴中才子比,文徵明最为温文尔雅。他虽然同祝允明、唐寅关系密切,但没有他们那样狂诞纵放、不拘礼法,而是举止稳重。但文徵明并不是一个坚守陈旧道德教条的人,他的感情同样丰富而活跃,他的思想也同祝、唐相一致。只是他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避免与社会规范发生直接的冲突;加之,他性格也不是很激烈,所以在行为上表现得温恭谦和,就像石湖的风光,既丰富多彩、美丽媚人,又和谐清淡、娴静温柔。这种微妙的相似,应是文徵明迷恋石湖的根本原因。文徵明的石湖诗写出了徜徉在山色湖景中的闲适生活,以及不慕富贵、淡泊明志的超脱心情。下面我们来对其中的几首诗略作解读。

一、即景诗

吴中地处江南,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文徵明借助石湖佳境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的感情。但是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了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石湖,以有情之笔去描写石湖,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文徵明善于以画家的视觉摄取眼前景物,信手点染,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正如文徵明的《石湖烟水》诗所描写的石湖美景,让人百读不厌。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东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

诗人站在浩渺的石湖之畔,远望一湖春水,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近观湖边艳丽的花儿开得正盛,花丛中鸟儿竞相啼鸣;抬头看石湖旁的茶磨岭,无人问津的野草欣欣然地生长着,越来溪是流入石湖的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河上有桥。越来桥下的河水向东流得自在活泼。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令诗人迷恋。诗人从早上流连徘徊在石湖堤岸,直到晚风轻轻地从湖面飘起,带来阵阵的凉意;再到太阳偏西,然后西下,明月又在水面沉落,载着悠悠的历历往事。诗人开始沉思:今夜的月亮跟去年秋天的月亮不是一样吗?物是人非,令人产生许多感慨,不禁联想到乐府古曲《乌夜栖》的伤感之情。在这首诗里,如诗人的山水画卷一般,并没有浓重的色彩、鲜明有力的线条、强烈的动势。诗人从笼罩在烟水迷蒙的石湖落笔,写出了石湖的平缓和宁静,只有“湖上花深鸟乱啼”一句写得热闹一些,但并未具体描摹花的色彩与鸟的声音,似乎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并没有打破全诗的和谐,依然是那样“清丽”的景色。再体味诗中的感情:“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失,太阳西下,月亮东升,从眼前之月联想到去秋之月,又意味着一年时光的流失。《夜乌栖》即《乌夜栖》,因平仄的规定而颠倒一字。但诗中只是用其字面意思,诗人当时约四十岁,由于科举不顺,内心终究有失落之感,但他仍执着地追踪古人,这就是他面对时光流逝而想起的悠悠往事,也是他怕听《乌夜栖》之曲的原因。人既是自由的存在,又是被环境决定的存在;说得更准确一点,是自由意志与环境限制相互冲突的存在。陷落在这一冲突中不能自拔,是极其痛苦的。就内心而言,文徵明高自期许的人生态度,其实与祝允明、唐寅并无不同。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感觉到失败的阴影时,文徵明不愿纠缠在毫无出路的矛盾中,不愿听任感情的波涛冲荡不息,而是希望寻得一种稳定。美是人生的安慰,尤其是石湖那种清丽温和的景色,更有治疗焦虑、澄清心志的作用,于是他就爱上了石湖,反复地描摹它,将清丽之景再造为清丽之诗。虽然,石湖的景色并不能令他全然忘却人生的悲哀,但正像这首诗所呈现的,那种悲哀已经转变为渺渺悠长的伤感,而不是激烈的痛苦。

二、述怀诗

文徵明终于在五十四岁被举荐在翰林院做待诏,但由于文微明毕竟不是进士出身,只是一个靠举荐而授予的从九品官,这对于进士出身的翰林院许多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王世贞的《艺苑卮言附言》记载:“待诏以荐起,预修国史。北人同馆局者从待诏丐画,不以礼,多弗应。辄流言曰:‘文某当从西殿供事,奈何辱我翰林为!’待诏闻之,益不乐,决归矣。”文徵明很快就怀念起悠闲自在的乡居生活,思念家乡了。待在京城的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他写过许多怀归的诗句。当时所作之思乡怀归的诗中也不断地提到石湖。文徵明刚来京城时就写下了《怀石湖寄吴中诸友》:

江梅千树绕楞伽,记得临行尽着花。

青子熟时应忆我,绿荫成处正思家。

听莺此际堪携酒,烧竹何人共煮茶?

几度扁舟梦中去,不知尘土在天涯。

石湖旁的上方山上建于隋代的楞伽寺塔周边栽种着梅花,还记得二三月离开时梅花已经盛开,现在六七月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家乡的诗友聚会时应该会记起我。初夏时节绿荫成片更是倍加思念家乡。江南草长莺飞总是与朋友一起饮酒作诗,而现在只身京城,谁与自己一起煮茶品茶?多少次梦中驾着一叶扁舟荡漾在石湖之中,忘记自己身在远离家乡的天涯之处。这时的石湖已如同范蠡心中的太湖一样,不仅代表着家乡,而且成为自由自在、清雅闲适的隐居生活的象征,成为文徵明的精神家园。一个人的性格与理想是其内在的品性,是一种难以名状无法确定的抽象的东西。然而在艺术化的抒发时,这种抽象的精神会不自觉地被投射到诗人或艺术家笔下一个形象而具体的事物上,并且这个事物将被多层次、多角度地反复展现,直到他的精神在这种不断抒发中得到彻底的平衡与满足。

文徵明的另一首《怀石湖》也是在京做待诏时所作:

茶磨山前宿雨晴,行春桥下绿波平。

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

落日夷犹青雀舫,孤烟缥缈忘湖亭。

平生走马听鸡处,残梦依依是越城。

这时文徵明虽远在他乡,但石湖的美景一直历历在目:经过一夜的雨后天气放晴,茶磨山是那样的青翠,行春桥下的那万顷碧波此时涟漪不泛,平静得如一面镜子。湖面之上,在无数新生的菱叶荷花之间,驾船穿梭的吴越儿女在纵情歌唱。到了黄昏时分,落日把一抹霞光涂抹到了青雀舫上,湖边的忘湖亭在泛起的薄雾中隐隐约约,更加风姿绰约。石湖呈现出的依然是优美而雅静的景象。最后两句以含蓄的笔法来表明诗人虽仕宦来到京城,但魂牵梦绕的却始终是家乡,怀归情思不言自明。石湖呈现出的依然是优美而宁静的景象,他不愿一再受到驱使,希望退出尘俗,做个自在闲人。清闲随性的乡居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所以第二年春夏之交他终于辞归故里,回到苏州老家。归来的途中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感和轻松感,当即写出了依旧思念石湖的诗作《还家志喜》:

绿树成荫径有苔,园庐无恙客归来。

清朝自是容疏懒,明主何尝弃不才?

林壑岂无投老地,烟霞常护读书台。

石湖东畔横塘路,多少山花待我开。

文徵明人还没有到家,心已经飞回到苏州:绿树成荫,林间小路生了苔藓,但院子中的小屋依然完好,在等待客人归来。清明的时代自然容得下疏懒闲散的人,英明的圣主又何尝会抛弃不才之人呢?这是文徵明因怀才不遇而用的反语。树林和沟壑间哪里没有养老的地方呢?何况烟霞纷扰,常常呵护着这读书台。石湖东岸横塘的小路上,还有多少烂漫的山花等我回来为我开放呢?诗中表达了文徵明归来后寄身山林之游的意愿和如释重负的喜悦心情。此时的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体验了仕途的险恶,能无恙归来,心中庆幸不已。从二十六岁踏上求取功名的路途,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努力,终于如愿做官了,却发现这个“愿”在彼时局下比不上在乡间悠闲自在的“愿”。从此,文徵明吟诗、写字、作画,与朋友偃仰啸歌,终老吴中。

三、纪游诗

纪游诗也是文徵明的诗歌内容之一。在其纪游诗里,有的写游地风物,有的写山林胜境,充满了诗人长林丰草、坚卧烟霞的闲逸生活和不慕富贵、淡泊明志的超脱心情。《陪蒲涧诸公游石湖》诗就是其中之一。

青松四面山围寺,白鸟双飞水满湖。

故垒春归空有迹,扁舟人远不堪呼。

相看不尽兴亡恨,落日长歌倒玉壶。

诗人眼中的石湖永远是美好的。前四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石湖秀美的景象:宿雨过后,湖水涨满,靡芜茂盛,青松绕寺,白鸟双飞。后四句着重抒情:春天归去的怅然,一叶扁舟在偌大湖面上的邀远;而草木兴亡,季节更迭,时间飞逝之恨,只能通过长歌和美酒来消解了。

文徵明还写了《陪蒲涧诸公游石湖》(又一首):

横塘西下水如油,拂岸垂杨翠欲流;

落日谁歌桃叶渡?凉风徐度藕花洲。

萧然白雨醒烦暑,无赖青山破晚愁;

满目烟波情不极,游人还上木兰舟。

这首诗依然以石湖为题材,横塘西面的石湖之水碧波荡漾,清澈如许,珍贵如油。湖岸的杨柳苍翠欲滴。落日时分谁在唱古曲《桃叶渡》?桃叶渡之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六朝东晋时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献之,常在这里迎接他的爱妾桃叶渡河。那时内秦淮河水面阔,遇有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每次摆渡时心里都害怕,为此王献之为她写了一首《桃叶歌》:“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人为了纪念王献之,遂把他当年迎接桃叶的渡口命名为桃叶渡。凉风徐徐吹过藕花洲,这处千年古镇曾设有“荷花司”,自唐以来的历代大诗人为这儿留下了近百首咏荷诗。后四句诗人写湖上急雨消散了空气中烦躁的暑热之气,难得青山也破解了游人的惆怅之情。“满目烟波情不极,游人还上木兰舟。”最后两句写出石湖烟波浩渺、多情多义,游人赶紧登上兰舟在石湖中荡漾,向石湖倾诉内心的情怀。

文徵明对石湖充满了一种欣赏的兴味,并以为是自己佳诗的源泉,而他对石湖的“静观”表现为一种隔绝世扰的隐幽心态,并以乐与天同的方式呈示出来。在他的大量的诗作中,始终表现出一种镇定、安静的感觉,充溢着一种心爽和愉悦,以表示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惬意,就如文徵明的《送钱元抑南归》(三首之一):

老去怀乡不自欣,况堪客里送归人。

只应晓梦随君去,茶磨山前看早春。

诗人早有归隐之志,故虽居京城而“怀乡不自欣”。好友南归“批风抹月管青山”,自己却“客里送归人”,则备受怀乡之苦的折磨。正如诗人后来所回忆的:“昔时送客每怀归,千里乡心日夜飞。”(《马上口占谢诸送客》)于是诗人神思飞驰:只好做梦化作蝶随钱元抑离京,在家乡的青山前欣赏石湖之畔茶磨山前江南的早春之景。

文徵明性格温和,胸怀广阔,是典型的儒家的温柔敦厚类型,而广博的学识又使得他事理明晰,眼界高远。所以他的诗作往往给人一种不疾不徐的平和之美,诗中情思细密,含而不露,又处处散发着含蓄蕴藉之美。诗如其人。文徵明一生以君子自律,品行高雅,而他的诗作也如一个谦谦君子,有一种超然高贵的典雅之气,且气息流动,不自作高深,平朴清淡,散发出轻灵秀美的气息。他的诗情感真挚,平和内敛,典雅清秀。读文徵明的石湖诗,在领略了诗歌的画面美、意境美、言词美之后,自然会有一种享受生活的充实感,有一种滤去浮躁的平静感,有一种面对人生的超脱感,这也正是当下时代特别需要的一种境界。

参考文献:

[1](明)文徵明著.周道振辑校.文徵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李文海.性格、理想的物化——文徵明石湖诗的启示[J].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8).

[3]孙冉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徵明诗文研究综述[J].美与时代(下),2013(3).

作者:施伟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文徵明诗人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最帅的诗人
纸间书画馆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写字,好好活着
“诗人”老爸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文徵明诗咏石湖
文徵明:吃亏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