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6-01-27杨金菊罗明中普继莲
杨金菊 罗明中 普继莲
(1,云南省祥云县沙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组 672102;2,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组 672100;3,云南省祥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6721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杨金菊1罗明中2普继莲3
(1,云南省祥云县沙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组 672102;2,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工作组 672100;3,云南省祥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672100)
通过对祥云县部分地区发生的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流行特点调查分析,结合多年来的防控实践,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
生猪;蓝耳病;防治;措施
近年来,祥云县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猪流行性疫病,其主要症状为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液,食欲减退,肢体麻痹,耳尖、皮肤发红发绀,精神沉郁,部分妊娠母猪流产等症状,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给养殖业带来重创,直接威胁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
1 主要临床症状
该病以发热、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和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特征。常见猪群突然发病,传播快,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食欲减少或停食,耳尖发紫,背部、胸腹部及四肢等处皮肤发红或出现小红斑点。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呼吸困难,咳嗽,尿少色黄,粪便干硬,有的腹泻。有的猪后肢无力,不能站立,病程3~5d,长的可达10d以上,部分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
2 病理解剖变化
病死猪剖检病变呈多样性。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液和纤维性渗出物,呈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肺脏水肿,呈斑驳状到褐色状大理石样病变,肺间质增宽,间质性肺炎病变明显;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部分病死猪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脾脏肿大,质脆;个别猪有消化道病变。
3 流行特点
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发,夏季尤其突出,饲养管理水平低,饲养环境条件差,天气炎热,猪舍通风降温不良,没有做好有效免疫的猪群以及散养户猪发病严重,出现发病急,流行快,不同日龄、品种的猪均可发病,治疗效果差,特别是仔猪发病及死亡率较高,死亡率达20~30%,高的达40%以上。
4 临床诊断
根据病猪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咳嗽或流鼻液,食欲减退,肢体麻痹,耳缘发紫,皮肤发红发绀,精神沉郁,妊娠母猪流产等临床症状,结合病理解剖,并采集患猪的血液、组织样品送云南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为阳性,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综合判断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5 防治措施及建议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强化免疫接种、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灭源,采取“抗病毒,防继发感染和药物保健”等综合手段来防治,以减少经济损失。
5.1 加强种源控制,坚持自繁自养
实行生猪自繁自养,一是避免市场上购买生猪存在的疫病隐患,有效降低疫病的发生,防止外来疫源传入和运输途中产生应激反应,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新的疾病,影响猪的生长。二是做到家底清,情况明,降低养殖成本,有利于猪生长。
5.2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季节变化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暖、通风和环境卫生等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养殖密度要适度,饲喂优质的全价饲料,严禁饲喂霉变饲料,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增喂青绿饲料。
5.3 加强免疫接种,建立保护屏障
规模养殖场要根据当地的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并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重点做好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等疫病的免疫工作。
5.4 加强消毒工作,健全消毒制度
对进出入猪场的人员、车辆必须严格消毒;每月全场大消毒1次,每周带猪消毒1~2次,特别是该病高发季节,改常规消毒为每日消毒,并且禁止饲养人员与疫区的交往,防止外来疫源传入。
5.5 加强药物保健,提高抗病能力
保健用药是指为使猪群保持健康而使用的预防性用药,目的是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预防动物疫病,在一些重要生产阶段如产前产后、断奶前后、转群前后都要适当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保健药物;在免疫前后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
5.6 加强尸污处理,要做到无害化
病死猪要做到“五不,一处理”,即:不买卖、不宰杀、不食用、不贩运、不乱丢,病尸及被污染的饲料、用具、粪尿及时清除,一律就地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5.7 加强督查工作,要落实常态化
监督检查是保障养殖业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畜牧执法管理部门,要把监督管理制度常态化,定期不定期深入养殖大户、畜产品加工企业及销售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对出售、贩运、宰杀、加工病死畜禽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5.8 加强综合治疗,抓好三个关键
根据猪蓝耳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治疗蓝耳病必须抓好三个关键:即对症治疗+抗病毒、防继发感染和药物保健。
5.8.1 对症治疗
①抗应激:如皮肤有发红迹象,可注射肾上腺素、樟脑磺酸钠、VC1次;②利尿:静脉注射甘露醇、低渗葡萄糖,肌肉注射速尿等,消除肺水肿;③解痉:对高热引起的呼吸极度困难的猪只,注射氯丙嗪、硫酸镁等;④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尽量减少应激反应。
5.8.2 抗病毒
目前对猪蓝耳病比较有针对性的药物替米考星、酒石酸泰万菌素等,酒石酸泰万菌素性价比较好,副作用小,一般作为首选药。
5.8.3 防继发感染
用氟苯尼考、先锋V号、氨苄青霉素等来控制并发和继发细菌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每天1~2次,连用3d。
5.8.4 饮食治疗
规模养殖场的生猪存栏大,以饮食治疗为主,肌肉注射一般针对危重病猪,生猪发病后采食量减少,发病前4d采用酒石酸泰万菌素500g+氟本尼考1000g+卡巴匹林钙500g混合兑水1t的剂量,分次饮水投药治疗,饮水投药之前渴水2h。待生猪采食量恢复后,采用酒石酸泰万菌素500g+氟本尼考1000g+卡巴匹林钙500g拌料1t投药治疗,建议全群进行预防性投药7~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