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策略简析
2016-01-27丁道霞
丁道霞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项行为习惯、情感认知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低,对于知识的综合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培养,以便能够通过学生的想象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想象能力;教学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创新型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与教育观念,注重对于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够为小学生的创新发展打好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记》中提到“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才愿意亲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教授的道理,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由于他们初次离开父母的怀抱,在教师的监护下开展学习生活,想要让他们融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对学生冷言冷语,要将自己温暖、和蔼的一面展示给他们。例如,在学习中对于学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体贴,让他们将教师当做好朋友、好搭档,避免他们畏首畏尾、不敢想象、不敢表达;另外,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手、敢于实践。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予以鼓励,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在良好的师生氛围中引导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例如,在教学“秋”字的时候,有学生就提出来“秋”字是由“禾”和“火”组成的,每当禾苗变成火红色(成熟)的时候就是秋天了,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便能很好地记住这个字的写法,这与学生的想象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分不开的。
二、搭建有效的教学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也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正是他们各项认知能力的养成阶段,可塑性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建有效的教学环境,引导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想象、有效的创新。例如,秋天到了,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来到校园,让他们根据落叶来组成各种图案,有的将落叶摆成花环,有的将落叶摆成小鸟,有的将落叶摆成房屋的形状,还有的孩子拿着树叶当做翅膀,想要飞上天空……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这对于他们日后的阅读、写作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便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三、开展科学的教学引导
教学中,我们常说“名师出高徒”。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整体教学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单纯,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例如,教师要善于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实现他们的协调发展与综合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小组竞争、比赛,运用比赛来调动小学生的获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竞争与合作的综合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秋天的时候就可以让小朋友开展“树叶拼图”比赛,看哪个小组拼得最好看、最有创意,看谁的想法最有特色等等,运用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小组比赛、男女比赛等形式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四、注重有效的教学评价
小学生由于其自我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表现认识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以便能够引导学生对于自己前一段的学习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了解,既便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全面把握,也便于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有一个直接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当然,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与综合性。例如,对于优秀的学生多一些鞭策,对于落后的学生多一些鼓励,让他们都能够在自身的学习认知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升,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综合提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来进行综合分组,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彼此影响、彼此鼓励,让大家都逐渐养成善于想象、敢于想象的良好习惯,为他们的日后学习发展奠定基础,这既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教育理念,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李惠君.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2(1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