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怎样让学生动起来
2016-01-27余荣
余荣
于漪老师说:“现代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也应该放在首位。高中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一辈子受益不尽。”在精心呵护学生心灵成长的同时,我极力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力争读透几本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奠定精神的底子,从而终身受益。
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我组织了以下几种活动:
1.专题讲演
老师推荐三到五本学生感兴趣的书,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由小组讨论推荐中心发言人,或由对某单元某篇特别感兴趣的同学们自荐阅读感受。前者是在集体合作的前提下产生的,后者是为学有所长的同学提供的一个舞台。所以前者更具综合性,通常发言人都会罗列出一、二、三、四、五来;而后者则较多主观意识和个性色彩,多是“我觉得” “我认为”。前者传达的是大家的声音,所以深受同学们关注;而后者因为鲜活随意,也同样得到同学们的喜爱。
效果:上学期班上学生蓝海慧偏爱鲁迅,谈“走进鲁迅”单元,从鲁迅所处的时代说到他的性格说到他的理想,最后说到他的行文风格,结果竟使一些害怕阅读鲁迅的同学也对鲁迅产生了兴趣。这时候,同学们的语言则比我的语言管用多了。本学期班级同学李文康带着他那个组的六个小伙伴把李清照的资料搜集得相当全面,并且在班级做展示,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赢得阵阵掌声,吸引了好多女生再去欣赏李清照的诗词。
2.问题谈论
在阅读中萌生的疑惑,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能够传达个人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认识,解答在阅读中不理解的细节,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扩展解读的渠道。这里面有智慧的碰撞,有语言的交锋,有感情取向、价值判断的冲突,有个人生活积累的反应,有想象联想的迁移。问题讨论,实质上倡导了一种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风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效果:对于现代作品中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班级杂志《作品与争鸣》基本没有留在书柜的机会,时常在学生手上传阅。
3.精彩文段推荐
这些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主要由文段朗读和推荐意见两个环节构成。学生在寻找、勾画、朗读(或倾听)、点评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语言,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效果:学生的摘抄本比过去抄的内容实用多了,点评也更到位了。
4.“我喜欢的20句话”默写
一本书读完,记住其中最经典最有感悟的几句话,是必须的。说到底,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自然积累的过程。
效果:班级展示栏经常会有新的推荐的“我喜欢的20句话”张贴,上学期温冬宜同学还把习总书记写给北大学生的寄语推荐给班级同学,同学们备受鼓舞。
5.我最喜欢的文章排行榜
由学生自己推荐喜欢的课外读物,用班费购买每月排行榜前三名的书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借此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以便更好地指导阅读。
效果:学生现在经常告诉我哪本书值得一看,哪本书是哪个老师推荐一定要看。本月班级购买了3227元的书籍,其中作家蒋勋的《此时众生》此次购买三本,学生还觉得买少了,感觉不能及时阅读是一种遗憾。
不管是何种阅读,“读”总是前提,而读后的体会才是真正的目的。阅读是静态的,活动是动态的。动静结合,既调节了阅读的气氛和阅读的节奏,也体现了交融合作的意识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上这些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既尊重了学生的愿望,又让学生有了想说想辩想写的欲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