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2016-01-27刘玉春

新课程·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态

刘玉春

摘 要:语言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等方面外,更应该掌握运用课堂教学语言的能力。课堂语言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艺术,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是教师全面修养的反映,是教师人格的折射。一个只有真正驾驭课堂艺术的音乐教师,才是合格的音乐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从三方面对课堂语言艺术做了阐述:(1)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生动的形象性。(2)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自然、科学。(3)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有启发性。希望能给音乐同仁以启发,从而更好地发展音乐教育事业。

关键词:语言形象;语音优美;语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它能使书本上“死”的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的语言。那么,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特点如何得到更好地发挥呢?以下是我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点滴经验: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如何完善教师语言形象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语音要优美

戈诺博林指出:“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应当做出这样的要求,语言是悦耳的,词汇是丰富的,语调是清晰而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的声音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容易入耳入心,给学生以美感。

语音优美的标准首先是发音的准确、清晰、流畅。发音准确是要求教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要规范,不用方言语调。清晰是要求发音表意清晰明白。流畅是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言流畅,不出现话语吞吐、停顿过长或口头禅等现象。

其次要求音量适度,速度适当。音量太高,学生心烦意乱,容易造成听力疲劳;音量太小,学生听讲费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音量应以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听清,又不使前排的学生震耳为宜,教师速度不能过快,过快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余地,过慢则使学生急不可耐,同时也限制信息量的输出。教师应自觉练习声音技巧,改善声音质量,加强声带保健,使嗓音经久不衰。

语音优美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教学语境,使用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声音技巧,使语音抑扬顿挫、丰富多彩。

2.语态自然、文雅

语态是教师语言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有声语言的表达的同时伴随使用的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教师的体态应端庄、挺直、稳健,要能以手势助说话,手势的速度、频度、幅度、角度要适当。教师的表情以微笑为主,给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随教学内容产生喜怒哀乐的变化,与教学情境相谐。教师眼神要把全体学生置于自己视野之内,能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目光点视。

总之,音乐教学需要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而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则是这种氛围的催化剂。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严密、科学

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教师语言要做到:传道,传以真理;授业,授以真知;解惑,解以真谛。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教学语言最怕概念不清、条理混乱。教师必须准确地掌握知识,并通过清晰有条理的教学语言,准确地向学生传播音乐知识。

教师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是教师语言艺术的根基,是构成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取决于教师的内在素质,受教师本身学识文化的制约。因此,教师要加强内练,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建立起具有个性特征的课堂语言艺术形象。

三、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

教师不仅要教人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运用积极的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是一节好的音乐课所必需的环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教师要不断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如,给学生上声乐课《黄河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黄河怨》的歌词从朗诵力度、速度、表情方面进行区别,让学生体会两首歌曲同是写黄河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在进行乐理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感知力、通俗的绘画形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是教师全面修养的反映,是教师人格的折射。实践证明:一个只有真正能够驾驭课堂语言艺术的音乐教师,才是合格的音乐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也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课堂语言艺术,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戈诺博林.论教师的教学才能[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语态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浅析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语态的持续演变
广播新闻的融合传播——兼谈《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的新语态
“媒介技术论”语态下的宗教形态与传播
动词的时态、语态
时态与语态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