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

2016-01-27曲艳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3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心肌梗死用药

曲艳红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

曲艳红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本组的45例患者中,30例显效,占66.67%,13例有效,占28.89%,2例无效(死亡),占4.44%,总有效率为95.56%;同时,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降低病死率。

心电监护;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差等特点,患者发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加强心电监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降低病死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运用心电监护的疗效与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2.2±9.8)岁,女15例、男30例,其中22例为前间壁心肌梗死、5例为前壁心肌梗死、18例为下壁心肌梗死。

1.2 方法

1.2.1 心电监护 患者入院后,叮嘱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患者心电监护,贴放监护电极时,应该尽量避开复律部位,对监护导联进行观察,确定无脱落,避免对复律产生影响。护理人员要对监护仪的波形进行观察,每20分钟对患者的血压、心律以及意识等进行1次记录。护理人员应该对各种异常心电图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由于一些患者出现了复杂心律失常,应该及时冻结心电波形,并对典型的波形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运用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对于出现心室颤动的患者,应该运用非同步直流电进行除颤;对于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应该运用1 mg阿托品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并且使患者的心率维持在60~80次/min,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1.2.2 护理方法 通常情况下,护理包括以下几点:①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等,对心前区疼痛的时间、频率以及性质等进行记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诱发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运用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24 h出入量进行记录,运用输液泵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因为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减少了活动量,使肠道蠕动缓慢,容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要轻轻按摩患者的腹部,使肠蠕动增加,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开塞露或者低压盐水灌肠,使患者的大便保持通畅;②用药护理。用药期间,为了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对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50 mg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10分钟给药1次,需要注意,输注利多卡因时,一定要控制好剂量,避免用药过多使患者出现头晕、视觉障碍等症状,并且对滴注速度进行控制,提高用药安全性。同时,在运用胺碘酮时,应该选择上肢肘静脉给药,尽量避免远端或者下肢静脉给药,用药期间,要对患者的血压、神志变化进行密切关注,避免出现低血压或者呼吸障碍等并发症;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早搏时间减少>9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早搏、窦性心动过速较治疗前减少50%~9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早搏较治疗前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30例显效,占66.67%,13例有效,占28.89%,2例无效(死亡),占4.44%,总有效率为95.56%;同时,干预前后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45例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时间 SDS评分 SAS评分干预前 50.5±9.3 51.9±10.2干预后 31.1±8.2a 32.1±5.6at10.496 11.415P<0.05 <0.05

3 讨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加强心电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使病死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用药特点和抢救程序,正确识别各种异常心电图,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还能及时发现异常,积极配合救治,使抢救成功率提高[4]。同时,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为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5]。在本次研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并且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上将针对性护理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中,不仅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还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1]刘丽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2,30(12):658-660.

[2]赵冬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分析与监护.中国当代医药,2010,23(19):26-27.

[3]周亚涛.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护的监测及护理.全科护理,2010,23(12):2080.

[4]己新丽,张洪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分析及护理.中国医学工程,2013,20(11):122-123.

[5]黄秀荣.14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山东医药,2013,13(8):2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104

2016-11-07]

116100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心肌梗死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