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三板看点纷呈
2016-01-27崔博
崔博
2015年,新三板可谓实现了惊人的跨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累计突破5129家,融资金额1213.38亿元,股票成交金额近2000亿元。这一高速增长的态势不仅显示出中国资本市场蕴含的巨大能量,让高成长创新企业与投资者享受到了市场红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高新企业融资难的困局。本期,《经济》记者将与读者一起细数2016年新三板的几大亮点。
这个具有“中国纳斯达克”美名的新三板,在分层制度已明确、转板退出将试行、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2016年实现10000家企业挂牌的目标能否实现?2016年新三板在资本市场中将居什么地位?2016年新三板又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看点一:分层制度终将落地
“2016年,新三板在分层方面将倍受瞩目,因为新三板分层意味着新时代的到来,有破有立才能使新三板更加健康,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向《经济》记者如是说。
《经济》记者从证监会网站获悉,2015年11月24日,我国监管层发布的一份新三板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已挂牌公司在2015年年报披露截止日(2016年4月29日)后,全国股转系统将根据分层标准,自动筛选出符合创新层标准的挂牌公司。
此外,2015年11月20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表示,分层方案起步阶段将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并明确了分层准入标准及维持标准。
《意见》还提出,新三板市场在“坚持独立的市场地位”的同时,要“着眼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研究推出向创业板转板的试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意见稿征求时间已经结束,分层方案或将在2016年择时正式公布。
2016年,随着分层工作的逐步推进,新三板将继续推动券商等机构继续展开投资研究建设。
“因为分层制度能够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随着投资研究能力的提升,未来不但投资者信息搜集的成本可以降低,机构和企业投资决策的成本也能够有效降低。”程晓明介绍称,“建立针对挂牌公司投资研究的服务体系已经作为新三板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待投资研究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新三板分层也将会更加清晰,数据也会更加易读,这是相辅相成的。”
天图资本合伙人张海燕则向《经济》记者预测称,随着监管层鼓励企业披露更详细的季度报告,今后越来越多进入创新层的企业或将设置专职董秘。据悉,有些企业已经效仿主板上市公司,这些企业把自己的年报制作得更加精细、有特色且方便阅读。在2016年,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设置专职董秘,信息披露将会更加完善。届时,新三板企业的年报、半年报甚至是季度报对投资者而言将更具有参考价值。
张海燕分析称,未来新三板的分层不是按照行业、制造行业或房地产业来分,而将采用更细分的方式。“我看了意见稿以后,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新三板把大家最关注的资本市场要素都抽出来,做成一个个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分层。这个方式非常好,方便统计归类,也方便图表阅读。”
看点二:转板退市指日可待
转板退市也是2016年新三板的重要看点。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孙立金向《经济》记者表示,新三板转板试点是比分层制度被监管部门更早提及的。2015年12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便指出,未来要增加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数量,研究推出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此前,国务院、发改委、证监会等也都出台过相关意见,内容是从“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转变为“探索新三板向创业板的转板试点”,表明高层对新三板转板的准备工作已经越来越具体化。
目前来看,《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也已经涉及了较为具体的新三板转板内容。孙立金介绍,政策已经明确,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
而关于退市制度,程晓明表示,“退市是新三板交易活跃的保证与前提。希望从2016年开始,新三板年退市率能逐渐达到5%以上。”
“也就是说,现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已经将近5000家,估计2016年年底或将达到10000家。如果退市5%,就是退市500家。如果2016年新三板便能够退市500家,那就可以说新三板成功了。”程晓明的这番话令记者大吃一惊。程晓明解释称,任何一个市场都要选择好企业。由于制度尚不完善,现阶段在新三板找好企业,判断业绩还不能过多纠缠于之前的业绩。我们希望能先把数量拉上来,然后通过退市制度进行筛选。
“企业上市如同淘金,让泥沙进来,让黄金也进来,最终将泥沙淘汰掉,把黄金留下来,这样市场就活起来了。”程晓明说,“在2016年,退市制度的继续建设和完善可以使新三板的活力更强,同时也可以增强机构和企业对新三板的信心。”
看点三:制度透明严格监管
2015年年底,股市、新三板等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监管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是一直在加强。相比于美国证监会(SEC),一直以来,我国监管层还算宽容,但近两个月内大量出台的政策,或许预示着2016年我国证券监管将会更加严格。
程晓明对记者表示,新三板是民营企业、草根阶层扎堆聚集的地方,也是高新科技企业扎堆的地方,这些企业和机构投资者都引领着我国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新三板发展建设的档口,我国监管层是不能手软的。因为只有毫不留情,新三板才会规范、健康、成长、壮大,所以要用退市倒逼上市。“我一直以为,注册制包括3条:放开上市节奏,每年上几千家;关于上市条件,上市环节不必过于纠缠,上市似乎很容易,但退市更容易,真正考验你的不是能不能上,而是上市以后能不能待得住,不被退市;至于退市标准,可以设一些财务标准,但最好的标准是股价、交易量。”
“2016年,新三板将告诉大家,什么是注册制。改革,是为了改变,新三板的改革,将推动一系列的改变,改变的将是中国的证券市场、中国的创新战略、中国的历史。”程晓明略带激动地说。
全国股转公司综合业务部总监贾忠磊在2015年年底的公开演讲中提到,股转公司正在准备利用大数据进行监管及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并提出要完成整个大数据监管的框架设计。
由此可见,大数据监管系统已经在设计之中,而“争取尽快上线”背后的含义是2016年实施大数据监管的可能性较大,已经排在股转公司的工作日程上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监管已经引入许多大数据手段,可供股转公司借鉴。
大数据监管可提高监管水平,也能更及时发现挂牌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2016年,随着大数据在新三板的引入,监管将更加严格。
“我们看到新三板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PE/VC机构把募集资金的投向私自变更了,这些企业或机构募集了大量的钱,投到的地方却不是原来说好的主要方向上。但我相信这种情况并不很多,这种机构往往也不是最优秀的机构。”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熊刚对《经济》记者表示。
“在2015年年底,证监会叫停了PE/VC在新三板挂牌和融资,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与信息披露有关。PE/VC大量融资,有些资金去向并不明确,有些资金则借道PE/VC从新三板流入主板市场,是有违国家鼓励新三板企业融资的初衷的。2016年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参与新三板的企业和机构将会更加注重专款专用。”熊刚说。
张海燕认为,企业家是很“聪明”的一群人,“你有游戏规则我就有应对规则,这样一来方方面面事情就很难预计,本来好的游戏规则,也可能会变成坏的结果。”
随着监管的不断严格,未来在新三板有望能基于真实的信息披露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好坏。张海燕说,所谓真实,就是说企业可以很好也可以很糟糕,但是不能做假,不能讲假话,要呈现真实的面目,哪怕这个面目是丑的或者漂亮的都没问题,但一定要真实。“在国外的资本市场中,企业在报表中造假会面临非常严重的惩罚,未来在我国也会如此。”
松禾资本合伙人汪洋对《经济》记者说,随着拥有透明制度并能严格管理的监管机构的建立,企业将能在新三板持续经营下去。“最简单的一点,这可以避免企业搞挂牌两三年,公司负责人就跑掉了的情况。有了这些,新三板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