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2016-01-27梁志刚
梁志刚
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梁志刚
目的研究在对类风湿关节炎初始治疗中应用甲氨蝶呤与泼尼松的临床效果以及有效性。方法52例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例。参照组患者实行口服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甲氨蝶呤与泼尼松联合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经治疗后病情改善率为61.54%,高于参照组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为(2.38±0.21)分,低于参照组的(5.27±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5.27±3.24)分,低于参照组的(27.52±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甲氨蝶呤与泼尼松联合疗法应用在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泼尼松;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关节炎症、慢性的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发病率为0.4%[1]。为了进一步研究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初始治疗的效果,现将本院收治的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5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满足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并且经检查后均已被确诊,所有患者在了解治疗方案、治疗目标、治疗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之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治疗。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实验组中女14例,男12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3.27±7.09)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2个月,平均病程(5.27±3.27)年,关节功能分级标准:Ⅰ级患者12例,Ⅱ级患者9例,Ⅲ级患者5例;参照组中女12例,男14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5.68±7.56)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3个月,平均病程(4.97±2.54)年,关节功能分级标准:Ⅰ级患者13例,Ⅱ级患者8例,Ⅲ级患者5例。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分级、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口服甲氨蝶呤(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205),3 mg/d,口服1周,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之后,依据实际情况酌情降低药量。实验组患者在口服15 mg 甲氨蝶呤1周/次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泼尼松(许昌奥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32)7~9 mg/d,口服1周,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之后,依据实际情况酌情降低药量,直到5.0~7.5 mg/d,持续给药3~6个月。在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程中为了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的疼痛程度,所有患者均予以短期口服非甾体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评价患者疼痛等级中采取VAS评分,通过患者主治医师来评价患者关节功能。患者VAS评分以及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加重判定为恶化;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30%以及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20%判定为不变;患者VAS评分善情况≥30%以及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情况≥20%判定为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经治疗后出现恶化0例,不变10例,改善16例,病情改善率为61.54%,参照组患者中经治疗后出现恶化6例,不变12例,改善8例,病情改善率3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24,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为(2.38±0.21)分,低于参照组的(5.27±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750,P<0.05)。实验组VAS评分为(15.27± 3.24)分,低于参照组的(27.52±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870,P<0.05)。
3 讨论
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病因且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系统性疾病。手、足小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以及侵袭性关节炎症是主要特征,患者发病后经常因为关节外器官受累及形成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最终引发关节功能丧失以及关节畸形。风湿关节炎发病主要因素可能涉及性激素、遗传以及感染等。风湿关节炎关节炎的发病的机制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衬里细胞增生以及血管翳形成、微血管的新生、骨组织破坏等[2]。
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过程中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水杨酸盐类药、金制剂等药物。甲氨蝶呤属于一种免疫抑制剂,也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药物机理在细胞周期S期进行作用,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线药物,具备免疫抑制与抗炎的作用[3]。糖皮质激素存在比较强大的抑制非特异性炎症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作用,如细胞信号传导、前列腺素合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细胞功能、细胞因子及粘附因子等炎症介质。近年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已经获得了临床的重新认识,有不少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与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联用可以达到缓解疾病进展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显著提升患者预后以及临床症状,这种治疗方式具备临床起效快、关节功能改善明显、安全性高等优势。在临床治疗中还没有完全发挥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临床疗效之前,给予患者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4,5]。
本次研究中表明,实验组患者中经治疗后病情改善率为61.54%,高于参照组的30.77%;实验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为(2.38±0.21)分,低于参照组的(5.27±0.34)分;实验组VAS评分为(15.27±3.24)分,低于参照组的(27.52±2.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泼尼松与甲氨蝶呤联合疗法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结果,降低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症状,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1]武艳梅,沈健,张雨,等.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32-1533.
[2]刘升云,杨璐,张磊,等.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2): 1018-1022.
[3]李春萍.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0):1362-1363.
[4]姜一真,唐若余,潘娇娇,等.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199-6201.
[5]游运辉,刘诗晴,邓红香,等.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及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研究.中国医师杂志,2013,15(6):763-7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70
2016-11-14]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