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十四法

2016-01-27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包围圈点画道理

四十五、搭钩:氏、食

搭钩的字,如“民、氏、良、长”等,钩要另搭。

钩要另搭,在“民、氏”看来可避重复,在“良、长”二字身上又有何意义呢?“良、长”二字其点画向右,左边又有一竖障之,偏颇难免。倘钩画另起,则形势改观,仅此一枝出墙红杏,便胜却右边无数了。

四十六、重撇:爰、彼

重撇者,如“友、及、反、皮”,两撇不要平行。

前面说过“减钩”“减捺”在避免重复雷同。此处之“重撇”也是减的意义,但方式不同。撇画不变,只变其角度,同样能达到避免雷同的目的。

四十七、攒点:將、崢

攒点者,点要相互照应,不要像砌石头一样。如“采、孚、妥、舀”等字。

我们在鼠画部分讲过“点是有方向性”的,在这里便付诸实践了。“砌石头”者,并排而立,由人摆布,毫无生气。所以要摒弃之,代之以活生生的点,像绕膝而戏的孩童,彼此顾盼。

四十八、排点:無、然

排点者,若“無、照、然”等字,要偃仰向背以求变,不要像摆棋子一样。

排点呈一字形摆开,容易呆板平滞像摆棋子一般,所以要调动一切手段求变。大小、偃仰、向背、轻重尽可拿来,但也不应忘记它们是一整体。

四十九、钩努:旬、詞

钩努不要向里裹,否则字不万圆。如“菊、萄、蜀、曷”等字即是。

钩努这一点画属两面包围型,既言之包围,便有被包围者,被包围者众,则包围圈大,被包围者寡,则包围圈小。“钩努”一般属于被包围众者、故以“努”为之以扩大包围圈。

五十、钩裹:物、灼

钩裹的字不宜用直努,否则字不饱满。如“甸、句、勾、匀”等字是也。

参照我们在“钩努”一条中所讲之道理,“钩裹”者自是因为被包围者寡了,“此验之,信为不妄。但“甸、句”等字用“钩裹”不用“钩弩”尚有一重意味在,那便是被包围者方,故包围者圆,一方一圆。正是变化之中。

五十一、中钩:来、東

中钩的字,画短直长,要使偏正有相应相称之美。如“泉、采、柬、未”等。

这一法较其他法特殊之处,在于名目“中钩”却不言“中钩”而言其他。其实不然,法中所言都是因“中钩”而生。画短直长乃尚突出中钩;相应相称明指撇捺,但此处之撇乃是“中钩”上之撇,捺也是“中钩”上之捺,相应相称,苦无“中钩”矗立中央,谈何相称之美呢?但话又说回来,“中钩”的突出正赖于兄弟点画的扶持才可,独自成为主笔恐难当此重任。

五十二、绰钩:乎、宇

绰钩者,弯钩也。如“乎、手、予、于”等字,除偏正相称外,尚须有带下之势乃佳。

绰钩是全字之主笔,一荣惧荣,一损惧损。因其竖弯向左、欲静而不可得,故偏正相称以求平衡。带下之势,与整体竖弯指下有关。各种书法风格皆然,但以欧字明显。欧字的“绰钩”隶意颇浓,岂止竖弯指下、锋芒所向更加强了这种趋势。

五十三、伸钩:克、冠

伸钩者,如“紫、旭、勉、赀(同资)”等字钩要伸展开,贵抱持。

“伸钩”不同于“纵戈”,似已退化,“伸钩”与“横戈”比,更显得剽悍强大。

此法只言“伸开”其实“紫”字中早已退化成“竖弯”了。若从实际考察伸有伸的道理,退也有退的理由。燕瘦环肥,各有攸宜了。但若“旭、勉”等字是必须伸开的,非但伸开的,固上自又有字,所以还贵抱持。

五十四、屈钩:針、竦

屈钩者,如“頑、鳩、輝、頫”等字,钩要紧促,还须退缩斯宜。

屈钩之屈是紧缩之意,原因何在?皆因左右相合,派生新意,一取形,一取声。故必有相让,万能相容,否则无法撮合,正所谓“离不可合”也。相对独立的字是合不在—起的。

五十五、左垂:井

左垂者,右边不宜太长。如“并、亦、弗、赤”等字即是。

左垂之意是垂左。其途径有二,一是壮大自己,二是限制别人。壮大自己好解,限制别人是什么意思呢?

事物是相对的,左竖之大之长是与右竖比较而言的。当左竖自身不能再发展,又要突出左竖,唯一的办法岂不是抑制右竖吗?故左垂者强调右边不宜太长也是正确的。

五十六、右垂:弊

右垂者,左边要缩短。如“升、拜、卯、卵”等字。

“右垂”反过来限制左边了,其道理与“左垂”相同。但比“左垂”苛刻,它不允许左边与它同短长。相形之下“左垂”宽容多了,它并不强令右边短于它,等于它、略微超过它也未为不可。你看是这样吗?

五十七、盖下:含、令

盖下的字,撇捺宜均。如“合、舍、金、會”。

“盖下”会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天覆”吧,它也要盖尽下面嘛。看来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撇撩的粗细、长短乃至张开的角度都要均。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说因为两个字,那就是“稳定”,撇捺位居最上,像屋宇之顶,不均则有倾塌之感。“茅屋由秋风所破”,那在观者心里便会产生一种凄凉感,反而不美。

五十八、趁下:泰、奉

趁下者,如“琴、谷、吞、吾”等字,撇捺要相称。

相称,可以是平均,因为平均肯定相称,还可以是不均的,不均的未必不相称,那就是它符合动平衡的道理。人的位置变了,对其要求及其自身的表现都会随之改变。点画位置变了也会如此的。当撇捺至高无上时,其形象苦何?与其位置下移后的形象肯定是不一样的。似乎不一样才正常,“趁下”不同于“盖下”,此时的撇捺位居中层,一味强调均,则全字结构呆板。苦使其灵活但不失相称之度,则全字生机盎然。即使上边不动,使撇捺左右颉颃,则下边部分也会随之俯仰,趣味自生。

五十九、纵腕:氣、風

纵腕的字,腕宜长,但喜“蜂腰”“鹤膝”。如“风、汛、飛、氣”等字。

“纵腕”不同于“纵戈”在于腕长戈短,腕曲戈直。“纵腕”也不同于“伸钩”之赴在于腕着意曲线,“钩”则落脚在钩。

“纵腕”写长易生二病,在折笔赴孤峰显露形成“鹤膝”,鹤之膝,粗大;一在弯处变细以取捷形成“蜂腰”,蜂之腰,纤细。此处看似只谈及点画,实则关乎全字之气象,不可不知。

猜你喜欢

包围圈点画道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热气球的逃生路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写好点画
汉字美容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道理
七绝·春雪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