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学龄儿童的流失

2016-01-27胡永霞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流失农村

胡永霞

摘 要:当下农村中小学生源的流失是一个普遍而比较严重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富裕起来了,农村中小学校基础建设也日益好转。但村中小学的生源却一年比一年减少,甚至会因缺少生源而倒闭。在此通过调查自己的小学母校及村民情况,试图找出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

家乡地处山西省中部的汾河谷地,是一个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农业为主的区域。近年来村所在中小学校生源日趋减少。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1.生源在逐年减少

东旧村学校目前的生源状况是,该校目前总生源为两百多人,其中占主要比例的是低年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而初中年级一共只有几十人的规模。

2.教学环境好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现在,村里一共兴修大修了两次校舍,教学环境明显好转。

3.师资力量增强

随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不仅校舍翻新,设备增多,而且教师配备、教师待遇日益好转。

二、农村学龄儿童减少的原因

1.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农村适龄儿童生源明显减少。

2.大量村民外出打工,其子女随身就读。

3.部分父母认为县城教育优于农村,且随大流,送子女外出就读。

4.部分学生耐挫折能力较差,对学习生活缺乏正确认识和对待。

三、解决措施

1.合并学校,走整合教学资源的路子

学校整合,生源增多,教师配备增多,学校管理运作好转,可以释放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效率;同时使每个农村中小学都有足够的教师,足够的精力开足、开好课程。优化学生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但该方案也存在些不足,从安全方面考虑村小学也应据情况发展全寄宿制。

2.加强校际交流,改善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中小学不仅生源少,学生素质也差。同时由于农村生活环境差,许多优秀教师纷纷调入城镇中小学。因此,要加强村中小学及城乡中小学之间业务上的交流,以及人才间的交流。

3.进行学生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理想。同时学校开展多种形式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加强对村民的宣传,让他们对村中小学有足够的信心

在加强村小学自我完善的同时,也应加大对周边村民的宣传,让学龄儿童可以就近入学,而不是外出就读,减轻村民负担。

总之,生源对农村中小学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中小学生源的流失是多方面共同的结果,各村中小学也应加强自我的完善,并通过合并学校、有效的师生配比及加强校级间的交流改善教学环境及质量,以此来应对不利局面,吸引住农村的中小学生源,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对此进行相应的扶持。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流失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在华日企现地管理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