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秀娟治疗疣状胃炎经验※

2016-01-27韩秀丽指导王秀娟

中医药通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正气胃炎内镜

● 韩秀丽 指导:王秀娟

王秀娟治疗疣状胃炎经验※

● 韩秀丽1指导:王秀娟2

王秀娟认为疣状胃炎的病机为正虚邪瘀、邪瘀化毒、虚瘀为本、邪毒为标,提出毒邪有外来内生之分,主张以祛解毒邪、扶助正气、散郁化瘀、修护黏膜治疗本病。

疣状胃炎 毒 祛解毒邪 扶助正气 散郁化瘀 修护黏膜 王秀娟

王秀娟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家级重点专科脾胃病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委员。其从事内科临床、科研以及教学工作近30年,擅长诊疗脾胃病,如胃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癌、贲门失迟缓症、急慢性胰腺炎等,尤其对于疣状胃炎的诊治有独到见解。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的特殊类型的胃炎,其内镜下特征是在胃黏膜形成脐样凹陷的隆起性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其次为胃体部[1]。传统中医并无此病名,根据VG的主要临床表现,大致可归属于中医之“胃痛”、“胃痞”等范畴。

1 病因病机——正虚邪恋,毒邪为患

王师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正虚邪瘀,邪瘀化毒,虚瘀为本,毒邪为标。毒邪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王冰注《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强调了毒邪致病的峻猛性、广泛性。对于本病,王师提出毒邪致病的原因有三:①胃黏膜是胃的“皮肤”,内镜下观察胃黏膜痘疹样隆起,顶部中央脐样凹陷,凹陷处可伴有糜烂,隆起周围多见红晕的特征性改变[2],可类比皮肤疖肿、斑疹等,借鉴皮肤病之“毒邪”的病因病机,认为胃黏膜隆起不平主要由瘀毒蕴结,凝而不散而发为疣;②病情程度重,病理常伴有不典型增生以及肠上皮化生,本病被认为具有高度癌变倾向的疾病[3],具有毒邪致病的峻猛性、强烈性;③迁延不愈,疣状隆起长期存在不消褪,对于成熟型病变药物治疗疗效较差,常采用内镜下微波、激光或热凝电极、氩离子凝固术(APC)等方法治疗[4-6],具有毒邪致病的难愈性。

毒有外来、内生之分,外毒致病,由外侵内,多由鼻、口、皮肤黏膜。胃为仓廪之府,水谷之海,饮食水谷由口而入,受胃腐熟而化精微,故本病外来之毒多由口食所致。《新修本草·卷第十九》载:“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大量或长期饮酒,为发酒毒;《周礼·天官》曰:“聚毒物以供医事”,此毒泛指所有药物,现已明确非甾体类药品,可造成胃黏膜损伤,称为药毒。研究表明,VG与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7],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为虫毒。内生之毒多与情志、饮食劳倦、以及自身体质有关,湿毒、食毒、热毒、寒毒与本病关系密切。“毒即有余”,人体本属“阴平阳秘”之态,不及为虚,太过为实。阴阳失和,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机体生理代谢产物不能及时的排出或病理产物蕴积体内,久久不能祛除,在体内郁结而化为毒,正如《金匮要略心典·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所云:“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

2 诊治特色

2.1 祛解毒邪 毒邪蕴结,熏蒸腐蚀胃黏膜,当急祛之。对于解毒,根据患者正邪盛衰而采取扶正托毒法、祛瘀解毒法,但毒邪为病,可急可缓,兼夹证多,病情复杂多变,故而治疗时常二者并用。另外,常采用“以毒攻毒”之法治疗,例如痰毒则以半夏、南星之类以化痰清毒;热毒则以连翘、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山慈菇以清热解毒;寒毒则以附子、细辛等温散寒毒。

2.2 扶助正气 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则机体处于一种低功能状态,易产生气滞、痰湿、瘀血等病理郁滞情况,郁滞日久,酝酿成毒。扶正不仅可以祛除郁滞,亦可托毒外出。脾气虚弱则以四君子健脾益气,并按照患者虚寒程度的不同分层次酌加砂仁、干姜、桂枝、高良姜、荜茇以温中散寒;胃阴不足,则以太子参、石斛、麦冬、沙参等滋阴养胃;对于气血亏虚,以当归补血汤益气养血。

2.3 解郁化瘀 毒即有余,是由气滞、食积、痰湿、瘀血等邪气过盛,瘀结蕴酿出的一种具有弥漫熏蒸腐蚀的物质,即各种郁滞是产生毒邪的基础,故对于毒的治疗采取“随其所得而攻之”,仿仲景应用猪苓汤祛除热邪与湿、瘀夹杂的治法,气滞则疏之,食积则消之,痰阻则涤之,血瘀则通之。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祛除,则毒无所依附,故毒邪自去。

肝郁气滞者以四逆散疏肝解郁;兼有血瘀者以柴胡疏肝散理气活血;内有郁热者常用黄芩、蒲公英以清热。食积则以焦四仙、鸡内金、莪术等消食化积。痰湿内阻则以二陈汤、平胃散加减;或以开肺、畅中、渗下分消泻之,如杏仁、豆蔻、薏仁之类;或以藿香之类芳香化之;厚朴、黄连之类苦味燥之;茯苓、泽泻之类淡渗利之。寒湿则加干姜、桂枝之类温化。湿热则加青蒿、竹茹之类清化。

2.4 修护黏膜 对于本病,修护胃黏膜是必不可少的。常用乌贝散、煅瓦楞以抑酸止痛,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损伤。乌贼骨与煅瓦楞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钙,能中和胃酸,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对于痰热壅毒,常配合蒲公英、连翘,正如《本经逢源·山草部》曰:“同青黛治人面恶疮,同连翘治项上结核。皆取其开郁散结,化痰解毒之功也。”修复胃黏膜主要以减少胃黏膜肠化、不典型增生为目的,以生龙牡、穿山甲、土鳖虫、地龙、鳖甲等虫类药以散结消癥,化瘀解毒,消除疣状隆起。若水肿糜烂明显,以解毒消肿为主,用白芨、仙鹤草、没药、藕节以敛疮生肌;若红肿明显,则以活血解毒,缓解炎症反应为主,用三七、茜草活血化瘀。

3 病案举例

王某,女,63岁,2014年6月6日初诊。主诉胃脘部间断疼痛20余年,加重1月余。刻诊: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嗳气吞酸频作,善太息,纳少,多食则胀,寐欠安,大便调,日1行,口中和,舌紫暗,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左弦细,右浮大。当日于本院行胃镜检查,胃窦黏膜多发痘疹样隆起,顶部凹陷伴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病理示糜烂性胃炎,黏膜充血糜烂,肠化伴轻度不典型增生,HID(+),AB(-)。辨证为肝郁脾虚,痰瘀内阻,瘀毒内盛。予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川芎15g,党参10g,苏梗10g,蒲公英10g,苍术10g,茯苓30g,清半夏10g,海螵蛸10g,浙贝母15g,黄芪20g,当归10g,莪术15g,鸡内金30g,三七粉3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服。

2014年6月20日复诊:药后胃脘隐痛缓解,纳食增,舌暗,苔白稍厚,脉弦,重按无力。于前方基础之上去枳壳、苏梗、蒲公英,以白术易苍术,将党参改为20g,黄芪改为30g,加玄参15g、生龙牡各15g、白花蛇舌草30g。连续服14剂后,患者胃腹部无明显不适,纳寐可,舌淡紫,苔白,脉弦滑。此后患者以前方加减治疗6月余,胃镜示胃窦黏膜光滑,轻度水肿,病理轻度肠化。

按 此患者久病,结合脉证辨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瘀毒内盛,方用四逆散合四君子以调和肝胃。《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体阴而用阳,肝之用为散,喜条达恶郁遏,故以白芍、当归荣肝体;柴胡、枳壳疏肝气,肝气疏而血自畅;配川芎、三七以理气活血,化滞祛瘀;四君子汤以补益中土,肝胃调和,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则痰瘀无再生之患;苏梗、公英辛开苦降,宽中解郁;莪术、鸡内金消食化积,活血破瘀,二者可逆转肠化、不典型增生;患者久病,正虚毒恋,故用黄芪、当归益气活血,扶正以祛邪,并防止川芎、枳壳耗伤气血。全方共奏益气消瘀(郁)、托毒散毒之旨。二诊患者胃痛缓解,脉重按无力,正气仍虚,故加大参芪用量以补益正气, 气足血畅则正气胜、 毒邪祛;加玄参配贝母以软坚散结;加龙骨、牡蛎化痰散结;加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配合莪术、三七治疗不典型增生。连续服药半年余,患者内镜、病理结果示胃黏膜病变好转。

在诊治过程中,王师注重患者的舌脉变化,详审病之虚实,邪之寒热,毒之深浅,精于辨证,采用扶正祛瘀、解毒散结法,对药量的应用尤为精当,真正做到了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转归预后明了于心,用方遣药多有规章。

[1]程秀莲,王丙信,任清华,等.疣状胃炎胃镜及病理学检查[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2):930-931.

[2]林国伟,黄 跃,李剑英,等.疣状胃炎1897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320-1321.

[3]肖 晨,苏东星,潘志刚,等.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病理相关性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1):13-14.

[4]赵 静,李江涛,易 静.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3):39-39.

[5]盛剑秋,李爱琴,张英辉,等.热极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3):303-304.

[6]诸 琦,贺益萍,吴云林,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及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消化内镜,2007,1(3):16-19.

[7]杜建新,马洪德.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分析[J].西南军医,2013,15(4):435-436.

天津市卫生局科研课题(No.13021)

1.天津中医药大学(300073);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300120)

猜你喜欢

正气胃炎内镜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方天祥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清风正气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