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2016-01-27王国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3期
关键词:贲门肌层胸腔镜

王国伟

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王国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改良食管肌层切开手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予以开胸Heller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手术前后食管直径、食管末端pH值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与对照组的9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食管直径、食管末端pH值均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食管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胸腔镜;改良食管肌层切开手术;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为食管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咳嗽等,且常引发食管黏膜糜烂、食管炎、呼吸道感染、食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潴留物长期刺激食管黏膜极易诱发贲门癌及食管癌,有统计发现[1]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中有0.3%~15%可诱发贲门癌或食管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Heller手术为临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要方法,但传统开胸或开腹Heller手术对机体造成极大创伤,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且术后恢复慢,多数患者无法接受。本研究选取本院4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以探讨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4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43.38±15.12)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48± 3.02)年;观察组男8例,女13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4.40±15.10)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62±3.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胸Heller手术治疗:均行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取右侧卧位,左侧第7肋间进胸,对下肺韧带进行切开,游离下段食管,对食管下段实施牵拉,打开食管裂孔,暴露贲门下胃壁及贲门,切开食管下段肌层,切至黏膜层,使用钝头或卵圆吸引器分离食管肌层(1/2~2/3)周,膨出下段食管黏膜,切开贲门下肌层(0.5~2cm)和食管下肌层(5~10cm)。温生理盐水灌注胸腔,拉胃管至食管肌层,并切开上缘,于胃管内充气,检查黏膜,若黏膜破裂则予以缝合修补(4-0滑线),胃管内再次充气,确认黏膜完整性。

观察组予以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实施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取右侧前倾卧位(右侧通气),于胸壁行1~2cm切口4个,分别于腋中线第7肋间、左侧腋前线第5肋间、肩甲下角第9肋间行切口,将操作器械置入。切开方向同开胸方向相反(自贲门下肌层向上至食管肌层),手术方式与开胸手术方式相同;术后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术后5 d摄取流质食物。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2]:术后吞咽困难,短期内症状有所改善,但2个月后再次复发为差;吞咽困难间断出现,且每周出现次数为≥2次为可;吞咽困难偶有发生,且每周出现≤1次为良;患者吞咽困难完全消失,且无不适症状出现为优。总有效率=(优+良+可)/总例数×100%。统计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食管直径、食管末端pH值。采用VAS评分[3]对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统计比较。观察比较两组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差2例、可3例、良12例、优4例,总有效率为90.48%(19/21);对照组差1例、可4例、良10例、优5例,总有效率为95.00%(1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9,P>0.05)。

2.2 两组手术前后食管直径、食管末端pH值比较 术前观察组食管直径为(5.78±2.12)cm,食管末端pH值为(4.08±0.92),与对照组的(6.18±1.42)cm、(3.68±0.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6、1.624,P>0.05);术后观察组食管直径为(3.88±1.42)cm,食管末端pH值为(5.18±1.32),与对照组的(3.68±1.22)cm、(4.68±1.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3、1.305,P>0.05);两组术后食管直径小于术前,食管末端pH值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2、5.972、3.133、3.493,P<0.05)。

2.3 两组术中出血量及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0.02±5.18)ml,VAS评分为(4.07±0.38)分,优于对照组(109.98±11.72)ml、(4.51±0.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02、3.802,P<0.05)。

3 讨论

贲门失弛缓症主要特征为食管体蠕动消失或减弱、食管下段括约肌无法松弛等,发病率为1.9%~5.5%[4],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球囊扩张、平滑肌松弛剂、切开食管肌层等为其常用治疗方案。1913年Heller手术被临床用于纵形切开食管前后壁,促使食物顺利通过,1923年外国学者以改良Heller手术为仅对食管前壁肌层实施切开,取得较好效果[5]。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随着腔镜技术快速发展,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且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开胸Heller手术及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食管直径及食管末端pH值均优于术前(P<0.05),原因在于:①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对单肺通气可耐受者及无全身麻醉禁忌者均可实施;②暴露食管良好,食管切开长度没有局限性;③手术过程操作精细,肌层剥离范围精确,不会对胃膈韧带等抗反流结构造成损害,术后较少出现反流现象,无需做抗反流手术,且可避免对胸壁肌层造成损害;④具有微创性,给患者造成疼痛小,对呼吸功能造成影响小,减少或避免术后发生咳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利于术后恢复。研究结果显示,与开胸Heller手术治疗比较,胸腔镜下Heller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疼痛度评分较低(P<0.05),通过在胸腔镜下对患者梗阻范围及位置等情况进行准确探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损伤,进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这与孟小鹏等[6]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Heller手术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食管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魏宁,胡文滕,蔡谦谦,等.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5): 573-578.

[2]张庆斌,韩连奎,刘迪,等.胸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6):882-883.

[3]王刚,张逊.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及进展.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21(1):107-111.

[4]董新伟.完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44-945.

[5]庞文广,黄凤柳,叶敏,等.胃镜辅助胸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国内镜杂志,2016,22(7):102-105.

[6]孟小鹏,郑国平,张六伢,等.开胸和胸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0): 1690-16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16

2016-09-23]

475500 河南省尉氏县人民医院胸外科

猜你喜欢

贲门肌层胸腔镜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